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士杰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镜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预后
  • 2篇食管
  • 2篇胃癌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螺杆菌
  • 2篇内镜治疗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炎
  • 2篇溃疡
  • 2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超声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洪泽县人民医...

作者

  • 16篇马士杰
  • 7篇李倩君
  • 7篇周传文
  • 6篇潘峰
  • 5篇张国新
  • 5篇罗小玲
  • 3篇邹绍静
  • 2篇李玉琴
  • 2篇姚林华
  • 2篇施瑞华
  • 2篇沈鹏
  • 2篇李苗苗
  • 2篇许莹
  • 2篇谢睿
  • 1篇郭峰
  • 1篇冯亚东
  • 1篇商丽
  • 1篇董静
  • 1篇仇玉平
  • 1篇钱冰冰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miRNA表达谱与胰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miRNA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发病的关联。方法:通过TLDA(TaqMan low density array)芯片系统筛选24例胰腺癌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间差异表达的miRNA,对差异表达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单个样本验证。结果:miR-451和miR-409-3p的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的差别,P值分别为0.004 1和0.005 7。这2个miRNAs的组合以93.8%的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将健康对照组和胰腺癌患者组分开(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1.7%)。结论:血浆miR-451和miR-409-3p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区分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个体。
潘峰闻洋马士杰曹维克董静赵杨胡志斌施瑞华
关键词:胰腺癌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白头翁皂苷对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对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白头翁皂苷(12.5、25.0、50.0μmol/L)处理人胃癌细胞HGC-27,分别设为低白头翁皂苷组、中白头翁皂苷组、高白头翁皂苷组,另将正常培养的HGC-27细胞设为对照组。将si-NC、si-circNRIP1、pcDNA、pcDNA-circNRIP1转染至HGC-27细胞,分别设为si-NC组、si-circNRIP1组、pcDNA组、pcDNA-circNRIP1组。向HGC-27细胞中转染pcDNA、pcDNA-circNRIP1,均加入50.0μmol/L白头翁皂苷培养,分别记为白头翁皂苷+pcDNA组、白头翁皂苷+pcDNA-circNRIP1组。通过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circNRIP1)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低白头翁皂苷组、中白头翁皂苷组、高白头翁皂苷组细胞增殖抑制率、E-cadherin蛋白水平依次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量、迁移数量、侵袭数量依次减少,N-cadherin蛋白水平、circNRIP1表达量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circNRIP1组circNRIP1表达量高于pcDNA组,si-circNRIP1组circNRIP1表达量低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circNRIP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E-cadherin蛋白水平高于si-NC组,N-cadherin蛋白水平低于si-NC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少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头翁皂苷+pcDNA-circNRIP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E-cadherin蛋白水平低于白头翁皂苷+pcDNA组,N-cadherin蛋白水平高于白头翁皂苷+pcDNA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多于白头翁皂苷+pcD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皂苷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作用
许媛媛卢伊凝马士杰
关键词:胃癌细胞增殖
堵瘘支架结合外固定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35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国产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双蘑菇头覆膜带堵瘘球头食管支架置入并外固定术对恶性食管气管瘘的疗效。方法对35例恶性食管气管瘘患者采用国产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双蘑菇头覆膜带堵瘘球头食管支架置入并外固定术治疗。结果 35例患者治疗后呛咳消失,吞咽困难得到改善。Stooler分级术前术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数生存期为189d,半年生存率为52.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双蘑菇头覆膜带堵瘘球头食管支架置入并外固定术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周传文邹绍静李倩君许莹马士杰
关键词:外固定术
恶性肿瘤性食管瘘的内镜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性食管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共29例恶性肿瘤食管瘘患者,包括食管癌并穿孔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食管瘘12例,根据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21例食管支气管瘘患者中,14例行食管支架置入,2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因瘘口较小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胃肠减压。5例食管纵隔瘘患者行内镜下瘘口置管引流及肠内营养管置放。3例食管胸腔瘘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放及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内镜下治疗恶性食管瘘具有技术可行、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对不同的恶性食管瘘患者,需要根据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潘峰马士杰李倩君冯亚东周传文
关键词:食管癌内镜治疗
