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宏正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自发性细菌性...
  • 2篇细胞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腹膜炎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结核
  • 2篇肺结核
  • 2篇腹膜
  • 2篇腹膜炎
  • 2篇肝病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2篇并发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检测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机构

  • 12篇枣阳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苏宏正
  • 1篇刘胜华
  • 1篇钱丽华
  • 1篇李霞
  • 1篇陈智勇
  • 1篇石蔚
  • 1篇刘秀红
  • 1篇武华越
  • 1篇丁星华
  • 1篇徐秋焕
  • 1篇杨时群
  • 1篇刘德清
  • 1篇孙秀珍
  • 1篇王琴
  • 1篇崔玉焕
  • 1篇沈永照
  • 1篇宁万珍
  • 1篇杜亚军
  • 1篇王明华
  • 1篇李玲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益寿宝典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接诊的12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性指标也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促进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
苏宏正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耐药性肺结核临床疗效
8月龄内婴儿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8月龄内婴儿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月龄内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月龄2~8(7.2±2.3)个月,均于冬春季发病,有明确麻疹接触史15例,有呼吸系统疾病史1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皮疹、发热及咳嗽,23例伴黏膜斑,19例出现结膜炎,17例出现腹泻,10例出现流涕;7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3例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30例均接受抗生素、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28例治愈或病情好转出院,2例转外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示,月龄≥4月、冬春季节及有呼吸系统疾病史是8月龄内婴儿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8月龄内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以发热、皮疹、咳嗽、黏膜斑、流涕、结膜炎、呼吸困难及腹泻等为主要表现,伴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加,胸部X线检查多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及肺部渗出灶;月龄≥4月、冬春季节及有呼吸系统疾病史是其危险因素。
苏宏正
关键词:麻疹支气管肺炎婴儿
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市收治的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应用临床病症、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培养等进行诊断,应用头孢三代抗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原发病进行干预,治疗两周。同时对患者进行利尿、钠摄入限制、保肝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辅以预防胃肠黏膜出血治疗及酸碱平衡、水电解质调节等。结果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降低,84%的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上升显著,疗效确切,其中有13例治愈,占26%。29例好转,占58%。8例死亡,死亡率为16%。结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对症处理,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肖翔苏宏正
关键词:肝病并发腹膜炎
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对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市收治的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应用临床病症、腹水多形核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培养等进行诊断,应用头孢三代抗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原发病进行干预,治疗两周。同时对患者进行利尿、限钠、保肝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辅以预防胃肠黏膜出血治疗及酸碱平衡、水电解质调节等。结果经过治疗,50例患者中,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降低,84%的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上升显著,疗效确切,其中有13例治愈,占26%。29例好转,占58%。8例死亡,死亡率16%。结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病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对症处理,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肖翔苏宏正
关键词:肝病腹膜炎
HBV-ACLF病情转归与血清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究乙肝肝衰竭患者病情转归与血清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及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HBV-ACLF患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组。测定患者血清皮质醇及生化指标水平,随访比较不同病情转归肝衰竭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皮质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水平随肝衰竭程度加重而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则随肝衰竭程度加重而上升;外周血皮质醇水平与ALT、AST、TBil、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TA呈正相关;120例肝衰竭患者随访1个月时,存活78例,死亡42例,存活组各时间点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 <0.05)。结论 HBV-ACLF肝衰竭患者血皮质醇水平与患者肝功能、预后相关,其水平可作为预测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苏宏正
