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风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颈骨
  • 2篇颈骨折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颈
  • 2篇股骨颈骨折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镜
  • 1篇早期疗效
  • 1篇置换术
  • 1篇治疗股骨颈骨...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疏松性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7篇刘春风
  • 5篇刘进炼
  • 4篇刘超群
  • 3篇周耀东
  • 3篇周青
  • 1篇谭伟
  • 1篇张叶松
  • 1篇刘傥
  • 1篇陈豪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InterTan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InterTan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8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nterTan固定(InterTan组,43例)和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40例)。结果InterTan组切口长度、失血量均大于空心钉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于空心钉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复位质量满意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5.81±6.75)个月。术后两组均无外侧壁骨折发生。InterTan组发生股骨头坏死3例,骨折不愈合2例,无内固定失效及退钉发生,空心钉组出现退钉18例,内固定失效3例,股骨头坏死4例,骨折不愈合3例;空心钉组退钉率和并发症率均明显高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固定可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明显减少术后螺钉退出的发生,可作为不稳定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王振刘正宇刘进炼刘春风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INTERTAN空心钉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人骨不连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检测肥大性骨不连组织与萎缩性骨不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表达的差异,评价两种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的区别。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住院的肥大性和萎缩性骨不连患者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及病理图像分析软件IPP6.0对骨不连断端间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骨不连类型、患者年龄和骨不连时间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肥大性骨不连患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236±0.0390和0.1337±0.0400,萎缩性骨不连患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191±0.0369和0.1373±0.0423,两者标本中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不同年龄、不同骨不连时间中的吸光度值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大性骨不连组织和萎缩性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无明显差异。
刘春风刘文琦刘傥刘小平王振刘进炼刘超群
关键词:骨不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
关节镜结合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 Ⅲ型Pilon骨折
2011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总结2006年11月至2010年3月共28例Rüedi-AllgwerⅢ型骨折,男18例,女10例,其中开放伤12例,利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关节镜下撬拨复位重建关节面、关节清理、植骨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感染、骨折不愈合,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结合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减少术后疼痛、软组织损伤少、改善关节功能及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等明显优势。
刘超群刘进炼周青周耀东刘春风陈豪
关键词:内固定PILON骨折关节镜
关节镜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应用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ber分型Ⅰ~Ⅳ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单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3例术中常规行关节镜下检查、清理,并于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所有患者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参考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24分,平均(15.8±3.2)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25分,平均(18.8±3.0)分。两组膝关节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6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28分,平均(23.5±3.4)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29分,平均(25.8±3.2)分。两组膝关节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12个月随访,单纯手术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0~29分,平均(24.5±3.0)分,关节镜组膝关节功能评分12~29分,平均(26.5±3.2)分。两组膝关节功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镜组优于单纯手术组。结论对于Schatzber分型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而言,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内固定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周耀东刘进炼周青刘超群张叶松刘春风谭伟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胫骨骨折膝关节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使用OBS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4例;年龄(40.3±11.6)岁;手术采用改良Judet入路9例,微创入路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0(0,4.0)d。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简易版上肢功能评分(quickDASH)对术后疗效评价进行量化。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30.1±12.0)个月随访。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6.3±32.0)min,术中出血量为(178.3±50.3)mL。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00%(23/23),骨折愈合时间为4.0(3.0,4.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治愈,无其他不良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1.7±3.0)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为(10.4±3.6)分,优良率91.3%(21/23)。结论采用OBS治疗肩胛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固定组合灵活多变,更加个性化,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郭维潇李斌刘春风王振
关键词:肩胛骨肩关节
改良后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保留短外旋肌群的后外侧手术入路(CP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共91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的患者。根据后外侧入路是否保留短外旋肌群分为常规组和CPP组,常规组常规切断短外旋肌群,CPP组为改良后外侧入路保留短外旋肌群。观察两组围手术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等指标并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髋关节功能及疼痛进行评分。结果常规组50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35例,平均年龄(80±7)岁,CPP组41例患者,男15例,女26例,平均年龄(80±6)岁。常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更长,失血量较CPP组更多(t=3.192、4.553、2.968、5.835,均为P<0.05)。常规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低于CPP组(t=6.705,P<0.05),而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1.484,P>0.05)。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8,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常规组高于CPP组(t=4.215,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5,P>0.05)。结论采用CPP手术入路,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时间,同时增加了髋关节的稳定性,理论上可降低术后脱位风险,更推荐用于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
刘正宇刘春风王振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被引量:22
2011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尤其多发生于65岁以上,且伴有严重的内科系统疾病,治疗较为棘手.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心、脑、肺等疾病的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不失为一种拯救性治疗手段.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刘超群刘进炼周青刘春风周耀东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骨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