可经超声内镜引导的射频消融电极针的制备及其性能初探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制备能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射频消融电极并初步测试其性能。方法对能经超声内镜引导的Olympus胰腺19G穿刺针进行改造,手柄部位进行导线外接,其尖端予以绝缘、疏水涂层,尖端裸露1cm。进行测试后显示绝缘部分绝缘良好,裸露电极电流信号稳定。将3只家兔用8%的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于解剖台上,腿部接中性电极板,连接于Radionics射频消融发生器。射频消融发生器另一端接制备好的消融电极针,待麻醉稳定后,打开腹腔找到胃和肝脏,将射频消融电极穿过胃壁,置入肝脏中进行消融,同一部位消融3次,消融结束后观察消融的范围、绝缘针道部位组织是否有损伤。结果制备的电极针能够顺利进行消融,针尖消融部位可见肝脏颜色发灰,明显以电极为中心,平均消融直径为1.0cm×1.2cm,消融结束后,沿针道划开胃组织并行NADH染色,证实没有组织损伤,取消融中心至正常组织进行HE染色和NADH染色,可见消融部位细胞出现坏死。结论通过技术上的改良和材料上的筛选,能够制备出经超声内镜引导的射频消融电极,初步的动物试验证明这种电极能达到有效的组织消融,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马士杰张国新施瑞华郭峰苗毅
关键词:内窥镜超声检查导管消融术射频
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骨桥蛋白(OP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DJ-1及microRNA-155(miR-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J-1及miR-155水平均有所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回声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5例肿瘤组织内出现小的无回声区。对照组患者回声未出现明显增强。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9%(41/46),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食欲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体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对照组患者饮食及体重无明显改变。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体重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患者血清DJ-1及miR-155水平。
施琦马士杰周传文谢睿李苗苗沈鹏
关键词:胰腺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DJ-1
IBS症状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来我院就诊的1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调查和随访,对在缓解期的75例患者根据IBS症状的发生情况进行症状评估、心理状态评分,探讨IBS症状在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IBS症状的发生率为43%,且女性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IBS症状的比例(57%)显著高于男性患者(30%),而症状达到IBS诊断标准的患者焦虑或者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未达IBS诊断标准者(P<0.0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IBS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与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潘峰马士杰李倩君罗小玲许莹周传文张国新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
60岁以上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2023年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胃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D_(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256例60岁以上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和淋巴转移组,分析60岁以上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胃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56例60岁以上早期胃癌患者均成功行胃癌根治D_(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共有35例(13.7%)发生胃周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转移组肿瘤浸润深度至黏膜下层、肿瘤直径≥20 mm、低分化及血管侵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低分化是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发生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侵犯、低分化是60岁以上早期胃癌患者发生胃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早期胃癌患者需考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罗小玲王绍闯李苗苗沈鹏马士杰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分期淋巴转移
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163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A组),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2次(B组),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C组),3组均加用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和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疗程7d。并且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按意愿治疗(ITT)分析和方案(PP)分析进行评估。结果A、B、C组各治疗方案的根除率:ITT法为82.98%、87.10%、70.37%;PP法为86.67%、88.52%、73.08%。B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一线治疗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李玉琴仇玉平潘晓林姚林华马士杰张国新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幽门螺杆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10月胃镜检查发现的15例胃底黏膜下占位病灶行ESD治疗,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3例均一次性顺利剥离,ESD操作时间35~100 min,平均60.4 min;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因与浆膜层粘连广泛穿孔后无法继续剥离转外科急诊手术;1例剥离中发现微穿孔,予金属夹缝合创面,留置胃肠减压,术后予以禁食、抗炎、制酸、止血等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术中创面均有少量出血,平均出血量约20 ml,均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术后病理诊断:10例为间质瘤,4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脂肪瘤。患者接受随访3~12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胃底黏膜下肿瘤可行有效,胃底黏膜下肿瘤术后病理多为间质瘤,应早期治疗和术后密切随访。
罗小玲潘峰周传文李倩君马士杰许莹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间质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