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T1和 ABO双血型基因变异所致类孟买与A_(2)亚型血型献血者1例的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探讨1例FUT1和ABO双血型基因变异所致类孟买与A 2亚型血型无偿献血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对携带FUT1*01W.37与FUT1*01W.23等位基因的类孟买血型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选择2023年8月于东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并且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的1例类孟买与A 2亚型血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学检测试验对献血者ABO血型、Lewis血型抗原及血清意外抗体进行鉴定。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献血者血浆微量抗体和红细胞表面微量A、B、H抗原进行检测。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其FUT1基因和ABO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分别以"类孟买""FUT1*01W.37""FUT1*01W.23"和"para-Bombay"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美国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携带FUT1*01W.37与FUT1*01W.23等位基因的类孟买血型受试者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检索时限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本研究遵循的研究程序符合东莞市中心血站科研伦理委员会规定,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22005),并与献血者签署献血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研究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其ABO血型鉴定存在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红细胞表面H抗原为阴性,Lewis血型为Le(a-b+)分泌型,血浆意外抗体为抗H同种抗体,判定献血者血型为疑似类孟买型。吸收放散试验结果显示献血者血型为疑似类孟买与A亚型血型。Sanger测序法显示,献血者FUT1基因型为FUT1*(c.35T+c.803A)/(c.35T+c.803A)纯合变异,FUT1*(c.35T+c.803A)等位基因双碱基变异在国际输血协会(ISBT)FUT1基因变异数据库中尚未见报道,该等位基因序列特征与ISBT数据库报道的FUT1*01W.37(c.803G>A)弱功能性等位基因接近;其ABO基因型为ABO*A2.05/O.01.02杂合变异。结合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判定其血型为类孟买与A 2亚型血型。文献复习结果显示,根据�
- 何子毅胡应明贝孟辉揭小梅许先国
- 关键词:FUT1基因ABO血型系统类孟买型血型抗原献血者
- 新等位基因A4GALT纯合变异致罕见p血型
- 2024年
- 先证者女,33岁,孕妇(孕4产1),前3次均为孕3月左右自然流产,无输血和移植史,第4次孕期临床诊断先兆流产,于2023年6月28日在东莞市中医院妇产科拟行剖宫产,术前备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发现该先证者血浆中有无法确定特异性的意外抗体,无法找到合适的供者红细胞。血样本遂送至东莞市中心血站输血研究室,本实验室对该先证者采用血型血清学鉴定其红细胞血型表型证实为罕见的p血型,意外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PP1Pk,先证者基因测序发现为新等位基因A4GALT*(c.100G>A+c.418428delins)纯合子,推测其引起多肽链p.Val34Ile和p.Gln140Trpfs*73改变,并导致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失活。同时在家系成员中发现另一个新等位基因A4GALT*c.100G>A,经预测该变异引起的单独p.Val34Ile改变并不影响蛋白功能和酶活性。
- 何子毅胡应明罗广平揭小梅贝孟辉许先国
- 关键词:基因测序
- 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东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当前本市无偿献血招募的新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对226811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核酸检测(NAT),观察血液检测结果 ,统计血液检测淘汰率,以及其与献血者文化水平、职业、年龄的关系。结果所有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2014~2016年血液检测总淘汰样本数为4957份,淘汰率为2.19%,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抗-TP淘汰率下降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检测淘汰率最高,为0.84%。对所有无偿献血者职业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学生血液检测淘汰率最低(1.14%),其次为医务人员(1.26%)、现役军人(1.83%)以及公务员(1.94%)。统计所有无偿献血者职业可得,初中学历献血人数最多(72233例),其中研究生血液检测淘汰率最低(1.43%),其次为本科(1.44%)与专科(1.81%),血液检测淘汰率随学历的提高而降低。统计所有无偿献血者年龄可得,26~35岁年龄段献血者最多(83028例),18~25岁年龄段血液检测淘汰率最低(1.62%),其次为>55岁年龄段(1.90%)。结论做好采前检测工作,应对不同的人群制定科学的招募模式,从自愿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 贝孟辉李丽颜何子毅陈庆凯郭鹏豪王振兴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献血者招募安全性
- 手臂静脉穿刺模型在无偿献血静脉采血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手臂静脉穿刺模型在无偿献血静脉采血教学实践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心血站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参与岗前培训的采血护士23人,按是否使用手臂静脉穿刺模型进行采血培训分为对照组(13人)与观察组(10人),比较两组护士培训4周后的实际操作考核结果,调查采血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情况及献血者对采血技术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对观察组采血技术不满意率为0.024%,低于对照组的0.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对培训时限、理论知识培训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际操作培训及人文关怀培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臂静脉穿刺模型制作科学、先进、贴近人的手臂,在无偿献血静脉采血教学中应用,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减轻新进采血护士因穿刺不熟练给献血者带来的痛苦,提升献血者满意度。
- 李丽颜贝孟辉叶惠芬梁映媚
- 关键词:静脉采血教学实践无偿献血
- 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对采供血工作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为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现代血站管理系统进行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和电话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群总满意率达97.82%,重复献血者的不满意率高于初次献血者(P<0.05),献血者反馈的问题以对服务态度和采血岗位的不满意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对再次献血意愿的影响较大。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采血岗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献血者满意率,并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发展。
