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辉

作品数:41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14篇川崎
  • 14篇川崎病
  • 12篇血小板
  • 9篇免疫
  • 8篇血管
  • 8篇血管炎
  • 8篇免疫性
  • 8篇免疫性血管炎
  • 8篇巨核
  • 7篇性疾病
  • 7篇巨核细胞
  • 7篇核细胞
  • 6篇儿童
  • 5篇血液
  • 5篇肝素
  • 5篇感染性
  • 5篇感染性疾病
  • 4篇动脉
  • 4篇新生儿

机构

  • 39篇成都市儿童医...
  • 1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0篇香港大学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 2篇成都市第三人...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市第五人...
  • 2篇崇州市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1篇李晓辉
  • 23篇周敏
  • 20篇李晓静
  • 16篇李晋蜀
  • 13篇徐酉华
  • 12篇杨默
  • 10篇徐鸣
  • 8篇李丹
  • 5篇冉丛兰
  • 4篇周开宇
  • 4篇蔡晓燕
  • 4篇刘红
  • 4篇史宏
  • 3篇李瑞燕
  • 3篇钟佑泉
  • 2篇何亚薇
  • 2篇陈桂华
  • 2篇杨亚静
  • 2篇乔勇
  • 2篇张冠兰

传媒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血栓与止血学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四川医学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2006年中...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崎病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7年
川崎病是原因不明的全身性中小血管炎,以冠状动脉损害最为严重,已是目前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发现诸多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热程、初治时间等,其中,血液高凝状态与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相关性。该文主要就血液组分异常,包括血小板异常、凝血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方面对川崎病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周敏徐酉华李晓辉
关键词: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血液凝固血小板
16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临床分析
1996年
川崎病(V(?)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我国近年报道呈逐年增多趋势。该病15~25%伴有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已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儿童期主要后天性心脏病。 我院1986~1993年收治川崎病106例,资料完整有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64例;其中发现CAL病例16例。本文将16例CAL与48例无冠脉损害(NCA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探讨KD并发CAL高危因素。
李晓辉李晓静钟佑泉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显著性差异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
炎性介质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有关小儿喘息性疾病与炎性介质TXB_2、6-keto-PGF_(1α)、GMP-140的关系报道少见,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炎性介质检测甚少,GMP-140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国内报道亦少见。本文对小儿喘息性疾病进行了炎性介质的检测,探讨炎性介质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
杨亚静李晓辉
关键词:儿童哮喘炎性介质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例报告
1995年
病例1,女,6.5岁,因反复咯血,面色苍白6月加重1周入院。每次咯血伴有发热(T37.8~38.5℃),明显面色苍白,乏力,精神萎靡,持续5~10天症状逐渐缓解。先后院外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查体,轻度贫血貌,呼吸平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干湿鸣,心率106次/分钟,心脏无杂音。肝脏肋下未及,剑下1.5cm,脾肋下未及,无杵状指趾。
李晓辉钟佑泉徐鸣李晋蜀白美兰
关键词:肺含铁血黄素特发性沉着症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
川崎病GMP-140,TXB2,6-KPGF1α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川崎病GMP-140,TXB2,6-KPGF1α的研究李晓辉王瑞全钟佑泉李晓静李晋蜀徐鸣杨亚静邱东生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20%~25%有冠状动脉损害,已成为儿童期主要的后天...
李晓辉王瑞全钟佑泉李晓静李晋蜀徐鸣杨亚静邱东生
关键词:川崎病GMP-140TXB2
川崎病患儿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超抗原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超抗原,探讨KD的病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成都市儿童医院住院的7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KD患儿、42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IC)和48例健康儿童(HC)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肠毒素(SE)、A组链球菌菌壁多糖抗体(ASP)、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HSPA-Ag)和人A组链球菌抗原(HASP-Ag)。取KD组和IC组患儿的静脉血、咽分泌物及粪便做细菌培养。结果 KD组SPA和TSST-1分别为(1.93±0.35)μg/mL和(6.50±1.15)μg/mL,IC组SPA和TSST-1分别为(1.19±0.24)μg/mL和(6.78±1.03)μg/mL,HC组SPA和TSST-1分别为(1.27±0.29)μg/mL和(5.42±0.92)μ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E、ASP、HSPA-Ag、HASP-A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例KD患儿中血培养阳性8例(11.4%);咽拭子培养阳性4例(5.7%),粪培养阳性者0例;42例IC组中血培养阳性0例,咽拭子培养阳性1例(2.4%),粪培养阳性0例。KD组血培养阳性率较I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和TSST-1介导的超抗原反应与KD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尚未发现A组链球菌相关毒素在K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KD患儿的毒血症状较普通感染性疾病明显,认为细菌感染可能参与KD的发病。
李晓辉李瑞燕徐酉华李晋蜀
关键词:川崎病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超抗原
丹参酮Ⅱa对免疫性血管炎细胞因子和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27
2009年
本研究探讨丹参酮Ⅱa对家兔免疫性血管炎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后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应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病变。结果表明:急性期模型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细胞因子IL-6水平在各组之间尚未见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数目与IL-1β水平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血小板聚集功能则与IL-1β、TNF-α水平有关。丹参酮Ⅱa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各项指标的水平,并且其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当。两者均可以显著减轻炎症对血管的病理损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参与了血管炎发病机理,并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相关。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以及抑制血小板作用从而达到抗炎治疗、减轻病理损害的作用。
李晓静周敏李晓辉徐酉华刘红杨默
关键词:血管炎细胞因子血小板
川崎病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0年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但川崎病的病因仍不明确,多种细菌、病毒感染可能与川崎病的发生有关,以抗原或超抗原的形式引起机体的免疫激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川崎病的发生具有遗传易感性,且冠状动脉损害与炎症基因多态性有关。现主要从感染、免疫和遗传三方面对川崎病的病因学研究进行综述。
李瑞燕李晓辉
关键词:川崎病病因冠状动脉损害
一起暴发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某小学暴发的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大便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志贺菌监测、分离、鉴定依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共获得245份大便培养阳性病例完整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6例,女119例。结果发热、呕吐、腹痛、寒颤、里急后重是多数患儿的首发症状,男生的腹泻次数与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中性细胞比例,中性细胞绝对值,低血钾,大便常规白细胞构成比、红细胞构成比、脓细胞阳性率、隐血阳性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大便常规中吞噬细胞阳性率高于男生(P<0.05)。结论宋内志贺菌感染多呈不典型发作,部分临床特征有性别差异。
陈桂华邓建军陈昌辉朱渝乔勇李晓辉何亚薇李桦余华蒋虹张熔彭茜李运璧万朝敏
关键词:儿童
免疫性血管炎时IL-1β、IL-6、TNF-α与血小板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在免疫性血管炎中的变化及其与血小板数和功能的关系。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检测外周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活化标志Annexin V,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电镜观察血管病变。结果急性期模型组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细胞因子IL-6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由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标志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数与IL-1β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血小板聚集功能与IL-1β、TNF-α有关,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则主要与TNF-α相关。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IVIG不能降低血小板数和功能,但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两者均可明显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参与了血管炎的发生发展,并与血小板数和功能相关。抗血小板药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从而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达到治疗目的。
李晓辉周敏徐酉华徐鸣李晋蜀杨默
关键词:血管炎细胞因子血小板阿司匹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