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飞云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眩晕
  • 3篇眼震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位置性
  • 3篇位置性眩晕
  • 3篇良性阵发性位...
  • 2篇水平半规管
  • 2篇半规管
  • 1篇电图
  • 1篇眼震电图
  • 1篇眼震电图描记...
  • 1篇前庭
  • 1篇前庭功能
  • 1篇前庭功能试验
  • 1篇描记
  • 1篇描记术
  • 1篇耳石
  • 1篇耳石膜
  • 1篇病理

机构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陈飞云
  • 2篇陈太生
  • 2篇林鹏
  • 2篇温超
  • 2篇李姗姗
  • 2篇刘强
  • 1篇程岩
  • 1篇赵晖

传媒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眼震参数客观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的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的客观特征及机制。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33例,其中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semicirculareanalithasis,HSC—Can)179例,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horizontalsemicircularcanalcupulolithiasis,HSC—Cup)54例。应用视频眼震图仪分别记录滚转试验诱发眼震,比较各个试验头位的眼震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特点。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滚转试验在左侧、右侧转头位均可诱发出水平性眼震。HSC—Can诱发眼震方向与转头方向相同,向患侧和健侧转头位诱发眼震的潜伏期(x±s,下同)为(1.922±1.501)S和(1.447±0.855)s,持续时间为(25.620±10.409)S和(22.110±10.931)s,强度为(56.441±33.168)°/s和(24.239±13.892)°/s,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均大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15、15.219和4.070,P值均〈0.01),其中眼震强度之比约为2:1。HSC—Cup诱发眼震方向与转头方向相反,向健侧转头诱发眼震的强度明显大于向患侧转头,其强度之比约为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34,P〈0.01);而向健侧和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t=1.670,P=0.101)。HSC—Can滚转试验中向患侧转头诱发眼震的潜伏期、强度均大于HSC—Cup向健侧转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54和0.305,P值均〉0.05)。结论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滚转试验向左右侧转头诱发眼震的强度均遵循EwMd定律,强弱之比约为2:1;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等眼震图参数可作为BPPV的客观诊断指标。
陈飞云陈太生温超李姗姗林鹏赵晖刘强
关键词:眩晕半规管耳石膜眼震电图描记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变位试验反转相眼震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患者变位试验中反转相眼震的参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和产生机制。方法 BPPV患者183例,其中后半规管管石症(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ithasis, PSC-Can)108例(59.0%),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ithasis, HSC-Can)55例(30.1%),水平和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结石症(semicircular canal cupulolithiasis, SC-Cup)15例(8.2%),上半规管管石症(an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ithasis ,ASC-Can)5例(2.7%)。应用视频眼震图仪记录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分析比较Dix-Hallpike试验各头位的垂直眼震以及滚转试验各头位水平眼震的方向、强度、时间等参数特点。结果15例SC-Cup和5例ASC-Can患者均未见反转相眼震;108例PSC-Can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患侧悬头位诱发向上的垂直眼震(第一相眼震)消失之后,其中54例(50.0%)出现向下的垂直眼震(反转相眼震),其第一相眼震与反转相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眼震强度分别为[(2.00±1.10) s,(3.54±1.42) s]、[(16.27±4.95) s,(61.65±33.69) s]、[(51.80±25.25)°/s,(10.65±6.29)°/s];55例HSC-Can患者在滚转试验患侧转头位诱发与转头方向相同的水平眼震(第一相眼震)消失之后,其中43例(78.2%)出现与转头方向相反的水平眼震(反转相眼震),其第一相眼震与反转相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眼震强度分别为[(1.67±1.07)s,(3.57±1.89) s]、[(25.19±9.74) s,(70.48±40.26) s]、[(68.47±30.18)°/s,(11.22±8.78)°/s]。通过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PSC-Can及HSC-Can患者第一相眼震与反转相眼震的潜伏期、眼震强度及持续时间,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这两组管石症患�
温超陈太生陈飞云刘强李姗姗程岩林鹏
关键词:眩晕前庭功能试验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参数客观特征
<正>目的分析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眼震的方向、强度、时间参数客观特征与机制。方法研究对象:水平半规管BPPV 233例,其中水平半规管石症(HSC-Can BPPV)179例、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
林鹏陈飞云陈太生温超李姗姗赵晖刘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