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琨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合并腹腔高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危重患者通常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腹壁顺应性降低、腹腔内容物增加或间质性水肿、第三间隙液体集聚,因而导致腹腔内高压/腹腔间室综合征(IAH/ACS)。IAH/ACS的发生发展与器官衰竭、病死率的增加密切相关,并且被认为是ICU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王昱陶琨郁水华何水波穆兰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腹腔高压脓毒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腹腔间室综合征独立预测因素
- 老年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究老年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患者出现肺栓塞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年龄$65岁、患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原发灶情况、肿瘤转移情况、伴随疾病、发生血栓类型及部位等。计算Charlson共病指数。根据深静脉血栓部位,分为深静脉血栓(DVT)组和肺栓塞(PTE)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318例患者中281例(8&4%)为深静脉血栓组,37例(11.6%)为肺栓塞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共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肝病发病例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arlson共病指数方面,肺栓塞组(7.22±3.95)显著高于深静脉血栓组(5.69±2.89)(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95%CI:0.846〜0.985,P=0.001)、肿瘤是否转移(OR=0.006,95%CI:0.001〜0.032,F=0.000).Charlson共病指数(OR=2.278,95%CI:1.772〜2.929,P=0.000)均是影响肺血栓栓塞症(P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肿瘤是否转移.Charlson共病指数是龛年肿瘤患者出现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昱席少枝郭娜陶琨高云何水波郁水华易忠
- 关键词:肺栓塞共病
- 胸腺肽α-1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对高龄重症患者呼吸机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联合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对高龄重症患者呼吸机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64例呼吸机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4^+、CD8^+、CD4^+/CD8^+水平,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CD4^+、CD4^+/CD8^+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较短,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小剂量激素能够提高高龄重症患者呼吸机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
- 孟锐王昱郁水华陶琨刘阳
- 关键词:胸腺肽Α-1醋酸泼尼松呼吸机肺炎临床疗效
- 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内压力变化及其对脏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内压力(IAP)变化及其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3例肠癌患者,结肠癌38例,直肠癌55例。按照术后3 d内是否出现腹腔内高压(IAH)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IAH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IAP变化特点,比较两组术后呼吸功能、心功能、肾功能及消化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I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术后第1天上升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3天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 h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肠癌根治术后早期IAP有一定程度升高,且会导致肠道功能恢复延迟,而对呼吸功能、肾功能及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 陶琨王昱郁水华王早早
- 关键词:肠肿瘤腹腔内压力腹腔内高压脏器功能
-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合剂应用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ICU收治的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0~92岁,ApacheⅡ评分16~32,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17例)及M-F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21例)。给予机械通气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机对抗,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之后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为1.0~3.0mg·kg-1·h-1静脉泵入持续镇静;M-F组患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3.0mg及芬太尼0.1mg,之后以咪达唑仑100μg·kg-1·h-1、芬太尼2μg·kg-1·h-1同时静脉泵入镇静。观察两组用药后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及达到满意镇静效果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出现明显心率、血压下降的例数。结果 P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23.3±7.7)min,M-F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54.3±19.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患者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P组(16.1±5.1)min,M-F组(34.9±1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M-F组中有4例出现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3例心率下降超过25%;P组中有1例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结论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均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是有效的镇静剂,但丙泊酚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对老年患者更为安全。
- 王昱陶琨朱立
- 关键词:机械通气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