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众文

作品数:22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药物敏感
  • 7篇耐药
  • 6篇药物敏感性
  • 6篇敏感性
  • 4篇葡萄球菌
  • 4篇球菌
  • 4篇细菌
  • 4篇耐药性
  • 3篇药性分析
  • 3篇细菌耐药
  • 3篇耐甲氧西林
  • 3篇耐药性分析
  • 3篇金黄色葡萄球...
  • 3篇黄色葡萄球菌
  • 3篇基因
  • 3篇甲氧西林
  • 2篇药物敏感性分...
  • 2篇药物敏感性试...
  • 2篇抑菌浓度
  • 2篇生化

机构

  • 20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2篇伍众文
  • 15篇廖康
  • 14篇郭鹏豪
  • 8篇陈怡丽
  • 4篇黄汉
  • 4篇黄彬
  • 4篇刘敏
  • 3篇蓝锴
  • 2篇单斌
  • 2篇谢小芳
  • 2篇耿荣华
  • 2篇崔颖鹏
  • 2篇刘忠民
  • 2篇喻华
  • 2篇贾伟
  • 2篇季萍
  • 2篇王晓明
  • 1篇陈茶
  • 1篇程敬伟
  • 1篇车玉传

传媒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实践培训基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024年
目的为科学、合理、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和持续改进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实践培训基地教学效果,为提升实践培训基地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构建CARSS实践培训基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法本研究围绕“一个核心,两个阶段,三个主体,多个维度”的原则,通过确定CARSS实践培训基地教学效果评价的目标、内容以及各指标占比,构建CARSS实践培训基地教学效果短期及长期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实施与反馈方式。结果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估学员能力提升为主体,短期评价以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标准;长期评价以上报数据质量提升,培训成果可视化作为评价标准及相应指标。评价体系设计合理、客观、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度。通过对13家CARSS实践培训基地的评估实践,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成效以及特色创新方面,各基地都彰显出优质的教学成果。该体系能较客观反映基地教学质量,可作为前瞻性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支撑。结论该评价体系能科学、合理、全面、客观地评价反馈各培训基地的教学质量,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进一步搭建优质的CARSS实践培训教学平台提供依据。
陈怡丽刘平娟郭鹏豪邓间开彭雅琴伍众文刘敏陈培松廖康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8—2021年期间从广东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172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NG-Test■CARBA5检测菌株的5种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分别检测CAZ-AVI、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172株CRKP对CAZ-AVI耐药率为13.4%,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1.7%,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2%。PCR检测172株CRKP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166株(96.5%)。以PCR检测产碳青霉烯酶基因为参考方法,NG-Test■CARBA5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KPC、NDM、VIM、IMP和OXA-48-like,显示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9.4%。结论CAZ-AVI、多黏菌素B以及替加环素对本地区CRKP菌株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采用NG-Test■CARBA5试验检测CRKP产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型,有利于早期指导临床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陈怡丽刘平娟余广超伍众文郭鹏豪彭雅琴李雨芯刘敏廖康
关键词: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
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制作及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应用6σ管理理论和Excel软件制作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并研究其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Excel软件制作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采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生化室12个项目2009年上半年质控数据,计算各项目的偏倚(Bias%)和批内精密度(CV%);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CLIA′88)中相关项目的总允许误差(TEa%),计算Bias%占TEa百分数和CV%占TEa%;以前值为纵坐标,后值为横坐标绘图。并根据σ=(TEa%-Bias%)/CV%画出西格玛性能线,最后根据各项目操作点所在σ区域判断检验项目的质量水平。结果使用Excel软件制作的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能同时对12个项目的性能水平进行评价,并了解整体质量水平。结果显示,12个检验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血液淀粉酶、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质量达到6σ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达5σ水平,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位于4σ水平,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处于3σ水平,清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仅达到2σ水平。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各个项目的性能好坏不一,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能有效进行质量评价。
伍众文车玉传黄金印陈嘉俊蓝银苑马晓桂刘忠民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
6σ质量标准在临床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应用6σ质量标准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数据,评价检验项目质量水平,改进检验质量。方法收集2007年度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中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σ=(TEa-bias)/CV,计算各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6σ性能决定图,评价分析性能,并设计质量控制方案。结果 28个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中,检验项目总分析性能σ≥6、5、4和3者,分别占25%、35.7%、57.1%和71.4%,所有检验项目的平均σ=4.77;当σ≥5时,采用1_(3S)(n=2)质量控制规则能满足质量要求。结论 6σ质量标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水平,6σ管理是一项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
刘忠民高月亭肖洪广刘利东伍众文
五种艰难梭菌检测方法性能评估
2019年
目的评估五种常用艰难梭菌检测方法检验性能,探索本实验室艰难梭菌检测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怀疑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标本78例,以实时荧光PCR法为参考,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谷氨酸脱氢酶检测(GDH)、免疫荧光法毒素免疫检测(CDAB)、免疫层析法GDH、免疫层析法CDAB,显色培养法5种方法进行检测,对以上5种方法及2种GDH联合CDAB方法(荧光法和层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上述五种方法灵敏度分别为94.74%、31.58%、89.47%、10.53%和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P<0.01);特异度分别为89.83%、100.00%、94.92%、100.00%和9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8,P>0.05)。两种GDH联合CDAB方法(荧光法与层析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58%与10.53%、89.83%与94.92%、100.00%与100.00%和98.15%与96.55%。结论GDH结合实时荧光PCR法为实验室艰难梭菌检测最佳方案。
