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娟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市金陵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共性中凸显个性 严谨中透射活力——亲历感受英国中学理科教学的特色
- 2009年
- 人们常说,英国——诺贝尔奖梦想者的天堂。它的国土面积不足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万,却已诞生了10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排名为世界第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科学奖项,包括世界有名的青霉素发明者、DNA发现者等。英国为什么会取得这样令世人羡慕的成就?是什么造就了英国教育的成功?中英两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差异在哪里?也许有不少教育界的同行、朋友与我有着同样的不解之惑和探寻之梦。
- 李惠娟
- 关键词:英国教育理科教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透射
- 氧化—还原反应的循环复习教学模式
- 1997年
- 李惠娟
- 关键词: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教学模式亚甲蓝思考题
- 在自然中激发灵感 在传承中寻求创新——“缩聚反应”的教学设计及案例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什么阿基米德洗澡能洗出个浮力定律,而我十几年来洗澡却只洗出了许多个肥皂泡泡?”这是一位高一学生在一次关于创造力主题演讲时以自嘲的口吻提出的发人深省的问题。面对这样沉重的拷问,作为一个教师难以置之事外,我们的内心也常常陷入思考:教育的本源在哪里?教育的路途应怎样走?我们日常的教育如何才能顺应学生的天性,激活他们的灵性?
- 李惠娟邹正
- 关键词:教学设计缩聚反应传承灵感高一学生
- 让学生智情并驱被引量:1
- 2004年
- 运用脑科学研究的结果 ,人的左脑负责智 ,右脑负责情 ,以此把人分为逻辑型和直观型。逻辑型人在处理事物时 ,强调道理 ,注意理性 ,而直观型人在处理事物时 ,运用感官进行直观感觉。因此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智情并驱 ,才能使学生不仅直觉事物表象 ,而且能理解事物内部深层 ,把握其本质。《让学生智情并驱》一文较细致地阐明了这一观点。
- 李惠娟
- 关键词:教育者化学教学教学实践
- 精题妙解——终态求解法
- 1993年
- 在化学选择题中,常出现一些反应复杂、数据繁多的计算题。如果循规蹈矩去求算,势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学生常心烦意乱而半途放弃。在此介绍一种解题妙法——终态求解法。即不管中间过程,只须抓住最终状态,研究最终组成成分,其中有多少阴阳离子?它们之间有何关系?很快建立关系,解决问题,不妨看看下面几例: 例1.在铁和氧化铁混和物15克中,加入稀硫酸150毫升。能放出H21.68升(S、P、T)。
- 李惠娟
- 关键词:终态求解法稀硫酸计算题
- 《NO_x的功与过》教学设计
- 2001年
- 李惠娟
- 关键词:教学设计化学教学氮氧化物
- 教育应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被引量:3
- 2010年
-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大会于2009年10月30日-31日在江苏南京举行,国家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走进一线课堂听课。此文正是陈副部长听的南京市金陵中学李惠娟老师的“有机合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案例。陈副部长对李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灵动而充实的课堂教学极为赞赏。她深有感触地说:“对我们听课者而言,听课是一种享受!对学生而言,上课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启迪。对授课者而言,教师讲课绝不是照本宣科。
- 李惠娟邹正
-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 “尿不湿及其活性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被引量:1
- 2010年
- 1设计思想绿色高吸水树脂是人教版新教材《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最后一节"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内容,单纯作为科普介绍课堂易显单调而空洞,作为绿色高吸水树脂的代表物——尿不湿,
- 徐守兵李惠娟
- 关键词:教学设计活性成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吸水树脂化学基础
- 改变焦距看风景——“沉淀溶解平衡的综合复习应用”教学设计案例被引量:3
- 2010年
- 瑞士化学诺贝尔奖得主薇蕾娜·施坦纳在她的《10倍学习法》一书中曾这样形象地写道:“如果说变换视角是找到一条穿越学习内容风景线的新路径,那么改变焦距就是从观察这一风景中的某个地方的草叶尖儿转变到鸟瞰整个地域的大全景,然后又把镜头拉回去。”在学习中“变换视角”与“改变焦距”看风景,相当于要实现细节与全貌、表面与内层、结果与成因、演绎与归纳、发散与收敛、眼前与以往、课本与现实等相互间的多向转换。当然,在头脑中将知识、思想从细节到全貌地变焦比用摄影镜头改变焦距要困难得多。
- 李惠娟邹正
- 关键词:风景线焦距综合复习教学
- 让硅担当起不可或缺的角色——硅的教学设计案例被引量:5
- 2009年
- 一、教学背景和意图
也许在不少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中,硅在中学化学的元素化合物板块中所占的地位无足轻重,其教学内容空洞,现成资源稀缺或是素材难以加工,特别是缺少能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的体验活动,教学过程大多轻描淡写,学生对所学知识如同过眼烟云。诚然,站在新课程、新时代的背景下看这样的教学是不恰当的。
- 李惠娟
- 关键词:教学背景硅元素化合物中学化学资源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