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越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吴川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肿
  • 8篇出血
  • 6篇微创
  • 6篇高血压
  • 5篇引流
  • 5篇清除术
  • 5篇脑出血
  • 4篇血肿清除
  • 4篇微创血肿
  • 4篇高血压脑出血
  • 4篇穿刺
  • 4篇创血
  • 3篇血肿清除术
  • 3篇亚低温
  • 3篇术后
  • 3篇内血肿
  • 3篇外伤
  • 3篇脑室
  • 3篇局部亚低温
  • 2篇腰大池

机构

  • 13篇吴川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李越
  • 7篇文上康
  • 7篇杨朔
  • 6篇欧海荣
  • 4篇覃木秀
  • 2篇刘世浪
  • 2篇李辉
  • 1篇杨亚敏
  • 1篇简平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脑科疾病...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保健(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临床体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治愈76例(87.4%),无1例死亡;出院时按Bender分级:0+Ⅰ级病例为66.7%(58/87),与治疗前(27.6%)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为10.3%;7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安全、有效、简便的优点。
李越文上康杨朔
关键词:钻孔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与保守治疗30~40 mL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与保守治疗30~40 mL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57例30~40 mL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n=30)或保守治疗(n=27),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保守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NIHSS评分较低,而GCS评分较高(P<0.01)。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治疗30~40 mL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较好、更安全。
李越欧海荣李辉
关键词:小骨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
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80例康复治疗
2006年
目的探讨植物状态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效果,以及与病程、年龄的关系。方法我院从2002年10月~2004年12月采用综舍康复手段治疗植物状态(VS)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VS诊断标准,其中持续1个月以上者诊断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VS)10例,应用中药、音乐光电刺激、高压氧、体外反搏等促醒治疗及针灸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该方法治疗植物状态80例患者取得了良好曲疗效;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参与社会生活,达到了全面康复的目的。结论临床综舍康复治疗对VS患者有肯定疗效。
刘世浪简平李越
关键词:康复植物状态颅脑损伤
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醒脑静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醒脑静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醒脑静+局部亚低温,42例)、醒脑静组(36例)及局部亚低温组(38例),采用多田公式和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SS)评估治疗前后的血肿大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d,联合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醒脑静和局部亚低温组(P<0.01)。治疗后7、14d,联合治疗组SSS评分比醒脑静组和局部亚低温组显著升高(P<0.01),而血肿体积明显减小(P<0.01)。治疗后30d,联合治疗组和局部亚低温组SSS评分比醒脑静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醒脑静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
文上康李越杨朔
关键词:脑内血肿醒脑静亚低温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脑积水患者30例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痊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术后感染2例,其中颅内感染1例,腹腔感染l例;分流管脑室端堵塞2例,腹腔端堵塞1例;术后出现低颅压反应7例,发热3例,皮下积液l例,癫痫1例;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明确,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李越欧海荣文上康杨朔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或微创血肿清除联合腰大池持续置管引流(观察组),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效果、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内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联合腰大池持续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李越李辉欧海荣覃木秀杨亚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腰大池置管引流
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穿刺针微创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穿刺引流,血肿液化技术治疗。术后配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良好15例,占42.9%,中残11例,占31.4%,重残3例,占8.5%,植物生存2例,占5.7%,死亡4例,占11.4%。[结论]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穿刺引流,血肿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可行。
刘世浪李越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微创
基于颅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特点的临床治疗对策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基于颅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CI)的临床对策初探。方法选择吴川市人民医院脑外科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廉江医院脑卒中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后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颅脑外伤综合治疗(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脑康复治疗),记录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基本资料、类型、诊断),对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洛文斯顿认知功能量表(LOT-CA)]进行评估和分析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6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I表现:9例(15%)为逻辑推理力降低,19例(32%)为记忆功能减退,8例(13%)为注意力不集,8例(13%)为感知感觉力下降,16例(27%)为语言功能下降。双侧半球损伤、右侧半球损伤、左侧半球损伤后CI患者经治疗后LOT-CA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综合治疗对不同类型和损伤部位颅脑外伤后CI患者的疗效确切,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并积极治疗颅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欧海荣梁仔李越覃木秀
关键词:颅脑外伤
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3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30d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的缺血灶大小。结果治疗7d后,三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也明显减少(P<0.05);但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依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缺血灶体积,挽救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文上康李越杨朔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局部亚低温依达拉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锥颅引流术的手术情况与术后恢复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手术情况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微创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时长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9.58±7.54)min、(13.8±2.1)d,对照组分别为(125.28±9.41)min、(19.5±3.5)d,观察组手术总时长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状况,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杨朔文上康覃木秀李越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锥颅手术情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