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远
- 作品数:73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交通厅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整体移动式模板系统在地下联系通道中的应用研究
- 2008年
- 介绍了整体移动式模板系统在地下联系通道中的应用研究
- 徐文远郑民
- 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沥青混合料温度变异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对鸡-讷公路某段沥青混合料施工中温度的变异程度进行研究,通过对一辆运料车中的沥青混合料从拌和站到现场后,整车料及其摊铺、碾压整个过程的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温度变异的影响,从而提出减少温度变异对沥青路面影响的解决措施.
- 徐文远夏冬计伟帅
- 关键词:红外热像仪沥青混合料
- 一种基于红外与可见光融合的道路裂缝检测方法
- 一种基于红外与可见光融合的道路裂缝检测方法,它涉及一种道路裂缝检测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融合算法在特定场景下效果不佳,在复杂的背景、不同的天气条件或者在裂缝特征与周围环境特征相似时,仍然面临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
- 徐文远李帅纪泳丞李微
- 鹤大公路匝道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被引量:2
- 2011年
- 对鹤大公路(牡丹江—佳木斯)的11个匝道区内16个混合土样样品的表土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测试了不同土壤的土壤质地、pH值、含水率、有机质、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结果表明:鹤大公路整个研究路段匝道区内,土壤pH值都能维持在6.5~7.5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pH值;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在31%~58.73%,整个区段含水率变化很大,平均含水率为18.0%,应该种植一些抗旱植物;有机质质量分数维持在1%~3%之间,属于较缺有机质土壤,在恢复性设计时,可以考虑施用一些有机肥;铵态氮质量分数在2.13~103.1 mg/kg,土壤N含量差异较大,这与土壤类型有很大关系;速效磷质量分数较丰富,平均值维持在113.16 mg/kg,能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对磷的需求;钾含量较贫瘠,质量分数平均值仅为15.15 mg/kg,这与气候、土壤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 徐文远董春艳邵洪凯张喜军
- 关键词:表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
- 浅谈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对材料的要求
- 2000年
-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新型路面结构材料。本篇论文结合长白高等级公路施工中的实际情况,重点论述了SMA对材料的要求,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导施工。
- 徐文远刘红军
- 关键词: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稳定剂路面材料
- 用于建筑结构纤维布粘贴后加固工艺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结构纤维布粘贴后加固工艺的装置,属于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隔离层,隔离层用于粘贴到纤维布层外表面,隔离层外表面设有加固装置;加固装置包括拼接钢片,拼接钢片两端设有固定钢片,固定钢片自由端一侧...
- 纪泳丞李微徐文远
- 路基沉降多层监测结构及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路基沉降多层监测结构及监测方法,涉及路基监测技术领域,包括路基、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和多个剖面沉降监测装置,路基包括多个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层,剖面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剖面沉降管、测量探头和牵引绳,各土层中设置有一...
- 徐文远李珂珂王浩郑学文
- 文献传递
- 橡胶沥青混合料密实度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 2016年
- 通过马歇尔击实试验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胶粉参量、集料特性、击实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最大蜡封干密度、油石比和空隙率,得出影响橡胶沥青混合料密实度的因素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胶粉掺量对混合料密实度影响很小;对于龙嫩公路用混合料级配,通过优化级配来提高密实度的提升空间不大;集料吸水率对空隙率影响明显,吸水率增加1%时,混合料空隙率增大约2%;相同的马歇尔试件100次击实比75次击实空隙率减小了31%,改变击实方法空隙率仅改变了1.6%。
- 李文赛徐文远
- 关键词:道路工程橡胶沥青混合料密实度吸水率
- 鹤大公路匝道区土壤-植被系统恢复与景观建设研究
- 徐文远
- 该项目通过对鹤大公路匝道区系统的调查研究,结合开展室内试验测定,量化鹤大公路建设对匝道区土壤及植被破坏程度,以植物群落作为恢复单元进行筛选,筛选出的不同绿化植物以及不同的配置方式进行组合模式,编制鹤大公路匝道区备选植物名...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恢复技术景观建设公路
- 水泥砼路面板脱空理论分析
- 该文针对哈阿路面采集到的弯沉、取芯等有关数据,分析该路实际工作状态。阐述有限元分析计算混凝土路面的方法。用C语言编制了刚性路面有限元分析程序,并用该程序对哈阿公路进行分析。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用哈阿路的计算数据建立了路...
- 徐文远
-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弯沉有限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