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为
- 作品数:56 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经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 2006年
- 目的评价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患肢腘静脉穿刺插管,在可视条件下将导管插入至血栓近心端,经导管首次推注尿激酶20万单位后,持续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h溶栓,同时每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 U。以下肢肿胀消退情况评价疗效,以深静脉造影评价溶栓效果。结果经导管溶栓治疗不仅使深静脉血栓部分或完全消融,而且侧支循环开放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患肢总消肿率(78±22)%,总溶栓率(67± 27)%,其中急性、急慢性和慢性病例溶栓率分别为75%、71%,49%,前两者显著高于后者(P< 0.05)。21例患者血栓完全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满意,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 蒲庆华赵渝任为时德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导管消融术
- 兔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及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在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活性的增高对于血栓溶解管腔再通有促进作用。目的:分析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段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及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对于反映血栓病情有无特异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8只,随机分为血栓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栓组造模后14d根据血栓再通情况分为再通组及未通组。分别于血栓后8h,3d,7d,14d抽取耳缘静脉血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测定和血常规检测。结果与结论:血栓后第7天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质量浓度再通组较未通组有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再通组较未通组降低(P<0.05)。其变化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血栓形成后血浆高质量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的病例血栓再通情况较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的质量浓度通过反映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
- 付召军任为
- 关键词:静脉血栓白细胞介素8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腔内介入治疗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行腔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DSA与CT检查结果一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34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7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血栓形成4例。患者均首先采用腔内介入治疗;若腹部症状、体征,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肠坏死,则立即行剖腹探查;若术中证实为肠坏死,则行肠切除+肠吻合术。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3月。分析患者腔内介入治疗结果、腔内介入治疗的后续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30d病死率、随访期间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55例患者从出现腹部疼痛到行腔内介入治疗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1h(4.0~15.0h),动脉完全再通率为32.7%(18/55),其中8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夹层;部分再通率为63.6%(35/55),其中26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夹层;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腔内治疗无效,后行支架置入痊愈。9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在腔内介入治疗后11~24h内行剖腹探查+肠切除+肠吻合术,切除小肠平均长度为103cm(74~201cm)。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经压迫止血等处理后好转。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2-14个月)。术后1个月内,5例患者死亡,患者30d病死率为9.1%(5/55);其余患者无腹痛复发。术后5个月,3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之后证实非肠系膜动脉缺血所致。2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9个月未出现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 李凤贺赵渝代远斌黄文任为成军张矛王学虎
- 关键词:腔内介入治疗疗效
- RCAN1及CnA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支架术后再狭窄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钙调神经磷酸酶调节因子1(RCAN1)、钙调神经磷酸酶A(Cn A)在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血管标本15例,取支架狭窄段、支架近端、支架远端血管组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RCAN1、Cn 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RCAN1、Cn 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免疫共沉淀检测RCAN1蛋白和Cn A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RCAN1在支架远端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支架近端组织和支架狭窄段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RCAN1在支架近端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支架狭窄段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Cn A和PCNA在支架狭窄段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支架近端组织、支架远端组织的表达水平(P<0.05);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CAN1和Cn A主要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质中表达;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RCAN1与Cn A在血管组织中存在相互作用。结论·RCAN1的低水平表达与Cn A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有关。
- 谢锐冯洋洋温跃桃任为
-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支架内再狭窄
