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昌盛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生物地球
  • 2篇生物地球化学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流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态危害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物毒性
  • 1篇特征参量
  • 1篇盆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意义
  • 1篇潜在生态危害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作者

  • 7篇张昌盛
  • 5篇周杰
  • 3篇何文鸣
  • 3篇张全发
  • 2篇荆治国
  • 1篇顾静
  • 1篇赵景波
  • 1篇齐丽彬
  • 1篇杨林海
  • 1篇詹涛
  • 1篇程楠楠
  • 1篇宋友贵
  • 1篇吴峰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河岸带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及危害评价被引量:24
2011年
测定了金水河流域河岸带土壤部分重金属的全量和土壤水溶液的离子含量,运用污染指数和生态风险评价法对流域内土壤重金属进行评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漫滩V、Cr含量最高(130.89、363.29mg·kg-1),草地Ni、Pb、Ti、Mn、Zn、Cu含量最高(32.52、24.61、4378.09、1289.62、91.44、29.71mg·kg-1)。这主要是因为草地、漫滩能够有效吸附和沉积重金属,同时人类活动明显增加重金属生态危害。金水河流域河岸带土壤Cr、Pb、Zn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与此同时,河漫滩白浆化棕壤和钙质粗骨土碳酸钙含量高,对Pb、Zn有较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能够有效吸附和沉积重金属;河漫滩人类干扰较重,造成其重金属含量较高。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河岸带内重金属环境污染达到中、重度污染,生态危害等级为轻微到中等级别。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是减轻污染危害及增强土壤自净能力的重要措施。
何文鸣吴峰张昌盛张全发
关键词:潜在生态危害生物毒性生物地球化学
关中盆地表土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以关中盆地表土重金属为研究对象,结合样品实测数据,通过ArcGIS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及数理统计分析,研究关中盆地表土重金属(Cu、Zn、Pb、Cr、As、Ni)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城市化进程和地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盆地表土的Cu、Zn、Pb、Cr、As、Ni平均含量分别为29.85,82.40,30.90,65.29,11.78,30.16mg/kg。(2)由南向北,南部地区重金属含量总体高于北部,但As含量南部低于北部。Cu和Zn、Cr和Ni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3)在不同地貌部位,秦岭北麓山谷重金属含量最高,丘陵最低,平原、黄土塬沟谷居中。(4)从城乡分布看,城市化进程明显影响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城区为重金属空间分布的高值区,由此向周边辐射(例如:宝鸡、咸阳、西安、铜川,但渭南市除外),Cu、Zn、Pb、As均表现出由城区经城乡结合带向乡村衰减的过程,Cr城乡结合部>乡村>城区,Ni乡村>城乡结合部>城区。(5)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在城市,Cu、Zn、Pb、Ni含量,庭院绿地>道路绿化带>广场绿地,Cr道路绿化带>庭院绿地>广场绿地,As庭院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化带;在乡村,Cu、Zn、Cr在菜地含量最高,Pb在林地最高,As、Ni在农田最高;Cu、Pb、Cr在果园含量最低,Zn在农田最低,As、Ni在菜地最低。
张昌盛周杰荆治国程楠楠
关键词:关中盆地表土重金属
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矿物元素对河水的水质贡献率不相同。河水成分贡献主要来源于硅酸盐风化,在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不同空间位置矿物元素对河水水质贡献率方程为:YRiverwater=0.242+0.203 XRain+0172 XLitter+0.471 XSoilwater(r2=0.55)。(2)固-液相界面(土壤-土壤水溶液)离子交换过程拟合表明:离子交换过程符合二、三次曲线模型。(3)区域内碳酸盐岩含较少的Na+和K+,且受酸雨等影响。Na+在土壤-土壤溶液之间的分配行为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的趋势。土壤和枯枝落叶层HCO3-和TDS值均处于稳定的范围内。(4)输入性污染分析表明,流域内土壤基本表现出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表现出贫养化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恶化的极化趋势。人为活动输入污染物影响显著,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酸雨和干旱加剧了水溶液组成的变化。
何文鸣宋友贵张昌盛张全发
关键词:贡献率生物地球化学
