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晗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沙地
  • 3篇盛冰期
  • 3篇暖期
  • 3篇全新世
  • 3篇全新世大暖期
  • 3篇末次盛冰期
  • 3篇冰期
  • 3篇大暖期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始新世
  • 2篇释光测年
  • 2篇腾格里沙漠
  • 2篇渭河盆地
  • 2篇光释光
  • 2篇光释光测年
  • 2篇测年
  • 1篇印度季风
  • 1篇中更新世
  • 1篇中更新世气候...
  • 1篇深部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7篇冯晗
  • 7篇鹿化煜
  • 3篇曾琳
  • 3篇徐志伟
  • 3篇弋双文
  • 2篇朱芳莹
  • 2篇东丽娜
  • 2篇王晓勇
  • 2篇吴波
  • 2篇陈英勇
  • 2篇俞凯峰
  • 2篇卓海昕
  • 2篇崔梦淳
  • 2篇周亚利
  • 1篇张瀚之
  • 1篇邱志敏
  • 1篇李小强
  • 1篇徐兆凯
  • 1篇孙文峰
  • 1篇王珧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十四届海峡...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的空间格局
末次盛冰期(简称LGM,约26-16 ka)和全新世大暖期(简称 HO,约9-5 ka)是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分别以较为干冷和暖湿为特征.中国北方分布的大面积沙漠、沙地如何响应LGM和HO的气候...
鹿化煜俞凯峰Joseph A. Mason王晓勇陈英勇卢琦吴波董治宝屈建军王训明郭正堂弋双文徐志伟周亚利曾琳朱芳莹冯晗东丽娜卓海昕
关键词:中国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光释光测年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的空间格局
在末次盛冰期(简称LGM,约26-16 ka)和全新世大暖期(简称HO,约9-5 ka)是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分别以较为干冷和暖湿为特征.中国北方分布的大面积沙漠、沙地如何响应LGM和HO的气候...
鹿化煜俞凯峰Joseph A.Mason王晓勇陈英勇卢琦吴波董治宝屈建军王训明郭正堂弋双文徐志伟周亚利曾琳朱芳莹冯晗东丽娜卓海昕
关键词:中国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光释光测年
渭河盆地蓝田始新世红河组沉积物特征和古环境记录被引量:10
2017年
渭河盆地渭南—蓝田地区堆积着连续的始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是揭示新生代亚洲季风气候演化和环境变迁的良好材料。文章对陕西蓝田支家沟厚约330 m的红河组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和环境替代指标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红河组发育时间属于中、晚始新世,是在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下的河湖相堆积。古流水方向为从南到北,且整个地层沉积环境稳定,从红河组上部到下部古水流方向未发生改变。赤铁矿是红河组的主要载磁矿物,可能含极少量磁铁矿。基于地层序列、岩性、哺乳动物化石和沉积物特性分析,渭河盆地地区在中、晚始新世时气候相对暖湿,植被覆盖度高,有湖泊、沼泽分布,东亚季风气候雏形可能已经出现;到早渐新世,气候趋向相对冷干,与全球范围内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气候转型相一致。研究为认识始新世中国中部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材料。
孙文峰鹿化煜王逸超冯晗王翰林李永祥吴耕泓李姝玥蒋品欣
关键词:渭河盆地古环境
渭河盆地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源变化的钻探样品Sr和Nd同位素证据
2024年
始新世暖期和始新世-渐新世降温阶段(EOT)在地球气候系统演化中具有代表性,对认识现代全球变暖过程和机制有参考价值。渭河盆地堆积了始新世以来连续的河湖相沉积序列,对其进行沉积物源示踪研究有助于重建渭河流域地貌演化、沉积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本研究对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心固市凹陷荔参1井(钻探井深6535 m)下部的始新世红河组(6527~5529 m)和渐新世白鹿塬组(5315~4759 m)样品进行了Sr和Nd同位素分析,探索古近纪渭河盆地的物源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红河组样品Sr和Nd同位素平均值分别是87Sr/86Sr=0.716127和εNd=-13.5,白鹿塬组Sr和Nd同位素平均值分别是87Sr/86Sr=0.720461和εNd=-12.4。分粒级(<2μm, 2~64μm和> 64μm)Sr和Nd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粒度效应对渭河盆地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硅酸盐矿物的Sr同位素值影响较大,而对Nd同位素影响较小,表明硅酸盐矿物Nd同位素值可作为渭河盆地沉积物物源的指示。结合潜在源区Sr和Nd同位素分布特征,发现渭河盆地始新世和渐新世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的贡献,其物源变化与构造抬升和气候演变密切相关。渭河盆地始新世和渐新世沉积物传输和堆积过程与晚新生代相似,具有相对稳定的两端元物源,为利用红河组和白鹿塬组沉积序列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少磊鹿化煜李小强冯晗张瀚之张瀚之
