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玲
- 作品数:21 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效果的尝试
- 2009年
- 医学基础课病原生物学是连接基础与临床课的重要桥梁,另外近些年传染病频发,病原生物学也越来越被重视,但病原生物学内容零乱与多学科交叉,学生学起来有很大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尝试教学改革,通过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措施的应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赵玉玲
- 关键词:教学改革病原生物学教学方法
- 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8
- 2006年
- 赵玉玲
- 关键词:降钙素原脓毒症
- 肺内细菌感染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白介素-8、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及意义
- 赵玉玲
- 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1
- 2008年
- 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脑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对脑缺血的治疗及预后的判定起一定作用.
- 赵玉玲徐纪平
- 关键词:细胞因子缺血性脑损伤
- 开展科学研究直接为教学服务的尝试
- 2007年
- 作者在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同时,在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注重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在科研中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将科研项目所获取的实验结果及标本应用于实验教学.这样即可以使科研工作不受任何影响,又可以将科研的试验结果直接为教学服务,由此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徐纪平赵玉玲
- 关键词:结核菌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琼脂扩散
- 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防护对策
- 本文介绍了加强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教育、对在岗护士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等护士执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防护对策。
- 赵玉玲
- 关键词:护士血源性疾病
- 文献传递
- IL-10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60例脑梗塞患者发病24h、d3、d7血清IL-10含量,并对患者进行梗塞面积的测定,同时检测24h内其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发病24h、d3、d7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24hIL-10显著升高,第3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d7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塞者比小面积梗塞者高(P﹤0.05),急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塞继发脑损伤导致抗炎因子IL-10表达升高,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存活。[结论]IL-10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是否可利用IL-10治疗脑梗塞、减轻缺血后脑损伤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赵玉玲鲍立春
-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脑组织损伤IL-10
-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开设设计性实验的尝试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分析分解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我校在2008级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赵玉玲
-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设计性实验
- IL-10与急性脑梗塞被引量:1
- 2009年
- 介绍了白细胞介素-10的结构、产生、生物学作用及与急性脑梗塞的关系.
- 徐纪平赵玉玲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生物学作用急性脑梗塞
- 延长固体培养基保存时间的新方法
- 2007年
- 由于固体培养基保存时间短,致使临床上分离培养鉴定微生物时要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这样既增加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作者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探索研究出一种延长固体培养基保存时间的一种新方法。
- 徐纪平赵玉玲
- 关键词:微生物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