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利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盘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光学相干
  • 2篇病变
  • 1篇动脉炎
  • 1篇断层扫描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性
  • 1篇炎性
  • 1篇原发病
  • 1篇原发病灶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正压通气

机构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7篇张利
  • 5篇王志军
  • 3篇赵通
  • 2篇陈术
  • 2篇孙心铨
  • 2篇陈酉
  • 1篇张红松
  • 1篇曾庆
  • 1篇王涛
  • 1篇王旭
  • 1篇陈宜
  • 1篇严钰洁
  • 1篇王鹰雷
  • 1篇谭召
  • 1篇张国强
  • 1篇李刚
  • 1篇陈刚
  • 1篇张斌
  • 1篇李爱红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第六届全国针...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CRVO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的患者28例(28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对患者进行治疗,至少随访1 a。记录患者历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以及联合治疗前后注药次数、注药间隔时间,观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后的注药次数为7.8±4.2,与联合治疗前(13.5±6.1)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联合治疗后注药间隔时间为(8.8±4.5)周,与联合治疗前(4.9±2.6)周相比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初诊时患者CMT为(599.56±302.41)μm,在联合治疗前降低为(498.13±415.64)μm,联合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至(279.88±152.83)μm,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后患者CMT,与初诊时以及联合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初诊时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较联合治疗前提高不明显(P=0.093)。联合治疗后,28眼中有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最高为34.00 mmHg(1 kPa=7.5 mmHg),局部滴用降眼压药物(最多不超过3种)后均可控制。治疗后,22眼自身晶状体患眼均未观察到明显白内障进展;所有患眼均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筋膜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顽固性黄斑水肿疗效较好且较安全,能减少注药次数,延长注药间隔时间。
赵通张利尹玥汤砚王志军
关键词:黄斑水肿曲安奈德
针灸配合按摩治疗颈性头痛103例
颈性头痛是指因颈部有关软组织,包括骨骼、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结构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所引起的头痛,其临床表现为头跳痛、灼痛、刺痛、钝痛、胀痛或牵拉痛;位于枕部、枕下部、顶枕部、额顶部或前额眶上部;多为单侧头痛.可伴...
王旭张利王鹰雷王涛
关键词:颈性头痛针灸疗法按摩疗法中医治疗
文献传递
视神经炎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损伤演变过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视神经炎患者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GCC)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眼科诊断为视神经炎且规律复诊的患者11例(11只眼),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0.4±14.1)岁.分析患者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结果,观察mGCC和pRNFL随病程进展的变化特点及与视力、视野的对应关系.结果 11只视神经炎患眼发病初期(亚正常眼期)视力下降、视野异常,OCT检查结果可见mGCC和pRNFL肿胀,表现为厚度正常高限或部分超出高限;3周左右进入分离现象期,mGCC变薄,pRNFL仍然肿胀;6~8周后进入萎缩期,mGCC和pRNFL均变薄.经过治疗视力和视野较初发期均可好转,但无法恢复至原有水平.结论 视神经炎患者随病程进展mGCC和pRNFL厚度改变不尽相同,OCT可以探测到这些改变,进而为探讨视神经炎的治疗和结构改变提供基础.
严钰洁张利王志军李爱红孙心铨
关键词:视神经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盘神经纤维
无创正压通气与静脉内给氧治疗重危SARS36例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重危SARS患者临床病程特点 ,并探讨对重危SARS患者的抢救性治疗新方法和途径。方法 收集 2 0 0 3- 0 3- 19~ 0 4 - 30急诊SARS病区 10 8例病例 ,其中肺部一侧炎变 >1/ 2或 (和 )双侧炎变 >1/ 3患者 36例 ,发生呼吸困难 ,手指血氧饱和度 <90 % ,PaO2 <80mmHg ,使用面罩正压通气 (CPAP)治疗 ;在手指血氧饱和度 <85 % ,PaO2 <70mmHg时加用静脉内滴注过氧化碳酰胺 (静脉内给氧 )治疗 ,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病历资料中 ,设对照组使用CPAP治疗重症SARS患者 17例 ,死亡 5例 (2 9 4 1% ) ;实验组使用CPAP和静脉内给氧治疗 19例 ,死亡 2例 (10 5 3% ) ,两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SARS的病理组织学是以弥漫性肺泡损害特点 ,19例患者使用静脉内给氧前 ,手指血氧饱和度平均 (78 2 5±6 38) % ,PaO2 平均 (6 4 35± 12 71)mmHg;连续使用静脉内给氧 72h以上 ,手指血氧饱和度平均 (91 4 2± 6 13) % ,PaO2 平均(98 2 6± 2 0 32 )mmHg ,前后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 ,提示重症SARS患者肺泡气血交换障碍时 ,静脉内给氧能快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及PaO2 。结论 使用CPAP和静脉内给氧治疗 ,能够明显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提高血中氧和血蛋白浓度 ,快速提升PaO2 ,达到救治重危SASR患者成?
曾庆李刚谭召张国强陈刚张斌张利
关键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无创正压通气静脉内给氧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急性期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特征。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首次确诊为NAION且接受OCTA检查的13例(13眼)患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由两位医师分别定性分析OCTA中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信号中的低信号区,并分区。将分区的结果与en face OCT、视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患者均至少随访1个月。结果急性期NAION患眼的视盘OCTA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水平的低信号区可分为视盘本身部位、视盘水肿部位和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3个区域。13眼中,10眼首次就诊时出现3个低信号区,2眼在第2次就诊时出现3个低信号区,1眼仅出现视盘本身部位和视盘水肿部位的低信号区。其中,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的低信号区与视野缺损关系密切,对应比例达91.6%,该低信号区平均出现时间为发病后19.9 d。随访期内,9眼沿神经纤维方向延伸部位的低信号区出现神经纤维层萎缩。结论NAION患者急性期的视盘周围脉络膜层面的血流信号可以通过OCTA提示神经纤维层水肿、消退以及萎缩的变化过程。
巩迪张利赵通尹玥王志军陈宜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玻璃体切割术后原发病灶变化及视网膜下出血吸收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治疗PCV造成的玻璃体出血后视网膜下自然出血吸收和药物治疗的变化及在出现情况.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玻璃体切割治疗PCV造成的玻璃体出血13例13眼.男性7例、女性6例.13例中4例玻璃...
陈术王志军张利张红松陈酉赵通严玉洁孙心铨
经结膜无缝线两切口硅油取出手术视频交流
硅油取出手术,是眼科常见的手术种类之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仍然是切口球结膜,建立灌注系统和经巩膜切口抽出硅油并检查眼底或进行眼内其他操作。本交流的目的,是通过手术视频交流在23G Trocar灌注系统下经结膜无缝线20G两切...
张利陈酉陈术王志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