关键词:始新世渐新世SR-ND同位素深部钻探
便携式粉尘观测仪测定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PM_(10)释放通量被引量:12
2015年
中国北方沙漠和沙地是亚洲粉尘释放的重要源区,定量估算这一地区的粉尘释放量有助于评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及其气候效应.目前,对中国北方粉尘释放量的估算主要是基于模拟结果,野外直接观测数据很少.利用一种新型的粉尘释放观测仪器——便携式粉尘观测仪(PI-SWERL),测量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若干典型地表(沙丘、干湖、灌丛沙丘、河流冲积物等)的粉尘释放通量,获得了不同地表潜在粉尘释放量的直接观测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的PM10释放通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均随摩阻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摩阻风速U*=0.55 m/s条件下,灌丛沙丘的PM10通量最高(0.70~10.23 mg/(m2 s)),河流冲积物次之(0.12~4.97 mg/(m2 s)),干湖湖底、沙丘等地表的通量较小(〈0.5 mg/(m2 s)).对比试验表明,破碎结壳地表释放的PM10通量是未破碎结壳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披覆松散沙粒结壳地面的PM10释放通量高出未披覆的1~2个数量级.对比前人研究结果,PI-SWERL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源区粉尘释放的差异,对定量评估区域乃至全球的粉尘释放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崔梦淳鹿化煜SWEENEY MarkMASON Joseph冯晗徐志伟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空间格局重建初探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实际考察和总结分析位于中国季风区西北缘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共和沙地的地层年代资料,初步确定这些沙漠/沙地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的空间范围。结果发现,在末次盛冰期腾格里沙漠扩张到了香山北麓和祁连山北麓,东至贺兰山前,向西覆盖了整个民勤盆地,面积至少扩大了28.8%;巴丹吉林沙漠南到北大山,东至雅布赖山,北部覆盖了整个额济纳盆地,面积扩大了39.0%;共和盆地沙地流沙面积至少扩大了19.8%。在全新世大暖期,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向北退缩了20km左右,共和盆地沙地流沙大范围固定成壤。
冯晗鹿化煜弋双文曾琳邱志敏崔梦淳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
东阿拉伯海拉克希米盆地浊流沉积序列的粒度变化及其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响应被引量:7
2018年
阿拉伯海印度沉积扇是世界第二大海底扇,保存着来自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等山系的新生代风化沉积物,是研究印度季风和南亚地区环境演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2015年3~5月完成的IODP 355航次U1456钻孔A段总长345.36 m沉积物(约1.8 Ma以来)的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其为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对757个样品高分辨率的粒度测试,揭示研究区沉积序列在构造时间尺度上的粒度变化主要受到印度季风降水控制,阿拉伯海深海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可作为一个新的季风演化的替代指标。从1.80~1.18 Ma到1.18~0.10 Ma,浊流沉积物的堆积速率降低,粒度变细,揭示了更新世印度季风强度的阶段性减弱。在沉积序列上,砂组分的变化周期从约41 ka向更长周期转化,推测东阿拉伯海U1456A钻孔沉积物序列在中更新世的粒度变化可能是对印度季风气候转型的响应。
刘瑞璇鹿化煜王珧于兆杰徐兆凯冯晗胡镕IODP 355航次船上全体科学家
关键词:印度季风浊流沉积中更新世气候转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