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东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论初期《星星》诗刊的组织管理
- 《星星》诗刊作为新中国创刊最早的"专门的诗刊",我们特别关注她的"同仁色彩",认为她就是星星编辑部的"同仁刊物"。然而,作为四川省文联主管的"第二个刊物",她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官方刊物。《星星》诗刊的管理,除了有星星编辑...
- 王学东
- 关键词:三级管理
- 海外郭沫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执行会长蔡震被引量:1
- 2018年
- 在海外汉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郭沫若无疑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日本是海外郭沫若研究的重镇,他们研究郭沫若的学者比较多,而且持续、扎实地进行郭沫若研究,并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出版会刊,研究水平总体上比较高。中日两国的学者在做学问的路数上有所不同,当然也就各有长短。不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同,两国的郭沫若研究才可以有很好的交流和互补。
- 蔡震王学东
- 关键词:海外汉学郭沫若研究文化交流日本汉学
- 当下“自然中心主义”的诗学建构及反思——以黄恩鹏的散文诗创作为例
- 2018年
- 黄恩鹏不仅将"自然中心主义"作为他散文诗创作、诗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还数十年身体力行地"行走在自然的路上",在行走中践行了"自然中心主义"理论,这使他成为当下文学"自然中心主义"诗学追求的一个重要代表。他"自然中心主义"的诗学建构,本身就隐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特别是对"人类中心""理性中心"的现代价值的批判。然而,由于现实根基的缺失和"主体性"的消解,"自然中心主义"的文学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就呈现出"宏大感"和"抽象感",也限制了他们走向更为丰富、复杂的世界。
- 王学东
- 关键词:自然中心主义主体性
- “文革”地下诗歌的诗歌质态及其意义
- 2011年
- 在"文革"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而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歌特质。地下诗人对于"诗歌"的定位和思考,展示了地下诗歌特有的诗歌质态,而且也灌注了地下诗人特有的生命体验。其中,"血诗"是对血腥的世界、血淋淋的世界的血意象的展示,是对权力暴行、迫害、杀戮等罪恶的全面揭露和展示;"野诗"凸显自我野性、原始力量,是对于生活、命运、世界的抗争和挑战;"无言之诗"是对诗歌自身、诗意、诗性力量的呼喊,是对人的赞美,由此绽放出来的是对生命的呼喊。由此,地下诗歌中对于"诗歌"本体的思考,为中国现代诗歌贡献出了特有的诗歌质态,开拓了现代诗歌演进的新视野。
- 王学东
- 关键词:地下诗歌
- 巴蜀文化视野下的郭沫若文学思想
- <正>1913年郭沫若离开成都,于1914年抵达日本东京,并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尽管东渡日本之后郭沫若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到了西方文化,直接影响到了他文学创作,但蜀地的山水、风物、文化早己在郭沫若的心灵上打上了印记,时...
- 王学东
- 文献传递
- 现代作家“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启示——以郭沫若为例
- 对于一个作家个体的成长来说,如果说正统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书面经验和理性感受,而地方文化则才是最至关重要的核心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于地方文化的态度,才是现代作家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同时在建设具体的传统...
- 王学东
- 关键词:地方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 文献传递
- 当代语言诗创作及反思——以周亚平语言诗创作为中心
- 2016年
-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语言诗写作是一个特别的、但是被我们文学史所忽视一个诗歌现象。一方面,语言诗是1980年代诸种诗歌形态中持续时间较长,参与诗人较多的一种。以语言为本体楔入诗歌,更新了中国当代诗歌语言,成为中国当代诗歌一次有价值的探索。另一方面,语言诗也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一种重要走向。周亚平是中国当代语言诗写作中的一位代表性的诗人,而从周亚平出发对于语言诗的探索,既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突围方式的反思与思考,也是对中国当代思想进路的一点考察。
- 王学东
- 关键词:当代诗歌
- 浅析多多的诗学观
- 2017年
- 面对当代语境,朦胧诗人多多以当代体验生命为核心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当代特质,其独有的诗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正如黄灿然在《多多:直取诗歌核心》一文中所说,只有诗人多多的诗歌创作才命中了中国现代新诗的核心。
- 王学东
- 关键词:诗学观当代语境诗歌创作朦胧诗人现代新诗诗艺
- “文革地下诗歌”的研究及其问题
- 2011年
- 地下文学,属于"文革文学"的一部分,已引起了学界相当的重视。"不论是‘样板戏,、‘金棍子’姚文元或‘初润’或‘梁效’的‘大批判’,还是红卫兵文学,或是知青的地下文学,都是一座未曾发掘的地下文学库藏。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关于社会、政治形态的生动的文学说明,以及在那个异常年代普通人受压抑的心灵世界的了解,还可以得到无与伦比的审美变态的全部丰富性的启示。"在此库藏中,内容丰富,信息齐全,并且还有大量的史料掩埋在地下。而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一个极端时代下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现。
- 王学东
- 关键词:文革文学中国当代诗歌姚文元蔡其矫诗潮
- 《星星》诗刊创刊始末被引量:2
- 2019年
- 1957年1月1日《星星》诗刊在成都创刊,虽偏居西部却与北京《诗刊》一起并列为新中国创刊最早的“专门的诗刊”①。《星星》诗刊是1956年中共中央所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产物,但其创刊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谈及《星星》诗刊创办的时候,有学者特别关注到她的“同仁”色彩:“这个刊物是一批青年诗歌爱好者创办的,在当时文艺报刊都是机关主办的情况下,这个刊物带有同仁办刊的性质”②,将目光锁定在白航、石天河、流沙河、白峡身上,认为《星星》诗刊的管理者只有这四个编辑,或者说《星星》诗刊就是这四个编辑创办的。其实作为一个省级刊物,《星星》诗刊的创办,并非简单的几个人、几句话就可以办起来的。
- 王学东
- 关键词:青年诗歌文艺报刊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