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群
-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人骨不连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检测肥大性骨不连组织与萎缩性骨不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表达的差异,评价两种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的区别。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住院的肥大性和萎缩性骨不连患者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及病理图像分析软件IPP6.0对骨不连断端间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骨不连类型、患者年龄和骨不连时间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肥大性骨不连患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236±0.0390和0.1337±0.0400,萎缩性骨不连患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191±0.0369和0.1373±0.0423,两者标本中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不同年龄、不同骨不连时间中的吸光度值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大性骨不连组织和萎缩性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无明显差异。
- 刘春风刘文琦刘傥刘小平王振刘进炼刘超群
- 关键词:骨不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
- 后外侧入路下不同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后外侧入路下不同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需行后外侧下内固定术治疗的100例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经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8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以及术后18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未有脱落;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踝关节功能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下螺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但经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刘小平刘超群陈豪刘进炼王振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后外侧入路
- 关节镜结合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总结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共28例Rüedi-AllgwerⅢ型骨折,男18例,女10例,其中开放伤12例,利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关节镜下撬拨复位重建关节面、关节清理、植骨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感染、骨折不愈合,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结合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减少术后疼痛、软组织损伤少、改善关节功能及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等明显优势。
- 刘超群刘进炼周青周耀东刘春风陈豪
- 关键词:内固定PILON骨折关节镜
- 关节镜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ber分型Ⅰ~Ⅳ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单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3例术中常规行关节镜下检查、清理,并于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考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24分,平均(15.8±3.2)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25分,平均(18.8±3.0)分。两组膝关节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6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28分,平均(23.5±3.4)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29分,平均(25.8±3.2)分。两组膝关节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12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29分,平均(24.5±3.0)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29分,平均(26.5±3.2)分。两组膝关节功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对于Schatzber分型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而言,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周耀东刘进炼周青刘超群张叶松刘春风谭伟
-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胫骨骨折膝关节
- 关节松动术联合下肢按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大腿周径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关节松动术联合下肢按摩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该院诊治的94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下肢按摩,均持续干预至术后4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大腿周径差值、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视觉模拟评分(VAS)、大腿周径差值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K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大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中心理、躯体、社会功能、物质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下肢按摩可显著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加速患肢肿胀消退,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刘小平刘超群陈豪徐金宝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松动术生活质量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被引量:22
- 2011年
-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尤其多发生于65岁以上,且伴有严重的内科系统疾病,治疗较为棘手.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心、脑、肺等疾病的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不失为一种拯救性治疗手段.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 刘超群刘进炼周青刘春风周耀东
-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