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晓梅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四川盆地
  • 4篇盆地
  • 3篇能见度
  • 3篇气候
  • 2篇地形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溶胶
  • 2篇大地形
  • 1篇地形作用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气干
  • 1篇气候分析
  • 1篇消光
  • 1篇消光系数
  • 1篇颗粒物
  • 1篇可吸入颗粒
  • 1篇可吸入颗粒物
  • 1篇空气质量
  • 1篇降水
  • 1篇大气能见度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贵州省气候中...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贵州省气象信...

作者

  • 5篇郭晓梅
  • 3篇赵天良
  • 2篇陈娟
  • 2篇郑小波
  • 1篇李跃清
  • 1篇周成霞
  • 1篇罗磊
  • 1篇马晓燕
  • 1篇王健颖

传媒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1961—2010年大气干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四川盆地50年(1961—2010)来122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盆地年均干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干能见度多年均值为18.8 km,并存在与气候、人口分布、工业和城镇发展紧密相关的4个低值中心(约11 km左右).2)盆地中约71%的站点(87个)的干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在-4.5^-0.07 km/10a之间;约29%的站点(35个)的干能见度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约在0.08~3.3 km/10a之间,干能见度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边缘.3)盆地干能见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最好,冬季最差.4)干能见度下降趋势主要与风速下降、气温变暖、能源消耗和人口增加带来的人为排放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郭晓梅周成霞赵天良陈娟郑小波
关键词:能见度影响因素四川盆地
大地形对大气环境影响效应:基于川渝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分析
利用四川省和重庆市51年(1960-2010)来191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包括了大气平均相对湿度、温度、风速、降水、海拔及能见度,采用线性趋势和多元拟合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环境大地形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及其气候特征...
郭晓梅
四川盆地空气质量气候特征及其大地形影响效应的观测模拟研究
利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近50年来四川盆地区域内大气能见度及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的一系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的全球再分析数据(Final Operational Gl...
郭晓梅
关键词:空气质量气候特征地形作用可吸入颗粒物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气溶胶变化对弱降水的影响:基于干能见度的气候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降水是气候变化中最主要也是变化较大的因素,相对于较大量级的降水,小量级降水对增暖、气溶胶等因素的变化更为敏感,但目前有关小量级降水与气溶胶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少.利用1973-2010 年四川盆地及周边46 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能见度、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弱降水(0-1 mm)日数和干能见度资料替代的气溶胶浓度变化趋势及二者可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38 年来,四川盆地的平均年弱降水日为72.2 d,年平均弱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率达3.3 d/10 a,盆地的中南部和西部经济发达区域减少明显.(2)盆地半数以上站点的消光系数变化与弱降水日数变化呈负相关,弱降水日数的减少在干能见度低值区(即气溶胶高值区)比干能见度高值区更显著;(3)借鉴降水地形强化因子(Orographicenhancement factor)的概念,提出弱降水变化因子R0(干能见度低值区弱降水日与干能见度高值区弱降水日比值),R0 反映了气溶胶浓度的差异影响弱降水日数相对变化的程度.弱降水变化因子R0 有逐年减少趋势,弱降水日R0 在38 年间减少了7%,即相较于干能见度高值区,干能见度低值区的弱降水的发生频率较少,这说明气溶胶对于降水的抑制作用在气溶胶高值区较明显.
王健颖郑小波赵天良马晓燕郭晓梅李跃清罗磊
关键词:四川盆地
1961—2010年四川盆地霾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9
2014年
利用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年平均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霾日数季节和年变化趋势,探讨了近50 a四川盆地大气干消光系数、风速、能源消耗和人口等因素与霾日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22个站年平均霾日数为62.5 d,霾日数最多的站可达100.0 d以上。霾日数有明显季节变化,四川盆地冬季霾日数最多(28.4 d),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5.9 d)。四川盆地有104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有71个站通过了置信度99%的检验,霾日数增加最多的为四川省内江地区的戚远,气候倾向率为42.0 d/10 a;霾日数增加最少的为成都市的新都,气候倾向率为0.4 d/10 a。四川盆地有18个站霾日数年变化呈下降的趋势,仅7个站点通过了置信度99%的信度检验,霾日数减少最多的为四川北部广元地区的南江,气候倾向率为-16.7 d/10 a。霾日数的年变化与大气干消光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四川盆地的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呈显著正相关。
郭晓梅陈娟赵天良郑小波
关键词:气溶胶消光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