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惠芯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筛查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人间充质干细...
  • 1篇人脐
  • 1篇人脐血
  • 1篇人脐血间充质...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示踪
  • 1篇体外分离
  • 1篇脐血
  • 1篇脐血间充质干...

机构

  • 4篇东莞市中心血...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师玲玲
  • 4篇许惠芯
  • 3篇王德文
  • 3篇刘赴平
  • 3篇幺俊卿
  • 2篇陈少彬
  • 1篇王立生
  • 1篇黄志森
  • 1篇余霖
  • 1篇宇丽
  • 1篇崔四平
  • 1篇梁兵
  • 1篇余卫
  • 1篇朱毅瑜
  • 1篇车嘉琳

传媒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脐血混合培养纯化人间充质干细胞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混合培养纯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适宜体系,观察该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孕足月新生儿脐血,每3份脐血[(70—100)ml/份]混合;采用1.077 g/ml的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以1 500 r/min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在Mesencult培养基中贴壁培养筛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细胞计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抗原表达,分析细胞周期;体外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分化。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约3—5 h开始出现贴壁生长,24 h后贴壁细胞增多,呈明显纺锤状,10 d后开始出现细胞克隆,3周后呈漩涡状生长。原代培养时间为15 d,P1代倍增时间为26 h。流式细胞仪鉴定:贴壁生长的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分化潜能鉴定体外培养细胞可以成脂、成骨分化。结论所贴壁培养出的细胞的生长形态、流式表形、分化潜能具有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混合培养可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率,实验中采用的培养体系适宜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师玲玲刘赴平王德文许惠芯幺俊卿崔四平陈少彬
关键词: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生物学特性
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 采用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调查东莞市现行血液筛查系统的残余风险,以评估开展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8年7月3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经ELISA检测阴性的40 018份献血者血液样本,采用罗氏COBAS S201检测系统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检测.COBAS S201检测为阳性的献血者样本,分别采用COBAS Ampliprep/Taqman平台做核酸定量检测和罗氏ECL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作乙肝"两对半"实验,以帮助分析判定样本的感染状态.结果 发现31例核酸反应性样本,阳性率为0.77‰,其中有17例为HBV核酸反应性,残余风险为1/2354~1/1291,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的临床特异性为99.97%.结论 现行的血液筛查策略为两遍ELISA检测,但仍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COBAS S201系统操作安全简便,包含罗氏专利技术的防污染技术,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对献血者血液常规筛查.
车嘉琳黄志森王德文梁兵师玲玲许惠芯朱毅瑜
关键词:供血者HIV核酸扩增技术
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索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肝样细胞自主分化的潜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 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肝脏局部注射移植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给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造模后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6只模型鼠,取肝脏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类特异性ALB、AFP、HepPar的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人类特异性ALB、AFP、CK19、CK18的表达,测序扩增产物。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脐血来源细胞符合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处死移植模型鼠,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人类特异性ALB、AFP、HepPar在接受移植的模型鼠体内呈阳性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显示:人类特异性ALB、AFP、CK19、CK18在接受移植的模型鼠体内呈阳性表达,扩增产物序列与GENEBANK对应序列一致。结论无外部诱导干预,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已具有肝样细胞自主分化潜能。
师玲玲刘赴平陈虎许惠芯幺俊卿
关键词:肝坏死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肝脏迁徙途径的实验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体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方法:采集新鲜人脐血,梯度离心及低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 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将2.0~5.0×106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模型鼠,24、48、72 h、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模型鼠,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结果: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一绿色荧光影像。细胞移植24 h内可见荧光信号由进针孔迁徙至汇管区,移植治疗48 h时移植细胞定居于汇管区,48 h后荧光信号向坏死病灶区域迁徙,1周后在肝脏坏死局部区域可见稳定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示踪体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动物实验证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在肝脏局部经历了"进针孔至汇管区","汇管区至病灶区"的二次迁徙模式。
师玲玲王立生刘赴平王德文宇丽余卫幺俊卿许惠芯余霖陈少彬
关键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肝损伤示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