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廷扬

作品数:30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青藏
  • 19篇青藏高原
  • 8篇季风
  • 8篇大气热源
  • 7篇夏季
  • 6篇江淮流域
  • 6篇江淮流域旱涝
  • 6篇旱涝
  • 5篇低频振荡
  • 5篇振荡
  • 4篇气象
  • 4篇热通量
  • 3篇亚洲季风
  • 3篇青藏高原西部
  • 3篇感热
  • 2篇亚洲季风区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象站
  • 2篇潜热

机构

  • 23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成都气象学院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日本科学技术...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科技厅
  • 1篇中航工业太原...

作者

  • 30篇段廷扬
  • 13篇巩远发
  • 6篇张菡
  • 6篇陈隆勋
  • 4篇李国平
  • 3篇李维亮
  • 3篇潘攀
  • 2篇何金海
  • 2篇魏科
  • 2篇朱克云
  • 2篇李超
  • 1篇孙石阳
  • 1篇唐佑民
  • 1篇蒋玉云
  • 1篇王东海
  • 1篇纪立人
  • 1篇吴小琳
  • 1篇周定文
  • 1篇潘永
  • 1篇吴贵芬

传媒

  • 7篇成都气象学院...
  • 4篇气象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学校思想教育...
  • 1篇2007年中...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亚夏季风期间100hPa南亚高压的活动与变化被引量:2
1995年
使用1985年5~9月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的OLR资料和同期该范围100hPa位势高度格点资料,通过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功率谱和交叉谱的计算,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时流发展的空间分布的两种主要类型,它和南亚高压活动的关系、它们的时间演变特征等。
段廷扬唐佑民郑仙照
关键词:OLR功率谱季风气压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与江淮流域旱涝的研究
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两年逐日的大气热源汇〈Q1〉,再用谐波分析方法对〈Q1〉作带通滤波,得到了准30-70d的〈Q1〉低频分量;并分析了两年夏季大气热源汇和其低频振荡变化...
巩远发段廷扬张菡
关键词:低频振荡江淮流域旱涝灾害区域降水
文献传递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被引量:6
1997年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是大范围大气环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应用1951—1985年印度夏季风资料,选取强季风年4年和弱季风年6年,分别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进行距平合成分析和复自然正交函数(CEOF)分析。结果指出,大西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稳定存在以及乌拉尔山低压槽的频繁活动与强印度季风年相联系,而大西洋和鄂霍次克海低压系统的频繁活动以及欧洲阻塞高压的稳定存在与弱印度季风年相联系。印度夏季风强弱不同年份,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特征,这对于当年夏季风的强弱和北半球气候异常有预示作用。印度夏季风强弱的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北半球存在极地和赤道低纬位相函数大而中高纬度位相函数小。
段廷扬唐佑民巩远发蒋玉云
关键词:季风年际变化北半球大气环流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
本文利用1979~2005年第二版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简称NCEP2),使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热源,并进行了气候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大气热源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
潘攀段廷扬魏科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土壤热交换的计算方案及初步分析被引量:13
1999年
从地温满足的热传导方程出发,导出了计算土壤平均和瞬时热通量的计算方案。该计算方案可同时计算出土壤热通量随时间和随深度的变化。它利用整层的地温信息来计算任一层的热通量,这种方案克服了用差分方案进行直接计算的局限性。然后使用中日亚洲季风观测实验期间的地温自动观测站资料和相应的常规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上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常规观测站还是自动观测站,其结果与青藏高原第一次观测实验所用热流板的直接观测结果是相近的,因而这种计算方案是实用而有效的。
李超段廷扬陈隆勋李维亮索朗多吉荻野谷成德佐藤威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热交换土壤热通量
广义湿位涡与暴雨落区预报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1
2007年
探讨了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倾向方程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的可应用性,为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理论的业务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资料诊断结果表明,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虽然不具有守恒性,但由于其体现了实际大气的非均匀饱和特性,尤其是水汽梯度效应的引入,使得广义湿位涡的异常在对流层低层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暴雨发生时期的高水汽集中的特性和机制,有效地反映出暴雨区以及暴雨落区的变化。
段廷扬邓国王东海
关键词:暴雨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总体输送系数和地面通量被引量:54
2000年
以 1997年 9月至 1998年 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和狮泉河地区近地层自动气象站(AWS)0连续观测的梯度资料为基础,确定出两站的平均地表粗糙度分别为2.7和2.9 cm.采用廓线-通量法计算出观测逐日的总体输送系数,两站1998年动量总体输送系数(拖曳系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4.83 × 10~3和4.75 × 10~3,进一步用总体公式计算出两站逐日的地面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其年平均值分别为3.4×10^(-2)和1.8×10^(-2)N/m~2,73.1和67.2W/m~2,15.4和2.9W/m~2.最后用合成分析法得出上述地面3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地面对大气的热量输送与高原季风及雨季的对应关系.
李国平段廷扬巩远发
关键词:青藏高原西部总体输送系数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与江淮流域旱涝的研究
巩远发段廷扬张菡
2001和2003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低频变化特征
本文使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季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Q1>;再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对原始热源(汇)场带通滤波,得到2001/2003两年夏季30-60天的大气热源...
张菡巩远发段廷扬
关键词:低频振荡青藏高原江淮流域旱涝
文献传递
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的研究
李国平段廷扬巩远发
在国内外首次确定出区分地点、区分季节的高原地表粗糙度;在国内外首次计算出持续6年的地面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地面热量总体输送系数的逐日值、季节平均值、多年平均值,并分析了地面总体输送系数的日变化、月变化、年际变化;计算地面蒸...
关键词: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