- 血管腔内介入与开放手术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血管腔内介入与开放手术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月接受开放或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2例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开放手术治疗34例(开放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28例(介入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动脉瘤部位及瘤体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介入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早期12例(35.29%)发生并发症,其中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2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组2例(7.14%)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点血肿1例,支架内血栓1例。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1,P=0.008)。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2个月开放组与介入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6.88%(31/32)、92.86%(26/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术后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9.29%(25/28)、84.00%(21/2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570)。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疗效较好。但介入术后需长时间的抗血小板治疗,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王开振任为成军赵渝
- 关键词:开放手术
- 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治疗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人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1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人资料。从病人年龄、性别、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瘤体直径、输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前低血压持续时间几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了解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人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术前有低血压表现的病人(P=0.034)死亡风险为术前无低血压病人的3.2倍,低血压持续时间≥2h病人(P=0.008)为低血压持续时间<2h病人的2.6倍。术前合并冠心病(P=0.0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012)及肾功能不全(P=0.028)的病人病死率显著升高。病人年龄≥70岁的(P=0.031)和瘤体直径≥5cm的病人(P=0.016)病死率显著升高。病人病死率与输血量(P=0.225)、性别(P=0.689)及手术时间(P=0.360)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析:低血压持续时间(P=0.042)、术前合并冠心病(P=0.036)和年龄(P=0.040)三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102)、肾功能不全(P=0.057)和瘤体直径(P=0.225)在多因素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压持续时间、合并冠心病和高龄是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缩短低血压持续时间可以明显改善腹主动脉瘤破裂病人预后。
- 樊昆任为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破裂低血压
- 组织蛋白酶B及其抑制剂Cystatin C在人腹主动脉瘤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B及其抑制剂Cystatin C在人腹主动脉瘤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和8例正常腹主动脉尸检者的腹主动脉血管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蛋白酶B及其抑制剂Cystatin C对血管中膜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组织蛋白酶B和Cystatin C分别在腹主动脉瘤、正常腹主动脉中免疫反应阳性,阳性定位于平滑肌细胞质;腹主动脉瘤平滑肌细胞中组织蛋白酶B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高,Cystatin C明显降低,与正常腹主动脉之间有显著差异(P
- 向洪洲任为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组织蛋白酶BCYSTATIN血管平滑肌细胞
- 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88例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广泛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对广泛动脉闭塞无流出道的慢性缺血患者88例(104条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原位一期静脉动脉化加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结果 104条肢体中,随访82条,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3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明显减轻,夜间疼痛好转,创面愈合良好,下肢无肿胀。结论本术式可使动脉血流通过大隐静脉通道,改善或重建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环。
- 赵渝时德代远斌孙英信乔正荣向志蒲庆华黄文任为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外科手术大隐静脉静脉动脉化
- 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治疗现状
- 2022年
- 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 AIOD)是一种慢性腹主动脉-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可引起下肢和(或)盆腔缺血症状。其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等。AIOD病变进展缓慢,并且主髂动脉周围可形成大量侧支循环代偿,重建腹股沟韧带以下血供,使得患者有着严重的主髂动脉病变及与之不相符的较轻的下肢缺血症状;同时,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表现,AIOD多为弥漫性、多节段动脉病变,常合并远端动脉的硬化闭塞。因此,AIOD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对于AIOD的治疗,国际社会还未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AIOD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开放手术治疗及血管腔内治疗为主要手段。本文就AIOD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汪越任为
- 关键词:主髂动脉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内治疗
- 急性周围动脉栓塞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周围动脉栓塞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117例 14 9次动脉栓塞的分布情况 ,以及因栓塞所致的死亡率和截肢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栓塞的部位 ,肢体缺血时间 ,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手术的方式和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是否伴有动脉硬化 ,是否反复发作等因素对截肢的影响。结果 :117例 14 9次急性周围动脉栓塞以下肢发生的频率最高 ,约占 87% ,内脏动脉栓塞约占 2 % ,上肢约占 10 %。全组病例死亡率为 11.9%。截肢率为 7.8% ,肢体救治率 92 .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回归系数为 3.3412 (P <0 .0 5 ) ,说明缺血的程度愈重 ,截肢的可能性愈大 ;及时治疗的回归系数为 - 4 .0 16 5 (P <0 .0 5 ) ,可降低截肢率。结论 :潜在的心脏疾病和栓塞重要脏器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的导管取栓术和抗凝治疗是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措施。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以及栓塞后的及时处理决定肢体动脉栓塞预后。
- 任为时德赵渝
- 关键词:动脉栓塞预后死亡率截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