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辰

作品数:19 被引量:62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肌
  • 11篇心肌梗死
  • 11篇梗死
  • 8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心肌梗死患者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危险
  • 4篇桡动脉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心血管危险因...
  • 3篇型心
  • 3篇血管危险因素
  • 3篇症状

机构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9篇金辰
  • 18篇杨跃进
  • 12篇杨进刚
  • 11篇吴元
  • 11篇高晓津
  • 11篇许海燕
  • 7篇李卫
  • 7篇乔树宾
  • 6篇宋雷
  • 5篇伏蕊
  • 5篇王杨
  • 4篇叶蕴青
  • 4篇董秋婷
  • 4篇孙慧
  • 3篇吴超
  • 3篇严若华
  • 3篇严欣欣
  • 3篇张璇
  • 3篇李卫
  • 2篇苏淑红

传媒

  • 8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了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中国31个省份107家医院的26592例AMI患者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MI类型、心脑血管病史、用药史、生活方式和AMI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或)肥胖、吸烟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资料,将具有完整危险因素信息的2439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结果患者年龄为(62.2±13.8)岁,其中男性18162例(74.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8209例(74.6%)。男性患者年龄为(60.2±13.7)岁,低于女性[(68.2±12.3)岁];体质指数为(24.2±3.0)kg/m^(2),高于女性[(23.8±3.4)kg/m^(2)];超重和(或)肥胖、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腻饮食和AMI病史比例分别为51.8%、55.2%、7.2%、3.8%、80.4%和7.7%,均高于女性(分别为45.9%、9.9%、5.8%、2.3%、65.0%和5.9%);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和卒中病史比例分别为46.5%、17.2%、77.8%和8.5%,均低于女性(分别为61.4%、24.8%、81.7%和11.1%);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外周血管病史的比例分别为0.6%和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别于对全部患者的分析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血脂异常比例、青年和中年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老年组超重和(或)肥胖、缺乏运动比例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国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高血压和糖尿病更常见于女性患者,超重和(或)肥胖、肥腻饮食和吸烟等更常见于男性患者。
张旻高晓津杨进刚苏淑红杨跃进许海燕冯媛媛宋雷吴元张峻胡奉环乔树宾李卫伏蕊孙慧董秋婷严欣欣张璇叶蕴青金辰
关键词:心肌梗塞性别因素年龄分布
TIMI评分与GRACE评分对中国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1
2019年
目的比较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院期间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来自前瞻性、多中心的大规模临床注册研究——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该研究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共连续入选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107家医院的NSTEMI患者5 896例。对NSTEMI患者进行TIMI评分和GRACE评分,通过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在5 896例NSTEMI患者中,4 020例(68.2%)为男性,年龄为(65.4±12.1)岁,住院天数为10.0(7.0,13.0)d。住院死亡353例(6.0%);213例(3.6%)发生过院前心脏骤停;651例(11.0%)的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时间为529.5(256.0,1 065.0)min,其中645例(10.9%)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例(0.1%)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接受他汀、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比例分别为94.8%(5 587例)、71.7%(4 228例)、65.5%(3 864例)和26.0%(1 533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模型计算TIMI评分和GRACE评分对院内死亡率预测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9(95%CI 0.532~0.586)和0.793(95%CI 0.768~0.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RACE评分对中国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优于TIMI评分。
吴超高晓津赵延延杨进刚杨跃进许海燕严若华吴元乔树宾王杨李卫孙毅金辰春语诗代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组
关键词:心肌梗死医院死亡率危险评分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造影特征分析及桡股路径介入治疗的院内费用比较研究
背景:与传统经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transfemor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FI)相比,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percutaneo...
金辰
关键词: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住院费用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
文献传递
合并右束支阻滞的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89例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为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入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86岁,平均年龄(61±10)岁,其中男性154例,女性3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右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189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34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2±9)岁。排除冠心病者5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10)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R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占35%、24%和40%。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5.1%,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占62.7%,回旋支受累者57.5%,累及右主干者11.9%。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大多数合并RBBB的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或/和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右束支传导阻滞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金辰李卫杨跃进唐欣然李娜王杨唐晓芳乔树宾吴永健颜红兵袁晋青
