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虎

作品数:224 被引量:702H指数:1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5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74篇细胞
  • 109篇干细胞
  • 68篇造血
  • 64篇造血干
  • 62篇造血干细胞
  • 57篇干细胞移植
  • 48篇造血干细胞移...
  • 47篇基因
  • 47篇白血
  • 47篇白血病
  • 41篇骨髓
  • 36篇异基因
  • 35篇免疫
  • 35篇间充质干细胞
  • 35篇充质干细胞
  • 32篇急性
  • 27篇间充质
  • 26篇移植物抗宿主
  • 26篇移植物抗宿主...
  • 26篇植物抗宿主病

机构

  • 151篇解放军第30...
  • 4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8篇军事医学科学...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军医进修学院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22篇陈虎
  • 61篇胡亮钉
  • 59篇张斌
  • 56篇江岷
  • 42篇冯凯
  • 34篇李欲航
  • 28篇徐晨
  • 25篇宁红梅
  • 25篇扈江伟
  • 23篇李渤涛
  • 20篇俞志勇
  • 19篇曹履先
  • 17篇楼晓
  • 14篇王丹红
  • 14篇王军
  • 13篇徐曼
  • 12篇陈健琳
  • 12篇金建刚
  • 11篇刘丽辉
  • 10篇盛宏霞

传媒

  • 25篇中华血液学杂...
  • 2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6篇中国肿瘤生物...
  • 11篇白血病.淋巴...
  • 7篇中国实用内科...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国外医学(输...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国际移植与血...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细胞与干...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2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25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19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14篇2006
  • 14篇2005
  • 9篇2004
  • 1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2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关系及其研究现状
2007年
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关系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目前研究十分活跃的领域。造血细胞与内皮细胞表达某些共同的表面标记和基因,且两者能相互促进发育,内皮细胞在诱导造血细胞归巢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研究两者关系有较高的科研及临床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
杜振兰冯凯陈虎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
锌指蛋白A20与树突状细胞被引量:1
2010年
锌指蛋白A20(A20)是一种具有泛素化修饰作用的锌指蛋白,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和脂多糖(LPS)等诱导刺激下高度表达,并能通过限制NF—κB活性的方式调节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免疫活性。对A20的生物学特征、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途径及其对DC细胞的成熟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张晓颖阎影宋海峰陈虎
关键词:锌指蛋白A20树突状细胞
人外周血CD4^+ CD25^+细胞体外扩增T细胞亚群及功能检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尼龙面柱法体外分选、扩增CD4+CD25+细胞的方法,并检测扩增后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为临床输注供者来源的CD4+CD25+细胞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用尼龙棉柱法分离T细胞,加入含Anti-CD35μg/ml、IL-2 500 IU/ml、10%FCS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扩增CD4+CD25+细胞,分别在培养前、培养后3、8、16、21、28 d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25+及其功能;同时检测CD28+和fasL的表达。结果体外尼龙棉柱法分离的T细胞约16 d后,CD4+CD25+细胞可扩增(50.88±6.21)倍;但CD8+细胞也同时扩增,甚至略多于CD4+CD25+细胞。而T细胞活化指标fasL(介导细胞凋亡的死亡因子)的表达在培养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尼龙棉柱法在体外扩增培养可获得数量较多的CD4+CD25+Treg细胞,这些细胞不会促进T细胞活化,可能不会增加对宿主细胞的杀伤力。
王志红陈虎刘广贤冯凯廖丽
关键词:扩增T细胞亚群
合理设计siRNA下调锌指蛋白A20的表达促进DC成熟
2010年
目的:比较针对锌指蛋白A20基因不同位点的siRNA对正常人DC成熟度的影响。方法:根据A20基因序列特点,针对A20C端的锌指结构-5区(zinc finger-5,Zif-5)、Zif-2和N端的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Si1、Si2和Si3三条siRNA,以脂质体法转染正常人DC,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DC中A20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成熟度。结果:成功合成了3条siRN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DC中A20在TNF-α刺激后24h表达最高;Si1在DC中干扰效果最好,Si2其次。A20下调表达促进了DC的成熟。结论:针对A20锌指结构区域的siRNA能有效下调A20的表达,从而促进DC成熟。
张晓颖宋海峰张斌陈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锌指蛋白A20SIRNA
rHu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u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研究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163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rHu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其动员效果、受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种rHuG-CSF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均能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13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s,HLA)配型相合的同胞受者移植后均获得顺利植入。动员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与性别无关,而CD34^+细胞数在41-60岁年龄组中明显减少(P〈0.05);对采集时机的分析显示:第5天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最高(P〈0.05),此后逐渐下降。结论:糖基化的及两个非糖基化的rHuG-CSF制剂均能有效地在异基因移植中作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杨帆陈虎江岷胡亮钉俞志勇徐晨李渤涛宁红梅李欲航楼晓秦茂权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微环境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非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外已证实,MSC具有支持长期造血启动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对MSC在骨髓移植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助于实现MS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扈江伟冯凯陈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一种分离培养内皮克隆形成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培养内皮克隆形成细胞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从脐带中分离得到内皮克隆形成细胞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用消化酶消化脐静脉血管内膜;(2)冲洗消化后的脐静脉,收集冲洗液;(3)取冲洗液进行细胞培养,得到内...
陈虎张颢张斌扈江伟汤永永
文献传递
树突状细胞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由加拿大科学家Ralph Steinman于1973年首次发现[1],历经40年的研究探索,目前全球围绕树突状细胞的临床试验已经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开展,并且在相关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更重要的是通过树突状细胞疫苗临床试验的开展,为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和手段。
丁国梁王丹红陈虎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树突细胞DC免疫疗法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放射复合皮肤损伤及其体外致瘤性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许多学者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对于放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目的:初步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放射复合皮肤损伤修复的机制及其体外是否具有致瘤性。方法:取SD大鼠15只,随机分3组(n=5),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0 Gy)照射大鼠右臀部2.5 cm×2.0 cm的区域,内做一直径约1.5 cm的圆形伤口。在制作大鼠损伤模型后12 h,分别经尾静脉注入5.0×106,1.0×107和2.0×107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腹腔注入荧光素(20 mg/kg),使用IVIS活体成像系统示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分布。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成集落的能力。结果与结论:活体成像实验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后主要在肺脏中积聚。注射2.0×107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损伤部位出现了细胞积聚;而注射5.0×106个和1.0×107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损伤部位始终未见荧光信号。体外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在软琼脂上均未形成集落,而hela细胞阳性对照组可见明显集落形成。以上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局部迁移促进放射复合皮肤损伤修复,体外实验显示其在短期内不具有致瘤性。
苏仲奕杨在亮汤永永扈江伟盛宏霞徐曼张斌陈虎
关键词: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体成像
HLA相合同胞HSCT治疗标危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病的移植物:G-CSF预激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还是骨髓?
目的 研究哪种移植物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综合评价解决选择G-CSF预激骨髓(G-pBM)、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还是骨髓(BM)作为移植物何者更合理的问题。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完成的HL...
江岷扈江伟楼晓曹履先冯凯张婧廖丽陈虎李欲航胡亮钉李渤涛徐晨俞志勇陈健琳宁红梅王军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