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众勇

作品数:40 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大洋
  • 11篇南大洋
  • 9篇全球变化
  • 8篇碳通量
  • 8篇海-气
  • 7篇碳循环
  • 6篇氧化碳
  • 6篇气候
  • 6篇海区
  • 6篇二氧化碳
  • 5篇近海
  • 5篇白令海
  • 4篇中国近海
  • 4篇通量
  • 4篇年变化
  • 4篇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吸收
  • 3篇同位素

机构

  • 2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8篇国家海洋局
  • 12篇厦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作者

  • 40篇高众勇
  • 26篇陈立奇
  • 21篇孙恒
  • 7篇许苏清
  • 7篇张远辉
  • 5篇祁第
  • 5篇王伟强
  • 5篇詹力扬
  • 5篇陈敏
  • 4篇杨绪林
  • 3篇邱雨生
  • 3篇黄奕普
  • 3篇何建华
  • 3篇张凡
  • 3篇蔡毅华
  • 2篇尹明端
  • 2篇林奇
  • 2篇蔡明刚
  • 2篇汪建君
  • 2篇钟文理

传媒

  • 10篇极地研究
  • 4篇海洋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第五届青年海...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中国科协第五...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令海盆pCO_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被引量:23
2003年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所观测到的白令海及楚克奇海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的变化及其异常,研究了白令海盆pCO_2的分布特征及与周围水文环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具有高生产力的白令海陆架区不同,在白令海盆观测区内,叶绿素整体水平较低,生物作用不是pCO_2空间分布的主要调控因子,而水文环流要素呈现出重要影响,是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研究表明,白令陆坡流(BeringSlope Current;后变性为阿纳德尔流,Anadyr Current)对白令海盐pCO-2空间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HNLC的白令海盆流过来的白令海亚北极水,将补充西北冰洋夏季几乎耗尽的表层营养盐,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强对大气CO_2的吸收能力,形成有机碳汇;另一方面,注入白令海的淡水来源的无机碳在白令海没有向深海输出,多数会通过阿拉斯加沿岸流注入北冰洋,形成一个重要的无机碳汇,这两大碳汇都在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反馈作用。
陈立奇高众勇王伟强杨绪林
关键词:白令海PCO2二氧化碳海洋气候
北冰洋pCO2的时空变异及其控制
近30年来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正在发生快速变化(Rapid Change),引起世界极大关注。其中,北极地区变暖趋势十分明显,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在过去的30年中每十年减少了约3%;其中,白令海海冰30年来退缩了5%。人为源...
高众勇许苏清陈立奇
关键词:二氧化碳
文献传递
北冰洋海洋碳循环观测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陈立奇高众勇孙恒杨绪林张远辉何建华王伟强余雯林奇
该项目以在“雪龙”号破冰船上建立的综合观测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大气-海洋-沉积物”综合立体观测体系,利用科考获得的北冰洋碳体系数据,对北冰洋、白令海及西北冰洋CO<,2>体系及其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获得了北冰洋碳循环...
关键词:
关键词: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
南大洋pCO_2时空变异及其调控因子研究
陈立奇高众勇王伟强杨绪林尹明端许苏清
该项目研究通过对南大洋大尺度范围的走航观测,结合已有的数据基础,研究了南大洋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重点通过对普里兹湾的观测研究,分析控制南大洋pCO_2的主要调控因子。研究还发现南大洋海冰区...
关键词: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压南大洋
南北极海区夏季海-气二氧化碳交换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海洋学问题研究
该研究利用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以及1999-2000年度的中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机会对沿途航线上全球纬度范围的海区的海-气交换进行了的详细的调查,描绘了大气及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的全球...
高众勇
关键词:二氧化碳碳通量南大洋海洋学
文献传递
南极普里兹湾碳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普里兹湾是南大洋碳循环研究典型代表海区,也是中国历次南大洋考察的重点调查区域。从初级生产力、营养盐、叶绿素、海-气CO2通量、真光层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净群落生产力(NCP)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其碳循环特征。生物泵运转效率和海冰过程是碳吸收的主要控制因素。普里兹湾总体上可以从陆坡划界,分为湾内和湾外两大部分。两者碳循环特征差异显著。湾内碳循环过程活跃,是南大洋夏季的高生产力区域。湾外则表现出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特征,初步认为存在Fe限制。总体上,溶解有机碳(DOC)、POC、营养盐、叶绿素、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存在从湾内向湾外随纬度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海冰消长对碳循环过程影响剧烈。夏季融冰造成的冰藻释放、水体垂直稳定性增加是提高生物生产力的首要原因。总体上普里兹湾的碳循环受各种生物、物理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对南大洋碳循环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张凡高众勇孙恒
关键词:碳循环碳通量
北冰洋快速酸化过程、机制及预测研究
2019年
海洋酸化危害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生态最脆弱和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北冰洋在快速融冰下出现了快速酸化,其酸化程度、扩张范围和发展趋势成为全球海洋酸化最严重的海区,被认为是全球海洋酸化的领头羊。北极快速酸化将损害海洋生物尤其是翼足目类海螺这一北极三文鱼和鉢鱼的重要食物,进而对北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陈立奇陈立奇雷瑞波祁第钟文理高众勇雷瑞波张远辉詹力扬
关键词:酸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平衡全球海洋环境问题
南大洋海-气CO_2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南大洋是全球最重要的CO2汇区之一。准确估算南大洋及其各海区的海-气CO2通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预测和评估未来南大洋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发挥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南大洋广阔的海域,恶劣的气候条件、自身复杂的水文物理及地球化学过程等原因,目前对南大洋的CO2通量的评估不一而足,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本文讨论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估算方法和各个海域海-气CO2通量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南大洋海-气CO2通量的控制及影响因素。目前对南大洋的年吸收量估计为大约在0.1—0.6PgCyr-1,同时,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其存在极大的年度变化性。并且,由于各个海区受到生物、物理和水文等各方面的影响,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表现出极大的时空变异性。
孙恒高众勇
关键词:南大洋海-气通量
错流超滤技术在海水胶体态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0年
建立了由预过滤装置、蠕动泵、中空纤维超滤膜(Amicon H10P10-20,标 称截留分子量 10 KDa)和连接管组成的错流超滤系统,利用荧光标记的 40 KDa葡聚 糖和已知放射性活度的234Th示踪剂评估了超滤膜的截留和吸附性质,探讨了234Th 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考查了该系统用于实际海水样品时铀、钍、镭同位素和有 机碳的质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0 KDa中空纤维超滤膜对40 KDa葡聚糖具有良 好的截留效率(85%),而吸附损失率为 18%.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在超滤过程 中均达到极佳的质量平衡,回收率 R= 95%~ 98%,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值. 234Th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可以很好地用渗透模型加以描述.研究组分胶体态含量占“溶解”态含量的份额大小顺序如下:钍同位素、有机碳、镭同位素约等于铀同 位素,这与社为强颗粒活性元素、铀和镭为水溶性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相吻合.
陈敏郭劳动黄奕普高众勇蔡毅华蔡明刚
关键词:钍同位素有机碳
十年间南大洋碳吸收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南大洋在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虽然模式模拟的情节普遍都表明南大洋会在未来的全球变化中有大的变化、响应及反馈。但是,对南大洋究竟能够吸收和贮存多少大气CO2,以及南大洋作为人为源CO2汇的重要性等问题一直是...
高众勇陈立奇孙恒
关键词:CO2通量南大洋年际变化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