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
- 作品数:3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通关藤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口腔粘膜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通关藤对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的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发生口腔粘膜溃疡的56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通关藤组34例(治疗组),生理盐水加康复新漱口组22例(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消癌平胶囊口服,2~3岁,每次1粒,一日三次,3~7岁每次2粒,一日两次,7~12岁每次2粒,一日三次,12岁以上每次3粒一日三次,疗程7~10天,对照组则为康复新和生理盐水漱口,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溃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治疗一周后Ⅲ、Ⅸ度口腔溃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Ⅰ、Ⅱ度口腔溃疡例数多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关藤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出现的口腔粘膜溃疡临床效果明显。
- 林云碧黄体龙宋春艳殷洁雷庆龄桑宝华吕瑜李娜田新
- 关键词:通关藤儿童白血病口腔溃疡
- 31例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ITP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难治性ITP(RITP)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1例同意接受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次,每周1次,连用4周)联合地塞米松(0.6 mg/kg·次,每日1次,连用4 d)药物治疗的RITP患儿进行研究。治疗期间隔日监测血常规,同时记录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病程及年龄段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31例患儿中11例(35.5%)4周后血小板>100×10^(9)/L且半年无反复,9例(29%)血小板>30×10^(9)/L但<100×10^(9)/L且半年无反复;11例(35.5%)血小板无回升,持续低于30×10^(9)/L。2)利妥昔单抗使用中,4例(12.9%)出现皮疹,其中1例(3.2%)出现严重的药物性皮疹;2例(6.4%)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升高;1例(3.2%)出现喉头水肿。3)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二联疗法对儿童难治性ITP半年总有效率达64.5%,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难治性ITP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 孙高源田新方春连甘佳鑫吴玉虹毛晓燕尹润秀郭怡龄秦晶晶
- 关键词: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
-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被引量:2
- 2021年
-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发热、杨梅舌、结膜充血等。在发达国家,KD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1])。然而一些KD病例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或被其他表现掩盖,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患儿诊治。本文探讨以发热、腹痛为突出症状的KD患儿4例病例,旨在为临床诊治KD提供参考。
- 李鑫张婷李娟赵明波田新
- 关键词:川崎病急腹症发热腹痛
- 93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KZF1基因缺失的研究
- 目的:研究IKZF1基因缺失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复发中的关联性,为今后IKZF1(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 1)基因缺失B-ALL患儿是否增强化疗强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
- 陈晶佩田新殷海斌杨春会王亚丽刘晓雯孙晶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中血脂异常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 2023年
- 旨在探讨血脂异常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进一步探索血脂中的脂质和载脂蛋白如何差异性地影响ALL。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初诊的ALL儿童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MICM分型诊断。根据患儿的血脂表达,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并详细收集了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了236例血脂异常的ALL患儿。相较于对照组,血脂异常的ALL患儿在无事件生存率(EFS)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血脂异常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血脂异常的ALL患儿,血脂正常的ALL患儿具有更为乐观的预后。
- 聂琪刘莉田新
- 关键词:脂质代谢异常载脂蛋白A
- 紫癜性肾炎同时并发肠套叠及阑尾炎一例
- 2021年
- 患儿,女,8岁,因"腹痛、呕吐10 h"入院。患儿5 d前确诊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病程中偶有腹痛,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中(不详)。10 h前出现阵发性腹痛,脐周为主,伴反复呕吐胃内容物,无便血、呕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入院查体:双下肢紫癜样皮疹,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脐周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6次/min。肛门指检未触及包块,退出指套无血染。
- 李鑫张婷桑宝华田新
-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肛门指检胃肠型阑尾炎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一线治疗方案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rh-IFN)α-2b作为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入院的,经一线治疗方案治疗无效或者糖皮质激素依赖,而后接受rh-IFNα-2b治疗的95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男性患儿为53例,女性为42例,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3∶1。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患儿的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段、病程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不同病程患儿总有效率的两两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接受rh-IFNα-2b治疗的95例ITP患儿的总有效率为53.7%(51/95)。95例ITP患儿中,33例(34.7%)接受rh-IFNα-2b治疗后随访期内持续有效,18例(19.0%)接受rh-IFNα-2b治疗时短暂有效,当其病情反复后,经一线治疗方案有效;2例(2.1%)接受rh-IFNα-2b治疗时短暂有效,当其病情反复后,一线治疗方案及rh-IFNα-2b治疗无效,34例(35.8%)治疗无效,2例(2.1%)首次接受rh-IFNα-2b治疗后出现高热不退而停止用药,2例(2.1%)随访期内自行停止用药,4例(4.2%)失访。②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段的ITP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为≤3个月、>3~12个月、>12个月ITP患儿的rh-IFNα-2b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5.4%(30/66)、75.0%(15/20)及66.7%(6/9),3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P=0.043)。但是,不同病程ITP患儿rh-IFNα-2b治疗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③95例ITP患儿中,20例(21.1%)首次用药后出现流感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疼痛,其中出现高热(最高温度为39 ℃)的患儿为4例(4.2%,�
- 张晨李娜蒲刚玲方春连刘亚会杨春会田新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重组人干扰素Α-2B
-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TH异常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异常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4例B-ALL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ACTH降低分为降低组75例,正常组7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基线资料(性别,民族,年龄)、化疗次数、病情严重程度、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原始细胞百分比、复发率、死亡率、无事件生存率、总生存率、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临床因素对OS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组、糖皮质激素(GC)抵抗率、MRD阳性率以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10岁、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组(<50×10^(9)/L vs≥50×10^(9)/L)对初诊B-ALL患儿EFS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浸润、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计数、皮质醇水平、ACTH水平、性别、MRD、民族、分组(ACTH正常组VS ACTH降低组)、病情严重程度对初诊B-ALL患儿EFS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向前,有条件)发现白细胞计数≥50×10^(9)/L、年龄≥10岁是患儿EFS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结论ACTH降低的B-ALL患儿GC抵抗率、MRD阳性率、白细胞计数更高,白细胞计数≥50×10^(9)/L、年龄≥10岁是患儿EFS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聂琪刘莉刘莉毛晓燕郭渠莲田新
- 关键词:白血病肾上腺功能预后
- 一种用于检测信号素4D的微流控芯片
- 一种用于检测信号素4D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导电玻璃基底和PDMS覆盖板,导电玻璃基底表层电镀有氧化铟锡薄层形成ITO导电玻璃,ITO导电玻璃与PDMS覆盖板通过氧气等离子体键合;ITO导电玻璃上设有设有中央筛选通道,中央筛...
- 蒋鸿超奎莉越张桢田新王爱萍黄体龙邱丽娟
- 文献传递
- 初发与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单核细胞microRNA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筛选初发和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血液中单核细胞差异表达的microRNA。方法分离初发和复发B-ALL患儿及正常儿童单核细胞,提取核酸行HiSeq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croRNA并预测与之相关的候选靶基因和信号通路。结果初发组/复发组共检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 20个,10个上调,10个下调。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has-miR-30a-3p,has-miR-30a-5p,has-miR-30c-2-3p,has-miR-139-5p,has-miR-99b-5p。富集到的候选靶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胞成分和蛋白结合方面,即细胞质、细胞内组分、蛋白结合、细胞内、细胞质部分。结论复发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难题,从microRNA水平研究儿童ALL在初发和复发之间的差异。为ALL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为诊断、治疗和预后寻找新的靶点。
- 邱丽娟世淑兰蒲刚玲夏世梅房建铭田新
-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