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栋

作品数:24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肿瘤
  • 4篇预后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术后
  • 3篇肿瘤转移
  • 3篇胃癌
  • 3篇腺癌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滴定管
  • 2篇滴入
  • 2篇血清
  • 2篇直肠肿瘤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胃
  • 2篇食管胃结合部

机构

  • 24篇青岛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陈栋
  • 12篇周岩冰
  • 9篇王东升
  • 9篇曹守根
  • 9篇牛兆建
  • 9篇李宇
  • 7篇张坚
  • 7篇吕亮
  • 6篇郭栋
  • 5篇江海涛
  • 5篇焦学龙
  • 4篇宁亮
  • 4篇李宇
  • 3篇刘晓东
  • 3篇李世宽
  • 3篇张克君
  • 3篇刘尚龙
  • 2篇谭晓杰
  • 2篇刘曙光
  • 2篇李毅

传媒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交通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焦虑评估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症状及心理卫生机构就诊率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评估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症状及心理卫生机构就诊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54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围手术期精神评估分为评估组(121例)和对照组(133例)。评估组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及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及随访3月时进行抑郁焦虑评估;对照组仅在随访3月时进行上述评估。采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指南所提供的分界线(设定PHQ.9评分≥8分为抑郁,GAD.7评分≥5分为焦虑),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月随访时的抑郁和焦虑评分以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就诊率。结果根据PHQ.9和GAD.7评分,评估组入院时抑郁发病率为28.9%(35/121),焦虑发病率为37.2%(45/121),同时患有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占9.9%(12/121)。在术后3月的随访中,评估组的PHQ.9评分(6.02±4.67)和GAD.7评分(4.19±3.95)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83±6.63和6.41±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估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于心理卫生机构就诊比例分别为10.7%(13/121)和3.0%(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6,P=0.014)。结论抑郁和焦虑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抑郁焦虑评估,能够提高心理卫生机构的就诊率,改善其术后抑郁和焦虑症状,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孙宸周岩冰王东升陈栋李宇曹守根焦学龙
关键词:胃肠肿瘤抑郁焦虑
以肠套叠为首发表现的成人小肠翻转型麦克尔憩室1例报告被引量:1
2021年
肠套叠发病率较低,约占成人肠梗阻的1%;麦克尔憩室也较少见于成人。我们报道了翻转型麦克尔憩室所致成人肠套叠1例,并应用腹腔镜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男,25岁,因“腹部疼痛不适30 d,加重7 d”入院。患者于3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不适,为脐周间歇性隐痛,无反酸、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曾服用消旋山莨菪碱、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奥美拉唑肠溶片,后症状较前缓解。7 d前,症状加重,伴有反酸、消瘦、食欲差、嗳气,为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示:腹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肌紧张,右下腹可触及约3 cm×3 cm的肿块,活动度可,质韧,伴压痛,肠鸣音5~6次/min,其他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
刘振房良李宇陈栋周岩冰郭栋
关键词:腹肌紧张麦克尔憩室成人肠套叠脐周奥美拉唑肠溶片消旋山莨菪碱
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经胸与经腹食管裂孔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胸与经腹食管裂孔两种不同手术路径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4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胸外科收治的140例SiewertⅡ、Ⅲ型患者均经胸路径行全胃及近端胃切除、第2站淋巴结清扫术(经胸手术组),普通外科收治的194例SiewertⅡ、Ⅲ型患者均经腹食管裂孔路径行全胃及近端胃切除、第2站淋巴结清扫术(经腹食管裂孔手术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近期和远期疗效。患者采用电话或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7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经胸手术组患者和经腹食管裂孔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食管切除长度、清扫淋巴结总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02±34)min、(4.1±1.1)em、(17±7)枚、(5.9±1.8)分、(13±6)d、(6.8±2.4)d、27.14%(38/140)、(4.7-4-1.8)万元和(153±48)min、(3.8-4-1.1)cm、(224-7)枚、(4.84-1.6)分、(114-6)d、(2.3±1.1)d、15.46%(30/194)、(4.54-1.5)万元,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6,2.634,5.417,4.662,2.030,9.384,置。=6.841,t=2.398,P〈0.05)。302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0.42%(302/334),获得随访的AEG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2~72个月)。经胸手术组和经腹食管裂孔手术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5.3%和4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矿=2.311,P〉0.05)。按TNM�
