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畅远
-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像组学在胃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自2012年影像组学的概念被提出至今,该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在此,我们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胃肿瘤的影像组学研究加以综述并分析,阐述影像组学在胃肿瘤的精准诊疗中的优势及其当前的局限性,为今后影像组学在胃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提供研究的思路。
- 蔡一奇施明明许利斌陈孝冬章巍腾胡畅远朱冠保王鹏飞
- 关键词:胃肿瘤诊疗
- 胃癌DNA异常甲基化影响CXC型趋化因子CXCL14表达水平的研究
- 背景: 胃癌作为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20%,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方式和有效治疗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短板。CXCL14(C-X-C motif chemokineligand14),作为趋化因子CXC子家族中...
- 胡畅远
- 关键词:胃恶性肿瘤DNA甲基化
- 文献传递
- 启动子高甲基化抑制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作为趋化凶子CXC子家族的一员,普遍存在于人体正常组织,有提供维持机体稳态的作用,但在各类实体肿瘤中表达高低不。本研究旨在观察CXCL14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
- 胡畅远沈贤薛向阳庞文洋陈文静张丽芳朱冠保
- 关键词:趋化因子配体胃癌组织CXC高甲基化启动子人体正常组织
- PAQR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孕酮和脂联素受体3(Progestin And Adipo Q ReceptorⅢ,PAQR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9月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癌及癌旁组织45对,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PAQR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AQR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AQ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44.44%,20/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89%,4/45,P<0.001),而PAQR3蛋白表达则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两者间呈负相关(r=-0.478,P<0.01)。PAQR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及PAQR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1)。结论 PAQR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引起胃癌组织PAQR3表达降低的重要原因,有望成为胃癌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记物以及表观遗传学治疗靶点。
- 陶利萍金尹胡畅远陈旭艳
- 关键词:甲基化胃癌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GIST伊马替尼继发耐药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继发性耐药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探讨c-kit/PDGFR-α基因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甲磺酸伊马替尼(IM)继发耐药机制。方法:对12例继发性耐药GIST肿瘤标本进行c-kit/PDGFR-α常见突变位点的检测,分为存在c-kit/PDGFR-α二次突变组和无二次突变组,通过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的IGF1R的表达水平。结果:12例继发性耐药GIST肿瘤标本中发现5例存在c-kit/PDGFR-α不同位点的二次突变,7例未见新的突变。RT-PCR法检测结果发现未见二次突变的耐药GIST中IGF1R基因表达较存在二次突变组显著性上调(P=0.0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1R蛋白表达也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结论:证实在无c-kit/PDGFR-α二次突变的继发性耐药GIST组织标本中存在IGF1R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调,说明IGF1R在二次突变以外的GIST继发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黄颖鹏胡畅远金劲激闫竞一陈周浔沈贤陈笑雷朱冠保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继发性耐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piRNA在胃癌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比较
- 2017年
- 目的:分析pi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对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小分子RNA(s RNA)深度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iRNA的表达差异。根据分析结果选取4种piRNA(登录号分别为DQ570956、DQ575659、DQ594126和DQ597128),通过茎环反转录实时定量PCR(简称茎环RT-q PCR)技术验证其存在及其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Solexa深度测序结果显示,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中测得的piRNA种类在各标本所测得所有s RNA种类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5,P=0.67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测得的piRNA数量在各标本所测得s RNA总量中所占的比例高于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7,P=0.042);根据分析结果选取4种piRNA,经茎环RT-q PCR法检测显示,这4种pi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piRNA,且在表达量上与正常胃黏膜组织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选取的4种piRNA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 蒋佩佩蔡一奇王鹏飞陈孝冬金劲激胡畅远陈文静薛向阳张丽芳朱冠保
- 关键词:胃肿瘤PIRNA小分子RNA聚合酶链反应
- 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预测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rn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腹膜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1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浆膜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PLR均有关(均P<0.05).根据ROC曲线,PLR预测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的最佳阈值为132.43(灵敏度71.8%,特异度50.6%).高PLR组与低PLR组胃癌患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浆膜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大小(HR=1.150,P=0.014)、PLR(HR=2.205,P=0.003)及淋巴结转移(HR=3.113,P=0.010).结论术前PLR具有预测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的价值,并且是影响胃癌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庞文洋陈文静朱冠保胡畅远蔡一奇
- 关键词:血小板淋巴细胞肿瘤转移
- 诱导性表达人巨细胞病毒UL138蛋白的胃癌细胞株构建及其效应评价
- 2017年
- 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人巨细胞病毒(HCMV)UL138蛋白的稳定遗传胃癌细胞系,并评价UL138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p CMV-tet3G质粒转染BGC-823胃癌细胞,通过G418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筛选BGCTet-on细胞株。再将含有UL138外源基因的p TRE3G-UL138质粒转染稳定BGCTet-on细胞株,通过G418及潮霉素双抗筛选,获得诱导性表达UL138基因的胃癌细胞(BGC-UL138_(Tet-on))。强力霉素(DOX)诱导后,采用Western blot验证UL138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及CCK8试剂盒检测UL138蛋白表达对胃癌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构建荷瘤裸鼠模型,体内验证UL138蛋白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DOX诱导性表达的、携带UL138基因的BGC-UL138_(Tet-on)稳转细胞株。UL138蛋白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UL138蛋白表达阻滞BGC-823细胞周期在G_1期。荷瘤裸鼠模型体内实验发现,DOX腹腔注射诱导UL138蛋白表达后,BGC-UL138_(Tet-on)移植瘤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结论:成功构建可诱导表达UL138蛋白的胃癌细胞株,进一步证实HCMV基因UL138的表达可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实验提示细胞周期阻断在G_1期。
- 张良陈文静郭刚强孙祥威叶璐璐胡畅远金劲激沈贤薛向阳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胃肿瘤
- 人巨细胞病毒UL138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UL138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UL138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BGC-823胃癌细胞,经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验证UL138表达,通过基因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UL138表达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胃癌细胞中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Westernblot分析免疫原性死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证实重组质粒转染后胃癌细胞表达UL138;基因芯片差异基因分析显示UL138的表达上调了370个基因表达,下调了206个基因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参与了胃癌细胞骨架重构、细胞黏附等并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UL138的表达上调了IL1A、IL6、IL11、IL8、IL1RL1、IL7R、IL13RA2、CCL3L1、CCL5、TNFAIP3、TNFRSF21、VEGFA、CD44、CD55、CD59、CD27416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并下调了CXCL10、IFNAR1基因的表达。此外,Westernblot结果显示UL138的表达上调了免疫原性死亡相关蛋白ERp57的表达(P<0.01),不影响HSP70的表达(P>0.05)。结论:UL138基因的表达能促进胃癌细胞促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并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特征。
- 叶乐乐张佳丽陈文静沈贤胡畅远丁宁薛向阳
- 关键词:胃肿瘤巨细胞病毒细胞因子类
- microRNA-21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microRNA-212(miR-212)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茎环RT-qPCR方法检测22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miR-212的表达。[结果]miR-212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39和1.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胃癌组织中miR-212的表达与肿块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miR-212的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蒋佩佩胡畅远武文一邵欢义薛向阳沈贤朱冠保
- 关键词:MIRNA胃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