- 贝孟辉李丽颜曾雅静钟炽辉何子毅陈庆恺
- 关键词:无偿献血满意度
- 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模式的探讨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模式的应用,为发展血站采供血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及临床用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2016年团体无偿献血和固定采血点无偿献血量呈上升趋势,街头流动采血车采血量呈下降趋势,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分别为2.81%、2.09%、2.06%,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街头流动采血车、固定采血点、团体无偿献血,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采血点工作时间趋于平稳。结论以政府发挥主导,合理规划献血网点,采取以团体献血模式为主,街头流动采血车和固定点招募为辅的新模式,有利于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王振兴贝孟辉郭鹏豪黄志森何子毅陈庆恺李丽颜
- 关键词:无偿献血招募
-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36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献血指标、生活方式指标、献血知识了解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持续献血率、成功招募献血志愿者率分别为96.61%、36.44%,高于对照组的43.22%、7.63%(P<0.05);停止献血小板率、全血和血小板间隔献血率分别为1.69%、5.08%,低于对照组的25.42%、27.12%(P<0.05);坚持运动率为78.81%,高于对照组的26.27%(P<0.05);高盐饮食率、高脂饮食率、作息紊乱率、饮酒率、吸烟率分别为5.08%、6.78%、3.39%、12.71%、10.17%,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30.51%、33.90%、16.95%、27.12%、23.73%(P<0.05);献血生理知识、临床作用、采血安全性、献血小板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率分别为92.37%、97.46%、100.00%、24.58%,高于对照组的52.54%、50.85%、34.75%、1.69%(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5.76%,高于对照组的74.58%(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提高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改善献血者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率,促进其积极配合采集血小板,提高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李丽颜贝孟辉梁映媚卢晓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单采血小板
- 2015年东莞市团体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团体无偿献血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提升献血服务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东莞市参加团体无偿献血的15 898名志愿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28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诱因、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频次、季节气候等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占62.28%);年轻献血者(18-25岁年龄段)、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其他献血者高;夏、冬季节献血反应率较春、秋季节高;献血反应主要发生在采血过程中。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年龄、职业、献血经历及所处的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建立年轻、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升献血服务质量。
- 钟炽辉王玲玲张玉曌何子毅黄志森贝孟辉郭鹏豪曾涛
- 关键词:无偿献血影响因素
- 东莞市企业员工无偿献血现状及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调查东莞市企业员工无偿献血现状及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852名东莞市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支持国家无偿献血政策占96.48%,支持自身及家人进行无偿献血占88.50%,无偿献血后需提供奖励和答谢(免费用血和积分入学入户)占77.90%,而有献血经历的只占12.21%。重复献血者的无偿献血年龄阶段、每次的献血量、两次无偿献血间隔时间≥6个月、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无偿献血不会影响健康、无偿献血不会传染疾病、血液占人体体质量8%、无偿献血可促进机体造血功能、无偿献血前应清淡饮食、无偿献血后避免剧烈运动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首次献血者(均P<0.05)。结论东莞市企业员工对无偿献血持有积极的态度,但缺乏无偿献血的实际行动。需加强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改进招募策略,以促使更多的企业员工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 贝孟辉李丽颜郭鹏豪王振兴曾雅静陈庆恺吴严峻何子毅
- 关键词:无偿献血
- 梅毒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7,8,9,10月共19052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检测;观察TPPA法和ELASE法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对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153名献血者和随机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进行统计分析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职业、婚姻观察与梅毒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共检出梅毒阳性者153例,阳性检出率为0.804%,两种检验方法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梅毒阳性发生率与非病理因素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在24~35岁之间的青壮年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教育及大学以上者较高,以高中中专教育者为主,从事服务业者高于其他职业,已婚者高于未婚者。结论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梅毒阳性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关,与ABO血型、民族及献血次数无关。
- 邹文涛何子毅贝孟辉费亚涛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梅毒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