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处理方法的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处理方法及营养支持,以减少患者感染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方法总结本院3 a内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资料,给予营养支持,加用免疫营养,并给予抗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吻合口瘘均愈合。讨论对于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加强免疫营养,并积极控制炎症反应综合征,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孔烨花亚伟高阳姬社青张鉴哲
- 关键词:胃癌吻合口瘘营养免疫营养
- 早期胃粘膜下癌外科治疗方法改进的探讨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早期胃粘膜下癌外科治疗的改进和效果。方法 :自 1984年至 1992年 6月共收治早期胃粘膜下癌 2 8例 ,采用 :①开腹后先行切除血管的结扎。②标准D2手术加胰上缘腹膜后淋巴脂肪组织的彻底切除。③胃癌高发胃小弯的次全切除。④术后对残胃的癌前状态积极治疗。结果 :均随访 5年以上 ,全部生存 ,无转移和复发 ,5年治愈率达 10 0 %。结论 :对早期胃粘膜下癌改进外科治疗方法 。
- 孔烨张鉴哲花亚伟庄竞
- 关键词:早期胃癌外科手术
- 胃管状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的表达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胃管状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 2 (TIMP - 2 )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4 7例管状腺癌进行MMP - 2和TIMP - 2的检测。结果 :MMP - 2和TIMP -2均在胃癌细胞浆内呈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1 .3%和 78.7% ;MMP - 2和TIMP - 2表达与胃管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及浆膜浸润相关 (P <0 .0 5 )。结论 :MMP - 2和TIMP - 2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重要生物学标志。
- 花亚伟马杰刘永刚孔烨
- 关键词:胃肿瘤金属蛋白酶类
- 29例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 2003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及合理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4年~2001年诊治的胃肠道类癌29例的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①消化道类癌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胃类癌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5例、进食后不适2例;而肠类癌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14例(63.6%)、大便带血9例(40.9%)、腹块6例(27.3%)、腹痛5例(27.3%)。②胃类癌的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6例及剖腹探查术l例,而肠类癌的手术方式是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Dixon手术2例、Miles手术l例及经肛局切术15例。③全部病例随防16~120个月,3例广泛转移者生存在2年以内。20例生存5年以上、6例已生存2年以上。[结论]胃肠道类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合理的外科治疗对提高胃肠道类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花亚伟刘永刚韩少良王程虎徐勇超孔烨
- 关键词:类癌胃肠道肿瘤外科学
- 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术式探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贲门癌胃大部根治切除术后理想的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83例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分别行食管残胃吻合术(A组),食管残胃吻合并幽门成形术(B组),食管残胃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C组)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行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结果]A组反流性食管炎22例(64.7%),B组8例(34.8%),C组1例(3.8%)。通过术后随访对临床症状、上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进行对比,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上优于幽门成形术,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并发症少,体重恢复好。[结论]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根治切除、残胃食管吻合并残胃空肠吻合引流术具有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液反流的作用,同时能促进残胃排空,是一种安全简便、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花亚伟韩少良张鉴哲孔烨刘永刚
- 关键词:贲门肿瘤胃肠吻合反流性
- 生姜泻心汤治疗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108例观察
- 郭宏强王新峰任莹坤孔烨赵玉洲万象斌顾炎辉李剑鲁朝敏张健
- 局部刮除和腔内化疗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24例分析
- 1997年
- 局部刮除和腔内化疗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24例分析孔抗美齐伟力孔烨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局部刮除、95%酒精灭活、腔内化疗和植骨的综合方法治疗24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收到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9例。年龄11~57岁,平均26.7岁。发病部...
- 孔抗美齐伟力孔烨
- 关键词:四肢肿瘤巨细胞瘤药物疗法
- 贲门癌经腹纵隔内根治性切除术式探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经腹纵隔内贲门癌根治方式。[方法]对1992年~1999年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用管状吻合器在纵隔内行食管胃(空肠)吻合5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根治性切除贲门癌及其上方6cm~7cm食管时,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19.2%(103/536)。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食管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实施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并发症少,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小于2cm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 花亚伟张见哲王程虎孔烨刘永刚徐勇超
- 关键词:贲门肿瘤纵隔
- 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通过应用肠内营养(百普力),观察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及感染发生率,以评价营养对患者的益处。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在肠外营养内常规给以肠内营养,对照组仅给以肠外营养。观察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差别,在感染发生率及营养恢复状况,免疫状态均明显改善。结论:胃癌术后患者给以肠内营养(百普力)后,其免疫状态及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改善,减少感染发生率,患者可良好耐受。可加速患者愈合。
- 孔烨花亚伟张占东姬社青
- 关键词:胃癌患者肠内营养百普力
-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四点法在胰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技术改进预防胰瘘的方法。方法报告并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开展的23例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四点法预防胰瘘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结果 23例患者术后无胰瘘,发生胃瘫2例,炎性肠梗阻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例,腹腔感染2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正常,排除胰肠吻合口瘘)。均保守治愈,痊愈出院。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四点法操作简便,吻合牢靠,胰液引流通畅,有效预防了胰瘘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刘家霖赵明海孔烨
- 关键词: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胰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