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杰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脂蛋白
  • 1篇胆固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脂蛋白胆固醇
  • 1篇脂蛋白类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中老年人群
  • 1篇脑血
  • 1篇脑血管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粥样硬...
  • 1篇老年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范杰
  • 2篇赵冬
  • 1篇李国奇
  • 1篇解武祥
  • 1篇王淼
  • 1篇刘军
  • 1篇孙佳艺
  • 1篇刘静
  • 1篇齐明
  • 1篇王薇
  • 1篇齐玥
  • 1篇李岩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第八届北京五...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我国大陆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分析2005年和2010年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我国大陆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程度,评价其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危害。方法采用经死亡漏报调整和城乡人口结构调整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死亡监测系统2005年和2010年的死亡数据,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及各主要疾病去死因期望寿命,通过Arriaga法将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年数按各年龄组进行分解。结果2010年我国居民期望寿命为73.23岁,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年数为2.26岁,其中97%的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年数归因于〉40岁人群去脑血管疾病死亡。与2005年相比,2010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所降低,使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0.04岁,占增寿年数的4%,但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城市明显大于农村,因此城市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0.45岁,占总增寿年数的45%;而脑血管疾病死亡在农村居民中的增加使期望寿命降低了0.12岁,使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增幅降低了16%。结论脑血管疾病死亡是影响我国居民期望寿命主要原因之一;脑血管疾病死亡对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影响差异较大;降低脑血管疾病死亡、提高期望寿命的重点人群为农村〉40岁的居民。
李国奇范杰刘静王薇王淼解武祥齐玥刘军孙佳艺李岩赵冬
中老年人群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关联性研究
研究背景 既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是心血管病(CVD)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近期的几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升高HDL-C并未有效降低CVD事件的发生率.HDL-C可能并...
范杰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亚型与心血管病事件关系的荟萃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性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心血管保护功能,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单纯升高HDL-C并未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可能的假设是不同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HDL-P)亚型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的关联不同。对HDL-P及其亚型与心血管病事件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数据来源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CNKI数据库,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核查。检索截止日期为2013年7月1日。纳入和排除标准:关于HDL-P亚型与心血管病事件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排除结果中未提供与HDL-P亚型相关的相对危险且未调整任何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的研究。数据提取与合并:2名作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效应指标相对风险(RR)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共6项研究入选。核磁共振方法可将HDL-P分为大、中、小三类。仅大HDL-P与CVD风险降低有关,RR为0.65(95%可信区间:0.55~0.76)。中HDL-P和小HDL-P则与CVD事件发生无关联。结论大HDL-P水平升高对CVD事件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对HDL-P亚型水平进行评估对于认识HDL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范杰齐明赵冬
关键词:脂蛋白类HDL心血管疾病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