伍众文郭鹏豪陈怡丽魏斯琪廖康
关键词:艰难梭菌灵敏度特异度
MADLI-TOF MS自建库在马尔尼菲篮状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DLI-TOF MS)自建库对临床分离马尔尼菲篮状菌快速鉴定的能力。方法收集广州、玉林、防城港3个地区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篮状菌,通过ITS区扩增测序进行菌种准确鉴定。菌株通过微型玻璃珠研磨结合甲酸/乙腈提取法预处理。通过采集建库菌株不同时间点、不同平板上菌丝相和酵母相菌落的质谱数据,建立包含马尔尼菲篮状菌超级图谱的自建库;并用非建库的马尔尼菲篮状菌及临床常见的真菌评估建立的自建库。结果建立了包含具有39个特征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超级图谱的自建库;用于评估的菌株均被鉴定到种,准确率为100%。结论MADLI-TOF MS建立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自建库能够对于临床马尔尼菲篮状菌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郭鹏豪伍众文邱丹萍谢梅英刘敏廖康
mecA基因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mecA基因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本院患者感染分离的MRSA 83株,分为血流感染组(39株)和非血流感染组(44株)。2组菌株分别进行mecA、PVL基因检测,mec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mecA基因RNA相对表达量。结果83株MRSA mecA阳性77株,阳性率为92.8%,血流感染组mecA基因阳性率为100.0%,非血流感染组8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P<0.05)。两组mecA基因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平耐药菌株的mec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敏感菌株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L基因阳性率为12.0%,其中血流感染组PVL基因阳性率为7.7%,非血流感染组为1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6,P>0.05)。结论 mecA基因在血流感染的MRSA中分布较高,其RNA相对表达量与利福平的耐药性密切有关。因此,检测mecA基因,对治疗及控制MRSA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陈怡丽罗敏郭鹏豪黄汉伍众文廖康
关键词:MECA基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PVL基因
广州市96株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分型特征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防治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2017年血流感染分离的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MLST和spa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血流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等14种抗生素的药敏特征。结果9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0株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其主要型别为ST59-t437型7株(占17.5%),ST1-t114型4株(占10.0%),ST239-t030型3株(占7.5%),ST239-t037、ST45-t116、ST5-t2595和ST7-t091型均为2株(均占5.0%);56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其主要型别为ST188-t189型14株(占25.0%),ST7-t803型3株(占5.4%),ST188-t2883、ST6-t701、ST30-t338和ST59-t437型均2株(均占3.6%)。spa分型中发现4个新型,分别为t17040、t17041、t17044、t17046。40株MRSA菌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2.9%和51.2%,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均为0;56株MSSA对所试验抗生素敏感率均较高,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4.5%,对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均为96.4%。结论血流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型别较多,应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控制。
崔颖鹏冯冰彭雅琴黄汉伍众文廖康
关键词: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同源性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收集2011至2014年间1 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IRAB 1360株。随机选取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分为耐药组(66株)及对照(敏感)组(14株),用PCR方法进行A^D类β-内酰胺酶、外膜孔通道蛋白和主动外排泵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76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由84.0%降至71.8%。同时,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下降。耐药组耐药基因TEM、AMPC、OXA-51的阳性率分别为95.45%、98.48%、96.97%,对照组分别为35.71%、64.29%、71.43%,耐药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XA23、OXA58仅在耐药组中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45%和1.52%。其余耐药基因在2组中均未检出。8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A^W共23个型别,耐药组主要为P1型(16株),R1型(4株)和R2(12株)型,对照组分布分散,其中R4型同时存在于耐药组和对照组。2012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9月-11月)(MICU、SICU),R2型(9月-11月)(MICU);2013年2次暴发流行,分别为P1型(4月-6月)(MICU、SICU、神经科),R1型(2013年12月-2014年2月)(MICU、神经科);2014年一次暴发流行,流行菌株为R2型(2月-4月)(MICU、SICU、神经科)。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OXA23基因,产生D类β-内酰胺酶水解亚胺培南。MICU、SICU和神经科是暴发流行监控的重点科室。
谭坪海陈利达郭鹏豪廖康伍众文叶大柠黄彬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分析
两种替加环素制剂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替加环素制剂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12株多重耐药细菌对两种替加环素制剂(海正力星和泰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两药的药敏结果。结果两药对10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均为99.1%,两种药物对25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25株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20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0株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的敏感率均为100.0%。两药对212株多重耐药细菌的MIC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两种替加环素制剂对多重耐药细菌均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两者体外药敏数据无显著差别。
黄汉郭鹏豪陈怡丽伍众文廖康
关键词:替加环素多重耐药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