关键词:右束支阻滞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分析被引量:32
2021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情况和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的现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0日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的1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评估其发病前的ASCVD危险分层情况,并调查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结果:在309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1950例(38.6%)患者为ASCVD低危人群,5360例(17.3%)患者为ASCVD中危人群,ASCVD高危、极高危人群分别占25.8%(7990例)和18.3%(5652例)。仅5.7%的高危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22.4%;极高危患者中仅16.4%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ASCVD二级预防,LDL-C达标率仅18.3%。结论:我国超半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为ASCVD低中危患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比例均较低。
张旻赵延延田少芳高晓津杨进刚苏淑红许海燕吴元乔树宾胡奉环宋雷王杨李卫金辰杨跃进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组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危险因素
小型猪冠脉支架模型中即刻OCT检查评价支架贴壁不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2年
目的评价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OC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健康中华小型猪2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右冠状动脉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行OCT检查评价支架贴壁不良情况,同时记录OCT检查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OCT共检查25段支架,失败3例(1例指引导丝断裂于支架内,2例发生冠脉痉挛导致阻断球囊送入困难未能成像),OCT检查并发症包括一过性ST段抬高(5例)和室颤(3例),死亡1例,平均手术时间49.7±12.9 min,其中OCT检查耗时17.9±4.9 min,OCT共检测522 mm支架,定量测量4514个支架丝,其中66个存在贴壁不良,即刻支架贴壁不良率1.46%。结论利用冠脉内OCT技术可以有效评价支架术后即刻贴壁不良情况,安全性良好。
王天杰杨跃进唐跃田毅袁卫民张骞董秋婷王红金辰李向东徐辉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支架贴壁不良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临床诊治冠心病必不可少的手段,该技术因其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研究引起关注。本文旨在归纳最新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总结老年人桡动脉途径的优势及存在优势的原因,为进一步推进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在全国的开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金辰李卫杨跃进
关键词:老年人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被引量:60
2016年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方法 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 854例.将患者分为4组:<55岁组(3 950例);55- 64岁组(4 361例);65-74岁组(3 759例);≥75岁组(2 78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之间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胸痛和大汗,分别占66.4%(9 863/14 854)和63.8%(9 471/14 854).<55岁组、55 -64岁组、65 -74岁组和≥75岁组患者发生持续性前胸剧痛的比例分别为73.8%(2 915/3 950)、69.2%(3 016/4 361)、63.6% (2 394/3 759)和55.2%(1 538/2 784),发生放射痛的比例分别为36.2%(1 428/3 950)、34.1%(1 487/4 361)、30.9%(1 160/3 759)和25.9%(722/2 784),出现大汗的比例分别为70.0% (2 765/3 950)、66.5% (2 898/4 361)、61.8%%(2 323/3 759)和53.3%(1 485/2 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19.4%(2 879/14 854)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明确的诱因.<55岁组、55-64岁组、65-74岁组和≥75岁组患者有诱因的比例分别为23.8% (941/3 950)、21.0%(914/4 361)、16.6% (625/3 759)和14.3%(399/2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5岁组、55 -64岁组、65 -74岁组和≥75岁组患者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分别为20.8%(196/3 950)、11.9%(109/4361)、10.1%(63/3 759)和9.0%(36/2 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国近半数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持续胸痛和大汗的典型临床症状.近1/5的患者心肌梗死前存在诱因,而且年轻患者更常见.临床研究注册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注册号为NCT018746.
伏蕊杨跃进窦克非杨进刚高晓津许海燕吴元李卫王杨贾艳玲金辰
关键词:心肌梗死年龄因素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8
2015年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
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许海燕吴元李卫王扬唐欣然孙毅乔国芳宋雷伏蕊孙慧严欣欣董秋婷张璇叶蕴青金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
中国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被引量:67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性别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方法:分析于2013-01至2014-03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患者14 854例,其中男性10 999例(74.0%),女性3 855例(26.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之间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结果:持续性胸痛及大汗是我国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6.4%患者存在持续性胸痛,63.7%的患者存在大汗。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胸痛(67.8%vs 62.4%)及大汗(65.8%vs 58.0%)更常见,而女性患者放射痛(36.0%vs 31.0%)及恶心/呕吐(35.6%vs 25.0%)更常见(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4%患者存在明确的心肌梗死诱因,其中体力应激(48.5%)最为常见。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存在明确的心肌梗死诱因的比例更大(20.9%vs 15.1%),尤其是体力应激(49.5%vs 44.5%)和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15.4%vs 8.8%)更常见(P<0.05)。结论:胸痛及大汗是最常见的症状。女性患者的胸痛及大汗少于男性,而放射痛及恶心/呕吐较男性常见。仅有1/5的患者存在心肌梗死诱因,其中男性患者更常见。
伏蕊杨跃进许海燕杨进刚高晓津吴元李卫王杨唐欣然贾艳玲金辰宋雷
关键词:性别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