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7H指数:5
- 供职机构:信宜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 2021年
-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川崎病患儿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CRP、WBC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以本院接收的14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之中的观察主体,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之进一步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两个小组分别70例。其中常规组70例予以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70例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更高,CRP、WBC水平更低,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消肿时间、颈淋巴消肿时间更短,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冠脉扩张率更低,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更高,可显著降低其CRP以及WBC水平,减轻其临床症状,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应用。
- 黄滔进张瑞霞黄海波邱荣华
-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WBC
- 隔日脑脊液限压引流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采用隔日脑脊液限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隔日脑脊液限压引流疗法,对照组采用萘夫西林与美罗培南联合疗法。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GSF白细胞恢复时间、颅高压消失、止惊、嗜睡和昏迷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隔日脑脊液限压引流法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李先平黄海波植旭丽杨惠彬
- 关键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易感因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选择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A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100例为B组,详细统计所有患儿及家属的一般资料,包括分娩方式、早产情况、过敏体质、父母吸烟情况、使用抗生素情况等,分析疾病预防措施,随后将A组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实施头孢唑林钠治疗,研究组添加阿奇霉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儿童在母亲生育年龄、早产、自然分娩、过敏体质、父母吸烟、长期使用抗生素、合理蔬菜量、出门佩戴口罩与疾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易感因素包括母亲生育年龄、早产、自然分娩、过敏体质、父母吸烟、长期使用抗生素、合理蔬菜量、出门佩戴口罩。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易感因素包括母亲生育年龄、早产、自然分娩、过敏体质、父母吸烟、长期使用抗生素、合理蔬菜量、出门佩戴口罩,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防,并采用头孢唑林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黄滔进张瑞霞黄海波邱荣华
-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头孢唑林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半年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随访半年,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6.47%,观察组为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黄海波苏增玲
-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孟鲁司特
- 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的反应价值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8例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治疗的22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采静脉血测定其hs-CRP和PCT,检测两组患儿的血常规,并就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和PC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脓毒血症诊断、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黄海波苏增玲
- 关键词:脓毒血症新生儿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把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新生儿监护室(NICU)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中的早产儿采取传统意义上的鼻胃管喂养方式与NICU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中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的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早产儿开始禁食时间、鼻胃管营养时间、过渡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均有明显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良好者共27例,占总数87.09%,喂养不良者4例,占12.90%;对照组中18例早产儿喂养情况良好,占总数的62.06%,其中有11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良的情况,占总数的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能可以有效的加强早产儿建立吞咽吮吸反射,缩短达到经口喂养时间、改善经口喂养表现。
- 曾萍芳黄海波周燕
- 关键词:早产儿经口喂养
- 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最佳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3例呼吸暂停新生儿病人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联合治疗组(62例),对照组既常规治疗组采用保暖、原发病的治疗及氨茶碱等常规治疗方式,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77%,经卡方检验,P<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协同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海波
- 关键词:氨茶碱纳洛酮新生儿
- 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l0月本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40例,随机将140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间歇蓝光照射组(70例)、持续蓝光照射组(70例)。结果持续蓝光照射组与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9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间歇蓝光照射组明显少于持续蓝光照射组。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间断蓝光照射所致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更易被临床医生及患儿家长所接受。
- 黄海波
-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 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抗感染合并抗休克,并用多巴胺,治疗组在用多巴胺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山莨菪碱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状况,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黄海波
- 关键词:山莨菪碱血管活性药物感染性休克肾脏灌注
-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治疗后7 d和14 d,研究组患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咳嗽、气促、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出现肺水肿4例(12.1%),支气管扩张1例(3.0%),感染性休克1例(3.0%),研究组患儿未出现治疗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曾萍芳黄海波周燕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重症肺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