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玲

作品数:43 被引量:24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血管
  • 6篇卒中
  • 6篇急性
  • 6篇出血
  • 5篇动脉
  • 5篇脑出血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认知功能障碍
  • 4篇色谱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相色谱
  • 4篇脑出血患者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高压氧
  • 4篇出血患者

机构

  • 32篇南通大学第二...
  • 1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通市肺科医...

作者

  • 43篇李新玲
  • 19篇黄怀宇
  • 14篇朱连海
  • 14篇朱向阳
  • 11篇丁莉
  • 9篇陆珍辉
  • 7篇邵良
  • 7篇周永
  • 7篇曹志勇
  • 6篇郭啸鸣
  • 6篇凌卓敏
  • 5篇戴杰
  • 5篇黄国祥
  • 5篇李嘉
  • 5篇李炳源
  • 4篇汪芳
  • 4篇董政协
  • 3篇汪志峰
  • 3篇李燕
  • 3篇顾承志

传媒

  • 6篇卒中与神经疾...
  • 5篇南通大学学报...
  • 4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Cystatin C浓度监测颅内高压患者早期肾损害
2007年
目的:探讨颅内高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浓度对监测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有颅内高压症状的患者337例,进行Cystatin C、BUN及Scr的分组检测,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结果:Cystatin C与BUN、Scr呈正相关,且Cystatin C对发现早期肾损害较BUN、Scr更敏感。
李新玲周永黄怀宇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颅内高压肾损害
地塞米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NF-α和IL-1β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asone DEX)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改良Nagasawa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个组(n=10),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DEX注射液小剂量治疗组、DEX注射液中剂量治疗组、DEX注射液大剂量治疗组。各组大鼠分别在脑缺血2h再灌注60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DEX注射液各治疗组的此两项指标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1)。②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血液的TNF-α、IL-1β等生化指标的含量较假手术组均有升高(P<0.01),而DEX注射液各治疗组以上生化指标的含量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DEX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级联性表达。
李新玲周永黄怀宇
关键词:地塞米松注射液
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的干预治疗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ic signals,MES)的影响。方法选择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检测MES。结果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比较,治疗组微栓子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分别为28例和21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72.4%vs 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ES阳性例数分别为27例和13例,治疗组MES阳性率仍低于对照组(44.8%vs 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4d与治疗7d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14d与治疗7dME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指标异常。结论达比加群酯能显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MES。
朱连海黄怀宇顾承志李新玲汪芳
关键词:卒中抗凝药血小板计数血栓形成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本院2017年1-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成2组,治疗组于住院期间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并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入院时行NIHSS评分、MoCA评分.随访6个月,剔除再发脑梗死、死亡、失访病例4例,共纳入研究90例,每组45例,再次行NIHSS评分、MoCA评分,并行mRS评分.2组一般资料及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 2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后6个月治疗组NIHSS洋分、转归良好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vs 48.9%,P<0.05)、病后6个月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1.52 vs26.2 ±1.95,P<0.05).高压氧治疗组患者脑梗死6个月后视空间/执行功能与记忆力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4,5)vs 4(4,4),P<0.05;4(4,4)vs 4(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OR=0.711,95% CI0.556 ~0.910,P=0.007)、同型半胱氨酸(OR=1.271,95% CI1.015 ~ 1.591,P=0.037)及脑白质疏松(OR=2.854,95% CI 1.327 ~6.147,P=0.007)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是否选择高压氧治疗并非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病后6个月的转归影响不大,但能显著降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提高视空间/执行功能与记忆力.
陆珍辉李新玲丁莉丁妹李嘉朱连海
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与血管性眩晕相关性
2022年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Nε-羧甲基赖氨酸(CML)、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与血管性眩晕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4例AS合并血管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原则纳入同期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AS未合并血管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ML水平、血浆sCD40L水平,分析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与血管性眩晕关系。结果AS合并血管性眩晕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清CML水平、血浆sCD40L水平及水平变化均高于AS未合并血管性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患者治疗前血清CML水平(OR=1.034,95%CI:1.009-1.060)、治疗3个月血清CML水平(OR=1.051,95%CI:1.021-1.081)、治疗3个月内血清CML水平变化(OR=1.333,95%CI:1.049-1.693)及治疗前血浆sCD40L水平(OR=1.025,95%CI:1.012-1.039)、治疗3个月血浆sCD40L水平(OR=1.040,95%CI:1.021-1.059)、治疗3个月内血浆sCD40L水平变化(OR=1.177,95%CI:1.079-1.284)均是血管性眩晕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发现,AS患者治疗3个月内血清CML及血浆sCD40L水平变化单项及联合预测血管性眩晕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7、0.876,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0.80),cut-off值分别取16.370 ng·mL;、22.790 pg·mL;时可以获得最佳预测效能。结论AS患者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变化与血管性眩晕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可将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变化作为血管性眩晕发生的预测指标。
