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亘

作品数:3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马拉美
  • 6篇阶级
  • 5篇文学
  • 5篇别克
  • 4篇叙事
  • 4篇资产阶级
  • 4篇莱尔
  • 4篇波德莱尔
  • 3篇普鲁斯特
  • 3篇乌托邦
  • 3篇法语
  • 2篇虚无
  • 2篇叙事策略
  • 2篇学法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莎士比亚
  • 2篇诗学
  • 2篇种族
  • 2篇主义
  • 2篇资本主义

机构

  • 3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0篇张亘
  • 3篇胡华

传媒

  • 5篇法国研究
  • 4篇国外文学
  • 3篇外国文学
  • 3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长江学术
  • 2篇文化与诗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外国语文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文化软实力研...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夏魁北克法语教学法培训综述及思考
2011年
2011年7月4日至22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外务部和移民与文化社群部共同组织的法语教学法培训在蒙特利尔大学举行,由继续教育系和外语系承办。该项目的培训对象来自世界各地,除了中国之外,还有美国、墨西哥、厄瓜多尔、巴西、比利时北部地区、保加利亚、印度、韩国……抵达蒙特利尔参加该活动的人数多达72人。
张亘
关键词:教学法法语
对《欢迎来北方》民族化电影风格的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Dany Boon所执导和主演的《欢迎来北方》是法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这部2008年出品的电影离开占据法国电影中心地位的巴黎,远赴北方拍摄,在美学上为地区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欢迎来北方》成功地挖掘了法国的民族特色,呈现出一个和巴黎时尚相反的法国形象。但是影片的民族化风格却不一定能够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和理解。
张亘
关键词:法国电影
在场与不在场:莫迪亚诺作品中的犹太书写被引量:1
2021年
犹太人解放的问题不是莫氏书写的关键问题,而是它在不少文本里构成叙述策略的背景或驱动力.该问题表现出两个维度:民族的集体维度与普遍意义的个人维度.从在场到不在场的指向,是莫迪亚诺被朝向某种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普世精神所驱动.当主体意愿决定了从在场趋向不在场的叙事流动,在场与不在场的关系又并不能说是离心与脱节的,连接在场与不在场的纽带,是在场对不在场的映照,犹太书写与犹太的民族性不由自主地维系和保持了莫氏创作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张亘高柳敏
关键词:莫迪亚诺命运共同体在场不在场
马拉美与“五四”后的中国新诗
2011年
作为对西方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马拉美在中国"五四"后诗人的译介视野里却没有获得与大师身份相称的地位。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马拉美属于法国象征主义思潮中极为个人化的创作者,除却东西方宏观理念的相异,马拉美对创作技巧的独特驾驭使得诗人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中具有高度的易磨损性,他的诗歌理论和手法浑然一体,囿于中西语言的异质而难以为白话诗所借鉴。
张亘
关键词:马拉美中国新诗象征主义白话
性时代的书写——论韦勒别克的文学创作被引量:3
2014年
2010年龚古尔奖得主米歇尔·韦勒别克是法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大家,他的作品标新立异,充斥着对西方消费社会的挑衅和对人类普世价值的敌视。性现象的泛滥是作家文本里的一大特色,书写中的性赤裸大胆,超越了色情文学的尺度。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韦勒别克在创作里将重点从性冲动对象拉回到性冲动本身,在性行为书写的本真状态里让淫秽和诗意并行不悖。人物由于年少时的性心理创伤而拒绝成长,发展出病态的心理表征。作者的书写投射的是性时代的视野,在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解构中,竖起了科幻乌托邦的旗帜。
张亘
关键词:解构乌托邦
文学价值的生成——论对韦勒别克创作的争议被引量:1
2018年
2010年龚古尔奖得主韦勒别克成名既早,享名已久,但一直饱受争议,为传统文评界所侧目。《阅读》专栏对《一个岛的可能性》的评述成为"价值决定文本"的典型案例,帮助我们解决价值预期者总体过大和韦勒别克作品分散难以统计的困难。凭借《基本粒子》成名的作者之所以饱受争议,关键可能不是道德感作祟。文学评论集体的固有天性是因文字所引发的美学上的神经触动。本文旨在阐析对于韦勒别克贬抑之词的机理所在,拟从破处起行,从反面入手,换一个频道来测听作者的创作音阶之高下。
张亘
资产阶级与种族视野:普鲁斯特的犹太意识与阶级身份
2019年
普鲁斯特的宏篇叙事以其里程碑的地位和意义指示和引导了法国文学批评的未来走向,他也许是法语作家里被研究最多的人,类似于英语里的莎士比亚。一边是稀有和卓尔不群的写作维度,一边是密集多产不遗余力的评论阐释,如同所有跻身最伟大作者行列的作家一样,普鲁斯特的创作深度让批评的动力永远有着可持续性推进的空间,同时也很少留下未被涉足的地域。
张亘
关键词:普鲁斯特文学批评可持续性莎士比亚
论在中国法语教学实践中对互动式教学法某些原则的引入被引量:9
2009年
互动式教学法在欧洲非常风行,但是在中国的法语教学实践中并不总是受到欢迎。这种教学法在实践课堂的边缘化可以由几方面来解释。教学硬件、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思维定式等等都是阻碍互动式教学法推广的原因。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尽可能地将互动式教学法的某些原则和中国法语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文中举出两个例子来诠释"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理念。
张亘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法语传统教材语音
波德莱尔与柏拉图美学被引量:1
2015年
理想的光芒往往是照耀波德莱尔美学空间的光源所在。由于诗人评述和创作文字的歧义,波德莱尔的美学思索常常被引向绝对的层面,成为通往柏拉图理念世界的十九世纪阶梯。这一阶梯的搭建是否来自波德莱尔的本意?诗人的诗歌创作与其说是引向理念世界,倒不如说是在揭示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原型的地位来自波德莱尔美学意识中绝对理念的缺席,他的摹仿和再现方式的意义也是建立在对于他那个时代美学柏拉图式倾向的批评之上。
张亘胡华
关键词:波德莱尔柏拉图
资产阶级与种族视野:普鲁斯特的犹太意识与阶级身份被引量:1
2019年
普鲁斯特的大资产阶级身份与他的文学书写形成相互勾连的种族、阶层和诠释体系。在该体系中,犹太情结是普鲁斯特的主体意识和对真相的提问方式,叙事者在德雷福斯事件中所传递的政治旨趣、多疑立场,与文本里的反犹元素和犹太意识并存。本文将“资产阶级”和“种族视野”两个批评术语相勾连,解读《追忆逝水年华》文本中复杂多面的种族意识,将文学话语同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结合起来,抽取出种族身份与主体阶级属性的关联,思考资产阶级的背景如何诉诸普鲁斯特的种族经验和政治旨趣。
张亘
关键词:普鲁斯特资产阶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