渭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GIS技术将遥感数据和各种观测数据对渭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个流域12个月总的NPP平均值为473gC/(m2·a),空间分布特点是北部和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低,中部六盘山、子午岭和南部秦岭高;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NPP呈现为无植被地段61<草地376<农业植被440<灌丛483<森林692;(2)研究区NPP的积累期主要发生在4—10月份,其NPP占了全年NPP总量的90%;从季节来看,流域内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4个季节的NPP各占全年总量的20.34%,52.51%,22.66%,4.49%;(3)渭河流域NPP与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渭河流域NPP的2个重要影响因子。
周杰张昌盛解修平
关键词:渭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
调整特征参量的生态足迹新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在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最终能源足迹概念。即地球上消耗的能源最终由太阳辐射提供,而能源生态足迹就是消耗能源所需的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建成地面积。相应的,不再使用化石能源地概念。同时,将海洋提供的生态资源,纳入内陆居民人均生态承载力范畴。以西安市1997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本文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上述调整后的方法对10年间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传统生态足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赤字由1997年的1.07hm^2,逐渐增加至2006年的1.40hm^2,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况。而调整后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西安市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其人均生态盈余在1997年为0.64hm^2,至2006年为0.45hm^2。本研究调整原方法部分特征参量后,使生态足迹法更具前瞻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特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
荆治国周杰詹涛齐丽彬张昌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生态足迹
泾河泾阳段高河漫滩沉积与洪水事件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泾阳泾河高漫滩JYa沉积剖面的野外观察,128个样品的粒度、元素与化合物含量实验分析,以及历史文献对该区洪水的记载,研究了泾阳泾河高漫滩剖面沉积特征与洪水变化。结果表明,泾阳泾河高河漫滩沉积物发育良好,以粗粉砂、极细砂为主,各组分在整个剖面上变化明显,分辨率高,能够清晰地指示各次的洪水以及降水量的变化。JYa剖面分为18个沉积阶段,指示了1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和18个降水较多的年份。JYa剖面18个洪水沉积阶段的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第14层>12层>13层>8层>5层>1层>2层>4层>9层>3层>7层>6层>11层>10层>18层>15层>16层>17层。JYa剖面最上部第1层形成时的河床洪水深度约为4.56m,流量为4010m3/s。第14、12、13、8、5层形成时的河床洪水深度大于4.56m,流量大于4010m3/s。其余各层形成时的河床洪水深度应等于或小于4.56m,流量等于或小于4010m3/s。第14层推断为1841年的特大洪水沉积层,代表了高河漫滩沉积过程中洪水动力与洪水规模最大一次特大洪水事件,当时张家山水文站洪峰流量为18700m3/s。沉积物粒度细,元素Mn、Cu和化合物Al2O3、Fe2O3、K2O含量高,元素Ba含量低,指示沉积时洪水强度小,洪水位低,降雨量少。沉积物粒度粗,元素Mn、Cu和化合物Al2O3、Fe2O3、K2O含量低,元素Ba含量高,指示沉积时洪水强度大,洪水位高,降雨量多。在这18次洪水中,同一次洪水沉积层内形成了两个以上薄层的元素和化合物含量、粒度成分的微小变化,指示多数期次的洪水发生时期可能有两个以上洪峰出现。泾阳泾河高漫滩第14、12、13、8、5、1层洪水沉积反映了泾河全流域性的年降水增加或较大范围年降水量增加,且年降水量至少达到800多毫米。
顾静周杰赵景波杨林海张昌盛
关键词:洪水事件气候意义
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土壤常量元素迁移模式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研究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土壤无机物风化与有机物分解代谢相互关系,揭示研究流域尺度范围内常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空间分异的主驱动因子。通过野外调查与取样、实验室样品检测和空间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的研究结果:(1)金水河流域的土壤风化已基本完成早期阶段的去Ca,Na风化阶段,进入K风化阶段;(2)土壤风化内外因素(如,土壤母质、矿物结构、温度、降水、风和重力等)作用下形成了明显的空间差异,流域内属于典型的林下有机质积聚过程,土壤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风化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强;(3)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有机质分布模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农田耕作层和森林枯枝落叶层的有机质减少,土壤腐殖酸的减少影响土壤矿物风化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农业持续发展形成负面的影响。流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森林植被及枯枝落叶层对土壤涵养水分有着重要意义。
何文鸣周杰张昌盛张全发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汉江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