周金哲周岩冰沈毅李世宽牛兆建王东升陈栋曹守根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路径疗效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近远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近期及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57)或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231)的2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1例,女性127例,年龄(60.3±12.8)岁(范围:17~86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4匹配,匹配后机器人组56例,腹腔镜组176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近期结局,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总手术时间相近[(206.9±60.7)min比(219.9±56.3)min,t=-1.477,P=0.141],术中出血量更少[50(20)ml比50(50)ml,Z=-4.591,P<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36.0±10.0)枚比(29.0±10.1)枚,t=4.491,P<0.01],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缩短(t:-2.888、-2.946、-2.328,P值均<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9%和87.9%,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1%和82.6%(P值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部分近期临床结局指标。两种术式患者远期预后相似。
张兴起曹守根刘晓东李泽群田玉龙徐剑飞孟成李毅谭晓杰刘尚龙郭栋焦学龙李宇陈栋吕亮张坚江海涛牛兆建周岩冰
关键词:结肠切除术机器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17例残胃上的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残胃上的癌(CR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217例CR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CRS定义为胃切除术后残胃出现的原发癌,无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和切除范围,且不约束特定时间间隔。对良性疾病术后CRS与胃癌术后CRS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Cox模型分析全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男189例,女28例;CRS发生年龄(60.9 ± 11.2)岁;首次手术距CRS发生的间隔时间为(18.3 ± 15.1)年。良性疾病术后CRS组108例,胃癌术后CRS组109例。与胃癌术后CRS组相比,良性疾病术后CRS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92.6%(100/108)比81.7%(89/109),χ2=5.779,P= 0.016],术后发生CRS的间隔时间较长[30(25~40)年比4(1.5~8.0)年,Z=-11.685,P= 0.000],肿瘤直径更大[(5.9 ± 3.2)cm比(3.9 ± 2.4)cm,t= 3.390,P= 0.000],分期更晚[Ⅰ、Ⅱ、Ⅲ、Ⅳ期患者例数分别为6(8.0%)、14(18.7%)、41(54.7%)、14例(18.7%)和16(25.4%)、14(22.2%)、21(33.3%)、12例(19.0%),Z=-2.018,P= 0.044]。13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8例(85.5%)为根治性手术,20例(14.5%)为姑息性手术;另有79例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或其他原因未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138例CRS患者中,行内镜下切除3例,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6例,开放手术129例,联合脏器切除48例;术后住院时间10(8~1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2%(32/138);91例(65.9%)术后获得7~120个月的随访,其中良性疾病术后CRS组和胃癌术后CRS组分别为51例和40例,75例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55.1%和41.6%;良性疾病术后CRS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8.3%和29.0%;胃癌术后CRS组则分别为83.1%、51.2%和32.5
刘晓东牛兆建陈栋王东升吕亮江海涛张坚李宇曹守根周岩冰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中折刀位与截石位近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les术式在折刀位与截石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于腹腔镜下行Miles手术治疗的21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体位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折刀位组55例,截石位组159例。按1: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共纳入165例进行后续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血液检查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折刀位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截石位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5),术后会阴部切口引流管第一天引流量(Z=-2.10,P<0.05)、第二天引流量(Z=-2.46,P<0.05)、第三天引流量(Z=-2.39,P<0.05)均少于截石位组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最高值低于截石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5);术后患者出院会阴部带引流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结论:从近期的临床疗效来看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折刀位与截石位组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创面渗出较少,术后炎症反应轻,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
刘曙光宋彦呈李兆鹏李兆郭栋袁辰桐陈栋牛兆建李宇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
构建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生存的列线图模型
2023年
目的:构建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术后患者1、3及5年总生存率(OS)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及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11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91例(4/5)患者作为训练队列,剩余22例(1/5)患者作为验证队列。在训练队列中,采用多元COX逐步回归法构建生存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中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CRLM术后患者1、3及5年OS的列线图。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分别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通过临床获益曲线来评估该模型的临床获益及应用价值。结果:基于训练队列的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肝转移灶切除时机、术前CEA水平、术后是否接受化疗及CRS评分是预测CRLM患者术后预后的最佳危险因素。将以上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价。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668(95%CI:0.557~0.779)和0.708(95%CI:0.596~0.818)。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1、3及5年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达到了0.7以上,校准曲线显示了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临床获益曲线显示模型有较高的临床获益。结论: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1、3及5年的总生存率,为临床肿瘤医师评估CRLM手术患者的生存预后和优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李兆张颖宋彦呈李兆鹏刘曙光郭栋陈栋李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预后列线图
