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丽萍

作品数:22 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大风
  • 7篇飑线
  • 6篇雷暴
  • 4篇台风
  • 4篇雷暴大风
  • 4篇雷达
  • 4篇暴雨
  • 3篇短时强降水
  • 3篇强降水
  • 3篇降水
  • 2篇多普勒
  • 2篇预警
  • 2篇预警分析
  • 2篇气象
  • 2篇强台风
  • 2篇切变
  • 2篇卫星
  • 2篇列车效应
  • 2篇雷暴天气
  • 2篇暴雨过程

机构

  • 22篇广西气象局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西气象减灾...
  • 1篇桂林市气象局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海市气象局

作者

  • 22篇翟丽萍
  • 9篇赖珍权
  • 6篇农孟松
  • 5篇赵金彪
  • 5篇梁维亮
  • 5篇陈伟斌
  • 5篇屈梅芳
  • 5篇陈见
  • 5篇黄荣
  • 3篇黄明策
  • 2篇林开平
  • 2篇祁丽燕
  • 1篇李江南
  • 1篇覃丹宇
  • 1篇古文保
  • 1篇董良淼
  • 1篇黄荣成
  • 1篇刘国忠
  • 1篇李向红
  • 1篇李佳颖

传媒

  • 8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气象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一次大范围西南涡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FY2E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4年8月广西一次大范围西南涡暴雨过程大尺度环境特征、中小尺度系统特征等多尺度多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和低涡切变是这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雨带与850hPa低涡切变活动密切相关,主要降雨区在西南涡、切变线附近和移动方向的前侧;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等值线密集区对强降水落区分布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为中尺度系统的生消、移动,较强的对流回波和列车效应是造成柳江出现强降雨的重要因素。
李佳颖翟丽萍覃月凤何珊珊
关键词:低涡切变暴雨
2016年初广西罕见的一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EC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广西的低温雨雪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低温雨雪天气与阻塞高压的强而稳定密切相关。冷空气之强盛为历史所罕见,与历史同期相比,地面冷高压显著偏强,850 h Pa的0℃线明显偏南。850 h Pa华南强锋区的长时间维持,是造成此次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2)雨夹雪与雪的条件相似,主要是温度垂直结构存在差异;而降雪与降雨相比,温度垂直结构、云顶高度、逆温层顶部气温以及暖层的厚度、高度、强度、地面气温均有明显的区别。(3)降水相态由雨转为雪时,广西上空的锋面垂直结构有明显的变化。(4)持续而强盛的水汽输送、湿层深厚有利于阴雨、雪天气的发生及持续。相关分析结论可为广西低温雨雪冰冻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赖珍权翟丽萍张禹德黄荣
关键词:低温雨雪
广西短时强降水雷达定量降水估测方法试验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2011-2013年广西地区雷达三维拼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用最优化处理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广西地区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Z-I关系。误差分析表明:用3.0 km高度层的CAPPI做降水估测效果较好。最优化处理法降水估测误差较小,估测效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法和固定Z-I关系(Z=300I1.4)。固定Z-I关系误差较大,但分布集中。线性回归法误差较大且分布离散。
梁维亮黄荣翟丽萍黄明策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雷达Z-I关系误差分析
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的成因和预警分析被引量:40
2014年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冷槽与地面高压后部形势所引起的;假相当位温、T-logp图等分析表明广西上空具有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触发初始对流活动;发展成熟的飑线地面气压场上存在雷暴高压、飑前低压和飑后低压等中尺度特征;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在地面高压前侧气压梯度大值区和飑线的断裂处;雷达图像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逐渐降低以及垂直风廓线图中低层风的转变等特征信息对地面大风天气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飑线的快速移动都对地面大风的产生及增幅有一定的作用。
农孟松翟丽萍屈梅芳赖珍权梁维亮祁丽燕
关键词:预警
2018年广西东南部一次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Micaps高空和地面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南部2018年5月10日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环境场、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其可预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桂东南暴雨过程的高层辐散条件不明显,但中低层环流形势有利、具有高压后部“回流”降水的典型特征。配合超低空东南气流加强,导致局地暴雨增幅明显。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长期稳定维持及地形抬升作用使得降水系统在陆川、博白一带不断发展和维持,雷达回波上形成“列车”效应,造成暴雨天气。全球数值模式ECMWF对天气尺度背景把握较好,GRAPES、华东模式等中尺度模式能够提供类似系统形成、发展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通过中尺度模式产品发现暴雨天气过程前兆,及时根据最新实况观测资料和模式偏差分析对全球模式预报结论进行订正,同时注意叠加局地地形地貌特征信息辅助短时临近预报订正,是提高类似较强过程预报的可行做法。
董良淼翟丽萍覃月凤梁依玲
关键词:暴雨列车效应可预报性
广西雷暴天气预报指标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2003-2012年的地面填图和探空资料,统计常用对流参数满足指定阈值条件时广西6个探空站出现雷暴天气的概率(简称"雷暴概率")。统计结果表明:整层比湿积分(IQ)、K指数(KI)和抬升指数(LI)与雷暴概率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当IQ、KI增大,或LI减小时,雷暴概率增大。对流有效位能(CAPE)在0-200J·kg-1之间增长时雷暴概率迅速增大,但超过200J·kg-1后雷暴概率增大不明显。根据统计结果,选取IQ、KI和LI作为预报因子,CAPE作为消空因子,定义了一个适用于广西雷暴天气的经验预报指标。用2013年资料做试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指标对6小时内的雷暴天气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梁维亮屈梅芳赖珍权翟丽萍
关键词:雷暴天气IQKILICAPE
卫星初生对流的业务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对FY静止气象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发现对流发展各阶段卫星云团和雷达回波均有不同特征,卫星红外通道最小亮温与雷达最大反射率因子强度存在明显的反相关性,均能够反映强对流发展的过程。
刘国忠黄荣翟丽萍孙红梅覃丹宇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
两种雷暴大风的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条件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2014年3月29日晚到31日早上,广西连续两个晚上在同一区域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雷暴大风,这两类雷暴大风在形态结构演变和环境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30日雷暴大风表现为多个孤立、松散、排列无序的强单体风暴,属于微湿下击暴流、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其层结为条件性不稳定,由地面辐合线触发;31日的雷暴大风则是由有组织、紧密排列的多单体强风暴组成的飑线系统,其后侧入流明显,有平流作用,风暴范围大,属于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其层结为对流性不稳定,由地面锋面触发产生。从环境条件上来看,30日雷暴大风的温湿廓线呈倒V型结构,中层湿度相对较大,低层干且温度直减率近干绝热;31日雷暴大风的温湿廓线表现为850hPa以下大气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紧靠,水汽充足,以上两者分离,干层显著,呈“漏斗”状,另外,31日雷暴大风的垂直风切变较大,更有利于对流的组织化。
农孟松翟丽萍屈梅芳赖珍权
关键词:雷暴大风微下击暴流飑线
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4年3月31日广西大风天气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层结结构、垂直风切变场、局地层结特征、物理量配置、雷达回波及地面风场特征,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
陈伟斌陈见赵金彪翟丽萍
关键词:飑线大风
文献传递
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 4年3月31日广西大风天气过程的环境背景场、层结结构、垂直风切变场、局地层结特征、物理量配置、雷达回波及地面风场特征,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
陈伟斌陈见赵金彪翟丽萍
关键词:飑线大风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