邵良郭啸鸣曹志勇朱向阳李新玲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眩晕可溶性CD40配体
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担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01-2019-03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BAD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mRS)评估患者9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以mRS>2分为预后不良。收集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应用3.0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弥散加权成像、磁敏感成像、血管成像)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CSVD影像学总体负担评估,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可以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BAD患者121例,男69例(57%),女52例(43%),年龄49~81(64.97±7.34)岁,NIHSS评分(7.10±2.12)分。其中预后良好组73例(60.3%),预后不良组48例(39.7%)。预后不良组高血压占比高于预后不良组[81.2%对73.9%,χ^2=2.954,P<0.05];预后不良组基线收缩压高于预后良好组[(156.6±25.4)mmHg对(145.3±28.5)mmHg,t=2.602,P<0.05];预后不良组空腹血糖高于预后良好组[(7.52±2.64)mmol/L对(6.11±2.32)mmol/L,t=2.965,P<0.05];预后不良组CSVD总体负担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56±0.62)分对(1.48±0.93)分;t=-13.669,P<0.05]。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SVD总体负担的评分与BAD患者的预后(OR=3.126,95%CI 1.289~10.783;P<0.05)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CSVD总体负担是影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BA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曹志勇黄国祥李新玲朱向阳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与日间嗜睡及卒中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日间嗜睡的影响,以及两者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13例)与对照组(n=113例)。观察组住院期间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于入院第2天排除相关禁忌证后开始,每天1次,共10次;对照组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入院时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第3天、出院当日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随访2年。比较2组急性期日间嗜睡情况、6个月临床转归及2年卒中复发情况,日间嗜睡患者与无日间嗜睡患者6个月临床转归及2年卒中复发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17例,其中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12例,失访9例。观察组发病前PSQI评分、入院时ESS评分及日间嗜睡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ESS评分及日间嗜睡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0,2)vs.3(1,6),P<0.05;5.7%vs.24.1%,P<0.05]。日间嗜睡是急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转归不良[入院ESS评分(OR=1.164,95%CI 1.044~1.297,P=0.006)、出院ESS评分(OR=1.218,95%CI 1.056~1.405,P=0.007)]和2年内卒中复发(OR=51.872,95%CI 9.151~294.053,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是2年内卒中复发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139,95%CI 0.028~0.704,P=0.01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可改善日间嗜睡,并降低脑梗死后2年内的卒中复发率。
陆珍辉曹志勇郭啸鸣李新玲朱向阳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日间嗜睡转归远期预后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生物样品中儿茶酚胺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AtlantisC18反相色谱柱,成功地分离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物质。研究了儿茶酚胺在AtlantisC18和NovlepakC18柱的保留特性,比较了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辛烷基磺酸钠(B8)浓度对儿茶酚胺容量因子k'的作用,确认采用AtlantisC18柱分离儿茶酚胺,色谱条件优化空间更大,更适于复杂生物样品分析。色谱条件:AtlantisC18柱,电化检测,流动相:NaH2PO450mmol/L、柠檬酸钠50mmol/L缓冲液-乙腈(体积比为75∶25),检测限(S/N)在0.93~2.43pg以下,绝对回收率均≥98.5%,样品日内相对标准差<1.2%。方法精密、准确。
李炳源黄慧伟黄彦李新玲邱一华
关键词:儿茶酚胺类物质生物样品分析C18柱离子对试剂检测限
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法测试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仪与高效凝胶色谱柱,建立了高效液相凝胶色谱分析平台。利用其不同分子量分子在凝胶色谱中表现有不同的保留时间,使用了5种高分子单分散性标准品,根据其保留时间与分子尺寸关系,建立3次拟合校正曲线,快速、高效地获得高分子化合物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等多种平均分子量,指导了高分子合成方向,为高分子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使用了Shodex GPC K-804L8.0 mm×300 mm(A008096)刚性凝胶柱,流动相:氯仿;示差折光检测器,异丙醇稳定性测试,RSD=0.02%,3次拟合曲线,相关系数R=0.99998%,方法稳定可靠。
李新玲张铁斌季美娟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数均分子量
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4例CTS患者分成甲钴胺组28例、高压氧组26例和高压氧联合甲钴胺组28例,甲钴胺组予甲钴胺治疗,高压氧组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联合甲钴胺组予甲钴胺及高压氧协同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电生理检查.结果 治疗后,高压氧联合甲钴胺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P<0.05),CMAP潜伏期(BML)低于治疗前(P<0.05);甲钴胺组治疗后[(30.22 ±3.18) m/s]正中神经SCV高于治疗前[(29.54±2.61) m/s](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SCV、MCV高于治疗前(P<0.05);高压氧组、高压氧联合甲钴胺组正中神经SCV、CMAP波幅较甲钴胺组明显提高(P<0.05);高压氧联合甲钴胺组正中神经SCV较高压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CTS效果显著.
朱连海丁莉李新玲陆珍辉凌卓敏
关键词:高压氧腕管综合征甲钴胺神经电生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