抑制miR-29对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抑制miR-29对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抑制miR-29表达的寡核苷酸(anti-miR-29)及对照寡核苷酸(miR-NC)转染PANC1细胞,构建anti-miR-29-PANC1细胞及miR-NC-PANC1细胞,并采用瞬时转染PUMA-siRNA、E-cadherin-siRNA或NC-siRNA方法构建共转染的anti-miR-29+PUMA-siRNA-PANC1细胞及anti-miR-29+E-cadherin-siRNA-PANC1细胞。观察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数,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试验检测癌细胞迁移能力。采用anti-miR-29-PANC1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静脉注射建立肺转移模型,以注射PANC1细胞作为对照。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肺转移结节数量,TUNEL法检测移植瘤的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的PUMA、E-cadherin表达。结果PANC1、miR-NC-PANC1、anti-miR-29-PANC1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6.8±2.8)%、(24.4±3.2)%;细胞克隆形成数为(213±36)、(196±28)、(37±6)个/100倍视野;穿膜细胞数为(56.3±9.6)、(49.8±7.3)、(11.2±3.4)个/400倍视野;细胞的迁移距离为(260±48)、(247±46)、(53±7)μm;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0.9)%、(2.6+0.9)%、(22.4+2.8)%,anti-miR-29-PANC1组细胞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ti-miR-29+PUMA-siRNA-PANC1组的细胞存活率为(84.7±10.9)%,细胞凋亡率为(1.3±0.8)%;anti-miR-29+E-cadherin-siRNA-PANC1的穿膜细胞数为(49.7±6.4)个/400倍视野,细胞迁移距离为(182±36)μm,均消除抑制miR-29表达对PANC1细胞所带来的影响(P值均〈0.05)。PANC1、anti-miR-29-PANC1细胞移植瘤的体积分别为(3 800±270)、(1 890±160)mm3,细胞凋亡指数为0.93±0.14、8.26±1.15,肺转移结节为(26.4±6.5)、(8.6±2.7)个,PUMA阳性表达率为(7.2±1.6)%、(
陈栋赵萍陆连芳苏彤任清霞贾巍王全王春阳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转移MIR-29
Slug敲除促进γ-射线照射小鼠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体内研究
2020年
目的:观察γ射线照射对Slug敲除C57BL/6小鼠肠粘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lug敲除C57BL/6小鼠和非Slug敲除C57BL/6小鼠各12只,以8Gy 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制作动物模型,分别在照射后第1、3、8天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4%多聚甲醛液固定作病理学检查;取非Slug基因敲除小鼠和Slug基因敲除小鼠各24只,予以8Gy 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分别在照射后第2、4和24 h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细胞PUMA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8Gy 60Coγ射线照射后,Slug基因敲除小鼠死亡率91.67%,明显高于非基因敲除小鼠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Slug敲除小鼠肠道细胞凋亡指数、PUMA阳性表达细胞数以及肠道损伤的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非敲除组。结论:Slug基因敲除加重γ射线引起的放射性肠道损伤。
李鹏朱庆丽宁亮焦学龙陈栋宫兴基贺东勇
关键词:SLUG基因基因敲除细胞凋亡
围手术期ERAS路径管理对胃癌患者近期及远期结局影响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和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对胃癌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结局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07—2012年间行标准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2124例。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ERAS组和非ERAS组(传统方案组)。针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匹配按照1∶1比例进行,每组得到5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出血量、30 d再入院率等及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RAS组=18.4%,非ERAS组=19.4%,P=0.69),吻合口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类似,无统计学差异。手术部位感染(SSI)、肺不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ERAS组低于非E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AS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费用都优于非ERAS组。两组患者的非计划再手术、30 d再入院率及围术期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非ERAS组和ERAS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2%和72.8%(P=0.007),Ⅰ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92.7%(P=0.73),Ⅱ、Ⅲ期胃癌患者,ERAS组和非ERAS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和75.2%(P=0.007)、47.6%和35.7%(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应用围手术期ERAS路径管理方案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30 d再入院率,同时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杨方正王浩王东升牛兆建李世宽张坚吕亮陈栋李宇江海涛韩洪鼎褚海辰曹守根周岩冰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