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性疾病
  • 5篇肝素
  • 5篇感染性
  • 5篇感染性疾病
  • 4篇新生儿
  • 4篇抑制物
  • 4篇途径抑制物
  • 4篇组织因子途径
  • 4篇组织因子途径...
  • 3篇川崎
  • 3篇川崎病
  • 2篇性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生成
  • 2篇血小板生成素
  • 2篇炎性细胞
  • 2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机构

  • 12篇成都市儿童医...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四川省第四人...

作者

  • 12篇李丹
  • 10篇周敏
  • 9篇李晓静
  • 8篇李晓辉
  • 6篇史宏
  • 6篇李晋蜀
  • 5篇徐鸣
  • 5篇冉丛兰
  • 4篇周开宇
  • 4篇蔡晓燕
  • 2篇张冠兰
  • 2篇包承鑫
  • 2篇李蕙
  • 1篇姜春
  • 1篇冉从兰
  • 1篇周开宁
  • 1篇李世均
  • 1篇张冠南
  • 1篇黄伟哲
  • 1篇杨默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儿科药学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IVIG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及免疫机理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血中细胞因子水平 ,证实患毛细支气管炎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观察不同剂量IVIG治疗毛支的疗效。方法 毛支患儿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 1组 [IVIG 5 0mg/(kg·d) ,2d +抗感染 +吸氧 ] ,治疗 2组 [IVIG 2 0 0mg/(kg·d) ,2d +抗感染 +吸氧 ] ,对照组 (抗感染 +吸氧 )。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IL -6)、IgE水平 ,并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1组、2组用药后IL -2水平升高 ,IL -6水平降低 ,IgE水平降低。对照组与治疗组间两两比较P <0 0 5 ,有显著差异 ,治疗组间比较P >0 0 5 ,无显著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在RSV所致毛支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IVIG不仅直接杀伤病毒 ,对恢复T细胞功能及正常细胞因子网络都有重要作用 ,且小剂量即有效。
徐鸣吴平李晓静史宏周敏李丹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细胞因子IVIG治疗
214例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医院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14例患儿中,6月龄以下占12.62%,6月龄以上占87.38%;农村患儿占61.21%,城市患儿占38.79%;轻度贫血占56.54%,中度贫血占38.79%,重度贫血占4.67%;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者占29.44%;足月儿占89.25%,早产儿、双胞胎占10.75%;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血清铁下降者49.06%,铁蛋白下降者56.07%,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升高者33.33%;184例(85.98%)患儿以伴发疾病入院。结论婴儿缺铁性贫血高发于出生后6~12个月,农村儿童较城市儿童多见,母乳喂养但未按时添加辅食是贫血的主要原因;缺铁性贫血易被忽视,多以伴发疾病就诊;针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预防和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李蕙周敏曹雪梅徐鸣李丹史宏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并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35例患儿中20例与感染相关(57.1%),尤其是EBV感染诱发。其他原因4例(11.4%),原因不明11例(31.4%)。临床表现发热34例(97.1%),肝肿大31例(88.6%)、脾脏肿大23例(65.7%),淋巴结肿大14例(40.0%)。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其中贫血31例(88.6%),血小板降低27例(77.1%),白细胞降低18例(51.4%)。肝功能异常(100%),高三酰甘油血症13例(37.1%),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4例(40.0%),血清铁蛋白增高15例(42.8%),骨髓涂片找到噬血细胞33例(94.3%)。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显示Hb〈30g/L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病死率高。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早期化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李蕙周敏徐鸣李丹蒋永梅史宏
关键词:儿童
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李晓静李晓辉李晋蜀周开宇李丹周敏冉丛兰张冠兰姜春
关键词:肝素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炎性细胞因子
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影响的观察
2003年
目的:观察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2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在使用肝素前和使用肝素后30~45分钟、6小时血浆TFPI的变化,并与患儿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文献进行比较。结果:患儿治疗组使用肝素后30~45分钟血浆TFPI水平明显增高(t=3.953,P<0.001),6小时血浆TFPI又几乎降至用药前水平(t=0.141,P<0.05)。结论:新生儿对肝素的反应与成人不同。
李晓静蔡晓燕李晓辉包承鑫周敏李晋蜀李丹周开宇