关键词:肝衰竭皮质醇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季节和时间规律及其与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季节性和日内时间性发病规律,探讨其与循环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72例AMI住院病例,对不同季节(分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4季)和日内时间段(分0∶01~6∶00,6∶01~12∶00,12∶01~18∶00、18∶01~24∶004个时段)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和统计;检测血循环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结果:AMI患者1~3月和10~12月发病率明显高于4~6月和7~9月,P〈0.01)。日内发病率以6∶01~12∶00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循环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亦呈明显的季节和日内时间规律。AMI的季节和日内发病比例变化与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变化高度相关。结论:AMI的发病率有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日内以6∶01~12∶00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的规律特征,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这一规律的机制之一。
刘秀红杜亚军孙秀珍崔玉焕沈永照李霞苏宏正武华越王琴
关键词:心肌梗死炎症树突状细胞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2023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和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且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及同期经年龄和性别匹配未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各115例,分别设为肝损伤组和非肝损伤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和治疗情况,对肝损伤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的死亡情况进行随访,分析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及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患者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酗酒、HBeAg阳性、HBV-DNA高拷贝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比例明显高于非肝损伤组,既往接受过预防性抗HBV治疗及预防性护肝治疗比例低于非肝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未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是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肝损伤组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1(19~83)个月,随访过程中因药物性肝损伤继发死亡8例,死亡率为6.96%。死亡组患者酗酒、合并感染、肝损伤发生时白蛋白(ALB)<30 g/L及消化道症状出现至停止抗结核药物间隔≥7 d比例高于存活组,既往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比例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和消化道症状出现至停止抗结核药物间隔≥7 d是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后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风险与是否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未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和消化道症状出现至停止抗结核药物间隔≥7 d者更容易在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后死亡。
陈柳坚朱吉生占劲松崔芳芳苏宏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肺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影响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院内感染防控效果分析
2020年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院内感染防控效果。 方法:本院临床管理系统提取 2019 年 1 月-3 月(疫情前常规防控组)、2020 年 1 月-3 月(疫情期间防控组)的出院患者病历资料,疫情前常规防控组接受常规院内感染预防策略,疫情期间防控组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针对性院内感染防控策略。 对比两组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疫情期间防控组使用抗菌药物前的无菌标本送检率、总标本送检率高于疫情前常规防控组(P<0.05)。 疫情期间防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疫情前常规防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针对性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可有效增加微生物标本检测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苏宏正
派罗欣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肝病人病毒RNA定量、肝功能及Th1/Treg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派罗欣联合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丙肝)病人病毒RNA定量、肝功能及Th17/Treg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6月在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丙肝的病人,随机分为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观察组、接受干扰素α-2b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月,测定病毒RNA定量、肝损伤标志物、炎症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6月,两组病人外周血中病毒RNA定量以及ALT、GGT、TBIL、TNF-α、IL-6、IL-12、IP-10、TGF-β1、IL-10、IL-17、Treg、Th17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SF、ALB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观察组组内)=48. 767、25. 090、 13. 811、 24. 206、 15. 541、 6. 711、 24. 265、 25. 585、 13. 066、 20. 595、 21. 296、 13. 103、 17. 237、 22. 005、26. 084,t_(对照组组内)=41. 193、14. 454、7. 139、15. 631、7. 190、2. 449、15. 067、20. 090、7. 234、10. 657、11. 983、5. 890、10. 317、16. 177、10. 785,P均<0. 05)且观察组病人外周血中病毒RNA定量以及ALT、GGT、TBIL、TNF-α、IL-6、IL-12、IP-10、TGF-β1、IL-10、IL-17、Treg、Th17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SF、ALB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21. 846、15. 251、8. 850、10. 716、7. 777、3. 962、9. 109、11. 233、8. 448、10. 459、10. 787、8. 342、10. 798、17. 390、14. 491,P均<0. 05)。结论派罗欣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及Th17/Treg免疫应答。
蒋秀琳王明华李玲苏宏正陈智勇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粘状态的治疗研究
苏宏正刘德清钱丽华石蔚丁星华刘胜华宁万珍杨时群徐秋焕
该成果采用稀释、抗凝法,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阿斯匹林,降低血液粘稠度,苄胺唑啉减轻容量和阻力负荷,降低肺动脉高压,研究联合药物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粘状态的治疗研究,探索出治疗高粘状态的快捷、简便、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肺心病慢性肺心病高血脂病降血脂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