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波德莱尔与柏拉图美学被引量:1
- 2015年
- 理想的光芒往往是照耀波德莱尔美学空间的光源所在。由于诗人评述和创作文字的歧义,波德莱尔的美学思索常常被引向绝对的层面,成为通往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十九世纪阶梯。这一阶梯的搭建是否来自波德莱尔的本意?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说是引向理念世界,倒不如说是在揭示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原型的地位来自波德莱尔美学意识中绝对理念的缺席,他的摹仿和再现方式的意义也是建立在对于他那个时代美学柏拉图式倾向的批评之上。
- 张亘胡华
- 关键词:波德莱尔柏拉图
- 后现代视野下的迷宫——论米歇尔·韦勒别克《基本粒子》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 2016年
-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米歇尔·韦勒别克于1998年出版的小说《基本粒子》无论在叙事结构还是在叙事风格上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作者通过追叙、分叙、预叙等非传统线性叙事方式建构起小说庞大多重的叙事网络。在叙事风格上,小说多种叙事话语的杂糅,对其他文本的影射及其反身指涉凸显了文本的多元开放性,而其叙事主体及主题的含混则意寓着后现代语境下韦氏写作的不确定性。正是凭借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小说全面深刻地诠释了当代西方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并展现了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中产阶级的生活及其精神面貌。
- 张亘胡华
- 关键词:叙事策略后现代
- 从勒克莱齐奥到韦勒别克:两种乌托邦与资本主义
- 2014年
- 勒克莱齐奥与韦勒别克是法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在文评家眼中的地位迥异,思想和创作却构成一种近似于对称的对立.他们在作品中都对乌托邦的意象进行了营造与构建,勒克莱齐奥远赴原始丛林和第三世界,韦勒别克则将目光投向时间的未来维度.前者的小说创作反映出政治哲学的思考,后者的小说空想偏重性现象的泛滥,书写投射的是性时代的视野,在呈混沌状态的乌托邦中,竖起了科幻乌托邦的旗帜.两种乌托邦面对科学立场相反,但都承载着意识形态的话语,是“反资本主义”的批判文学,他们的虚构叙事在政治多棱镜的显像下能成为透明的样本.
- 张亘胡华
-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乌托邦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