关键词:肝素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川崎病血小板升高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3、白介素6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生成素(TPO)、白介素3(IL-3)、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探讨KD血小板升高的机制。方法川崎病患儿35例,正常对照儿童25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PO、IL-3和IL-6水平。结果KD患儿急性期PLT数量有所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PLT增高明显(P<0.001)。KD患儿急性期血清TPO、IL-3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及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V在急性期也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相关分析显示,KD患儿血小板计数与TPO、IL-3、IL-6水平呈负相关,MPV与TPO和IL-6水平呈正相关。结论KD急性期血清细胞因子TPO、IL-3、IL-6等水平的升高可能是恢复期血小板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史宏李晓辉周敏李晓静徐鸣李丹冉丛兰
关键词:川崎病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不同时间治疗川崎病的对照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IVIG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治疗急性川崎病 (KD)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急性KD病人按病程≤ 7d和 >7d分成两组 ,进行配对统计比较表现及预后。结果 :IVIG≤ 7d组总的发热时间短 ,临床症状改善快 ,但用药后持续发热时间长于IVIG >7d组。结论 :两种IVIG用法都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指出只要有急性KD症状 。
李世均李丹
关键词:川崎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损害
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炎性细胞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作用的研究
李晓静李晓辉蔡晓燕包承鑫李丹周开宇李晋蜀周敏冉从兰张冠兰
该项目探讨了肝素的抗炎作用、肝素对TFPI影响及对新生儿与成人的差异。结果显示:患儿治疗组在使用肝素后IL-6、IL-8、TNF-α明显受到抑制;TFPI在用药后30~45MIN明显增高,其增高的幅度较成人低,与成人不同...
关键词:
关键词:肝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肝素对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浆TNF-α、TFPI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通过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血浆水平影响 ,探讨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 6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3 0例。治疗组选用肝素钙 ,按5 0U/kg一次给药 ,分别于应用肝素前和用后 3 0~ 45min、6h ;对照组第 1次和第 2次抽血时间间隔 6h ,从桡动脉采血 ,用双抗酶联免疫吸附夹心 (ELISA)法检测血浆TNF -α、TFPI水平。结果 对照组前后两次血浆TNF- α及TFPI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 5 )。治疗组用肝素后 3 0~ 45min、6hTNF α值明显降低 ,与用药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性 (P <0 .0 1)。用药后 3 0~45min及 6h相比两者值无明显差异。用肝素后 3 0~ 45minTFPI与用药前比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 6h时回到原来水平。结论 肝素可通过对TNF -α的下调和对TFPI的上调而达到抗炎作用。对TNF- α的作用更为持久 ,而对TFPI作用较短暂。两者不成平行关系。
史宏李晓静李晓辉周敏李丹周开宇蔡晓燕冉丛兰
关键词:肝素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川崎病患儿血清IL-3、IL-6、TPO水平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与KD患儿急性期、治疗后恢复期血清IL-3、IL-6、TPO水平。结果①KD患儿急性期IL-3水平为248.93±126.00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148.20±45.26 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15.62±43.72 pg/ml相比,P<0.05。②急性期IL-6水平为230.20±118.52 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98.47±25.12 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68.33±22.63 pg/ml相比,P<0.01。③急性期TPO水平为337.5±117.77 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120.03±46.69 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09.12±53.89 pg/ml相比,P<0.01。④35例KD患儿中7例伴发CAL,28例无冠脉损害(NCAL)。CAL组IL-3水平为276.51±119.20 pg/ml,与NCAL组的213.58±108.75 pg/ml相比P>0.05;CAL组IL-6水平为262.67±119.20 pg/ml,与NCAL组的202.32±93.36 pg/ml相比P>0.05;CAL组TPO水平为406.85±138.78 pg/ml,与NCAL组的287.62±123.63 pg/ml相比,P<0.05。结论IL-3、IL-6、TPO在KD急性期水平增高,恢复期水平下降。提示:KD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增加。KD患儿伴CAL组的TPO水平明显增高,提示TPO的水平增高可能与冠脉损害有关,可做为KD患儿伴CAL的预测指标。
史宏李晓辉冉丛兰李丹徐鸣周敏李晓静李晋蜀
关键词:川崎病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促血小板生成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