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颅内病变所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24例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24例由于颅内病变导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儿的病因分析,探讨儿童期导致SIADH的主要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于颅内病变导致SIADH的患儿24例,了解该组患儿产生SIADH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主要原因包括各种病因所致的中枢感染(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重型颅脑外伤、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肿瘤等。结论:儿童期引起SIADH的颅内病变原因多种多样,应尽快识别SIADH,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俞宏真王治平陈莹
- 关键词:儿童颅内病变
- 不典型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症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正>研究目的:国外学者报道了一组既往正常的儿童,在发热后出现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预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药物抵抗性癫痫的临床病例,将其命名为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ebrile infection-re...
- 王翠锦刘丽陈莹贺影忠王纪文
- 文献传递
- 结节性硬化患儿癫痫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评估结节性硬化患儿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抗癫痫药物选用及癫痫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18名患儿,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4月-14岁,平...
- 俞宏真王治平陈莹贺影忠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癫痫发作儿童患者预后因素
- 不典型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症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王翠锦刘丽陈莹贺影忠王纪文
- 视频脑电图在儿童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在儿童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6月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发作性疾病的83例患儿进行4-24小时VEEG监测,分析脑电图波形及临床发作视频.结果:...
- 顾颉贺影忠俞宏真陈莹王治平
- 关键词:发作性疾病儿童患者病理诊断视频脑电图
-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9例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经过、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和随访结果,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诊断和随访的19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
- 顾颉王治平俞宏真陈莹
- 文献传递
- 促皮质素剂量递增法治疗婴儿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总结促皮质素(ACTH)剂量递增法治疗婴儿痉挛(I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住院接受ACTH治疗的40例I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患儿采用静脉滴注ACTH剂量递增治疗方案:起始剂量12.5 U/d,观察3 d,如痉挛发作不消失则加量至25.0 U/d再用3 d,若痉挛仍得不到完全控制则加量至40.0 U/d继续应用,总疗程不超过2周;每个剂量阶段痉挛发作消失者或疗程达到2周时改为泼尼松2 mg/(kg·d)口服,2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40例IS患儿经ACTH剂量递增方案治疗,痉挛发作消失率总体为40.0%(16/40例),12.5 U/d治疗阶段为7.5%(3/40例),25.0 U/d治疗阶段为16.2%(6/37例),40.0 U/d治疗阶段为22.6%(7/31例);脑电图高度失律消失率总体为60.0%(24/40例),各剂量阶段分别为5.0%(2/40例)、10.8%(4/37例)和58.1%(18/31例)。37.5%(15/40例)的患儿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结论ACTH剂量递增方案治疗IS的短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戴双双贺影忠陈莹周昀箐刘丽牟常华王英燕李浩王翠锦王纪文
- 关键词:促皮质素婴儿痉挛疗效安全性
-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儿童癫痫性脑病(Lennox Gastaut Syndrome)疗效评估
- 目的:儿童期癫痫性脑病(Lennox Gastaut Syndrome,LGS)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儿童期癫痫。用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拉莫三嗪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成人,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 俞宏真王治平陈莹
- 文献传递
- PRRT2基因突变相关发作性疾病临床特征及突变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PRRT2基因突变相关发作性疾病患儿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具有PRRT2基因突变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中位起病年龄6个月(4~13个月)。12例有发作性疾病家族史。13例患儿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1例表现为痉挛发作;1例在8月龄时出现癫痫发作,15岁时表现为发作性运动障碍。2例患儿发作间期脑电图有癫痫样放电,1例呈不典型高度失律,12例未见异常。3例患儿头颅MRI表现为额颞脑沟加深,12例未见异常。14例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后控制良好,但其中1例停药后复发;另1例痉挛发作难以控制。15例患儿均发现PRRT2基因杂合突变,9例为碱基重复突变(c.649dupC,p.Arg217Profs^*8),2例错义突变(c.439G>C,p.Asp147His;c.640G>C,p.Ala214Pro;c.962T>C,p.Leu321Pro),2例碱基缺失突变(c.649delC,p.Arg217Glufs^*12;c.650delG,p.Arg217Glnfs12^*),2例无义突变(c.649C>T,p.Arg217^*;c.970G>T,p.Gly324^*),其中2个突变(c.962T>C,c.970G>T)为未曾报道的新突变。13例患儿的父母一方携带相同突变,2例为新生突变。11例患儿诊断为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2例为良性婴儿癫痫,1例为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1例为婴儿痉挛。结论PRRT2基因突变在儿科最常见的临床表型是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其次为良性婴儿癫痫和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等。c.649dupC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c.962T>C、c.970G>T为未报道的可能致病性突变。
- 周昀箐贺影忠王翠锦王英燕韩凤姚如恩王剑陈莹王纪文
- 关键词:癫痫突变
-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抽动障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可乐定透皮贴剂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每3日1次,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4、8周后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评分的变化情况及疗效指数(EI)。结果治疗过程中每组脱落2例,最终共66例患者进行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8周后两组患儿YGTSS分数均下降(P<0.05),且8周时观察组减分幅度(21.1±6.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1.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P<0.05)。观察组患儿4周时总有效率为72.7%(24/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7%(2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观察组8周时总有效率为97.0%(32/33)高于对照组72.7%(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P=0.01)。两组E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可乐定透皮贴剂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可显著改善患儿抽动症状严重程度,并且患儿有较好的依从性。(试验注册编号:Chi CTR2000029616)
- 周一舫尤海珍余平波王翠锦陈莹谢婧孙克兴
- 关键词:抽动障碍通督调神可乐定透皮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