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岷

作品数:69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细胞
  • 34篇干细胞
  • 31篇造血
  • 29篇干细胞移植
  • 29篇白血
  • 28篇造血干
  • 28篇造血干细胞
  • 28篇白血病
  • 27篇骨髓
  • 26篇异基因
  • 26篇基因
  • 25篇造血干细胞移...
  • 20篇骨髓移植
  • 14篇移植后
  • 12篇移植物抗宿主
  • 12篇移植物抗宿主...
  • 12篇植物抗宿主病
  • 12篇抗宿主病
  • 12篇急性
  • 9篇异基因骨髓

机构

  • 52篇解放军第30...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道培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8篇江岷
  • 56篇陈虎
  • 56篇胡亮钉
  • 24篇李欲航
  • 22篇曹履先
  • 20篇李渤涛
  • 19篇徐晨
  • 16篇宁红梅
  • 15篇王波
  • 14篇楼晓
  • 12篇俞志勇
  • 8篇扈江伟
  • 7篇秦茂权
  • 7篇陈健琳
  • 7篇冯凯
  • 7篇俞志勇
  • 5篇杨帆
  • 4篇任婧
  • 3篇徐晨
  • 3篇秦茂权

传媒

  • 18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山西白血病
  • 3篇白血病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u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u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研究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163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rHu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其动员效果、受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种rHuG-CSF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均能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13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s,HLA)配型相合的同胞受者移植后均获得顺利植入。动员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与性别无关,而CD34^+细胞数在41-60岁年龄组中明显减少(P〈0.05);对采集时机的分析显示:第5天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最高(P〈0.05),此后逐渐下降。结论:糖基化的及两个非糖基化的rHuG-CSF制剂均能有效地在异基因移植中作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杨帆陈虎江岷胡亮钉俞志勇徐晨李渤涛宁红梅李欲航楼晓秦茂权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造血干细胞移植
伴糖尿病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成功(附1例报告)
1995年
伴糖尿病的白血病骨髓移植成功(附1例报告)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王波,曹履先,刘惠兰,胡亮钉,江岷糖尿病(DM)或葡萄糖耐量异常(IGT)对骨髓移植(BMT)的成功加大了难度。我院1例伴DM的白血病BMT成功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因关...
王波曹履先刘惠兰胡亮钉江岷
关键词:白血病并发症糖尿病骨髓移植
与骨髓MSC共孵育的T淋巴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探讨经MSC诱导免疫耐受的T淋巴细胞对与MSC同源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以证实MSC诱导免疫耐受的同时,是否也削弱了移植物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初治的白血病患者留取原代肿瘤细胞,液氮保存,诱导缓解后培养同一患者的骨髓MSC,取异体T淋巴细胞与MSC共孵育,比较与MSC共孵育的T淋巴细胞对MSC同源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是否减弱。结果与MSC共孵育后,T淋巴细胞对MSC同源的肿瘤细胞仍有杀伤作用,但与未共孵育者相比,杀伤活性减弱。结论MSC在诱导免疫耐受的同时也削弱了GVL的作用,提示在以MSC诱导免疫耐受预防GVHD的方案中,应考虑同时加强GVL作用,以防肿瘤复发。
冯凯毕冬杰李渤涛俞志勇宁红梅楼晓徐晨李欲航胡亮钉江岷陈虎
关键词:免疫耐受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附18例报告)
1992年
18例急性白血病(急非淋白血病15例、急淋白血病3例)经全身照射(TBI)及环磷酰胺(CTX)预处理后回输4℃复方氯化钠液保存56—60小时的自身骨髓。ABMT 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主要措施:全环境保护、预防用抗菌素、TBI 肺部剂量6.7Gy(5.8~7.2Gy),肋骨补照4Gy、强迫性利尿及碱化尿液、静脉插管、长效维生素 B2的应用等。
曹履先江岷陈虎胡亮钉曾堂清刘惠兰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急非淋白血病全环境保护氯化钠液ABMT
CD25单抗与ATG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CD25单抗与ATG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并对两组移植后药物反应、总生存率、急性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移植后恶性血液病复发进行分析。 方法:1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入这项开放、非随机对照临床...
胡亮钉刘启发孙竟李渤涛江岷李欲航徐晨俞志勇陈虎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
HCMV感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GVHD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HCMV感染与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GVHD的监测、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我移植中心于1998年8月至2001年3月进行的6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HCMV感染与GVHD发生情况进...
李欲航徐晨陈健琳李渤涛俞志勇江岷胡亮钉陈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HCMV感染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CMV感染与GVHD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进行的6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CM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朋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MVgB分型,并统计受者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40例发生CMV感染,23例未感染,其GVHD发生率分别为82.5%(33/40)和47.8%(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 gB1、gB-2、gB-3型感染者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的几率分别为58.8%(10/17)、40‰(2/5)和66.7%(4/6),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阳性受者中27.5%(11/40)出现移植后继发性造血抑制,CMV阴性的受者13.0%(3/23)出现,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V感染者GVHD的发生率升高,而CMV感染与GVHD严重程度无关,合理治疗后不会显著抑制移植后的造血重建。
李欲航徐晨陈健琳李渤涛俞志勇王军扈江伟江岷陈虎胡亮钉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重建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家系多发现象及其相关因素
早在50多年前即己开始注意到家族中多个成员发作恶性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现象。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过这样的病例,本工作总结5个家系的相关资料,另有2个家庭
郭轶先江岷贺景娟沈建良田丁
文献传递
CD25单抗在无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D25单抗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造血干细胞植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作用,并对移植后总体生存率、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感染进行分析。尝试建立一个新的、有效的无关供者移植...
胡亮钉李渤涛李欲航徐晨俞志勇宁红梅楼晓江岷陈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白血病复发
文献传递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白血病效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不仅能够激活自体的抗肿瘤免疫,同样能够提高异体免疫组织的抗肿瘤效应。为了探讨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扩增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DC免疫治疗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利用CS3000Plus采集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后的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2周的体外培养后行DC免疫治疗,治疗后长期随访观察其无病生存时间。结果表明,无一例发现有与DC免疫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为:DC组5年生存率为75.52%,非DC组5年生存率为45.71%,DC组在累计生存率上明显优于非DC组。结论:外周血来源的DC体外培养和临床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自体骨髓移植术后应用DC免疫治疗延长了其无病生存时间,提高了长期生存率。
陈虎楼晓江岷胡亮钉俞志勇徐晨李渤涛宁红梅李欲航冯凯刘广贤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抗白血病效应自体骨髓移植免疫治疗细胞治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