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贇娜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CD44V6
  • 1篇蛋白酶
  • 1篇样癌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子宫浆液性乳...

机构

  • 4篇江西省妇幼保...

作者

  • 4篇于晓红
  • 4篇秦贇娜
  • 4篇付秋风
  • 3篇魏宝秀
  • 3篇熊勇
  • 2篇孙丽萍
  • 1篇邓颖辉
  • 1篇舒宽勇
  • 1篇万磊
  • 1篇李隆玉
  • 1篇揭由坤
  • 1篇钟传庆

传媒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D44v6和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CD44v6、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Plus法对78例子宫内膜癌中CD44v6和MMP9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CD44v6和MMP9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D44v6、MMP9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早期预测转移潜能,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干预治疗。
付秋风熊勇孙丽萍秦贇娜于晓红
关键词:CD44V6MMP9子宫内膜癌免疫组织化学
CD44V6、EGFR、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CD44V6、EGFR和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16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CD44V6、EGFR、MMP-9的水平。结果:CD44V6、EGFR和MMP-9蛋白在宫颈鳞癌组及CIN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5%、61.90%、70.83%和36.00%、44.00%、34.00%。CD44V6、EGFR和MMP-9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无关(r分别为0.058、0.073、0.005,P均>0.05),但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8、0.269、0.217和0.439、0.338、0.301,P均<0.05)。结论:CD44V6、EGFR和MMP-9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D44V6、EGFR和MMP-9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判断。
于晓红熊勇魏宝秀万磊秦贇娜付秋风
关键词:宫颈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金属蛋白酶类
P14^(ARF)、P16^(INK4a)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 DNA)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INK4a、P14ARF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 DNA。结果宫颈鳞癌组中P16INK4a、P14ARF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6INK4a、P14ARF阳性率HPV D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 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16INK4a、P14ARF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于晓红熊勇魏宝秀李隆玉舒宽勇秦贇娜付秋风揭由坤邓颖辉
关键词:P14ARF蛋白P16INK4A蛋白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比较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 ( 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 UPSC ) 和子宫内膜样癌 ( uterine endometrioid carcinoma, UEC)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以了解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方法对24例UPSC和54例UEC进行组织学复查和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的p53蛋白、ER和PR的表达。结果24例UPSC占子宫内膜癌的3.77%,平均年龄UPSC组为60岁,UEC组为51.7岁(P〈0.01),晚期癌(FIGO Ⅲ-Ⅳ)UPSC组占62.5%,UEC组占35.1%(P〈0.025)。p53蛋白的表达UPSC组16例阳性(66.7%),UEC组10例阳性(18.5%),两组比较(P〈0.01)。ER阳性表达UPSC组(8.3%),UEC组(42.5%),PR阳性表达UPSC组(12.5%),UEC组(35.2%),两组比较:ER(P〈0.01),PR(P〈0.05),差异有显著性。UPSC组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及肌层浸润无明显关系,而UEC组Ⅲ-Ⅳ期肿瘤的p53蛋白的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05)。UPSC的5年生存率为25%,UEC组5年生存率为80.9%(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UPSC为p53高表达,而缺乏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为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UEC,因而强调诊断时需和其他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相区别。
秦贇娜钟传庆于晓红魏宝秀付秋风孙丽萍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