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波作用于兔头部皮肤后损伤效应和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超声波作用于兔头部皮肤后损伤效应和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俞世勋郭民霞高敬龙杨素英孙玉珍李彦玲超声波在传导过程中总声能的损失称为衰减,其中损失的一部分变为热能,即热传导吸收〔1〕。不同的超声波剂量和类型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不同的热能,局部组织吸收后产生的损...
- 俞世勋郭民霞高敬龙杨素英孙玉珍李彦玲
- 关键词:创伤超声波疗法温度
- 超声波对兔血、脑肝匀浆中 GPT 含量的影响
- 1997年
- 超声波对兔血、脑肝匀浆中GPT含量的影响△俞世勋1高敬龙1郭民霞1杨素英1孙玉珍1李彦玲1国内自70年代起用超声波治疗各种脑部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脑部被一些学者视为超声波治疗的禁区,关于超声波治疗在脑部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也存有一定的争议。本研究...
-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杨素英孙玉珍李彦玲
- 关键词:脑疾病超声波治疗脑匀浆肝匀浆GPT
- 超声波对兔脑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ATP酶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1997年
- 超声波对兔脑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ATP酶含量的影响俞世勋1高敬龙1郭民霞1杨素英1孙玉珍1李彦玲1近年来对亚分子生物学范畴的自由基在细胞损伤时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有关缺血与再灌注过程中自由基导致细胞损伤的报导颇多,但有关自由基在超声波脑损伤...
-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杨素英孙玉珍李彦玲
- 关键词:颅脑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ATP酶超声波疗法
- 动物颅骨对超声波的吸收率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通过测定活体动物颅骨对不同剂量超声波的吸收情况,探讨超声波治疗颅脑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剂量。方法:选用不同强度的超声波作用于家犬、家兔颅骨外,测定颅内接收声头的剂量,数字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剂量的超声波通过家犬、家兔颅骨后平均吸收率脉冲波分别为76.1%与79.0%;连续波分别为75.9%与77.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量率平均为22.8%。结论:不同剂量的脉冲与连续超声波通过动物颅骨后吸收近似线性变化,无增减效应,作用于颅内的治疗剂量基本稳定。
- 俞世勋郭民侠杨素英高敬龙李彦玲孙玉珍
- 关键词:颅骨超声波治疗吸收率动物实验颅脑疾病
- 超声波对新西兰白兔脑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和方法采用1.25~2.0W/cm2的脉冲与连续超声波作用于新西兰白兔头部,观察其对脑组织的损伤情况,探讨其安全剂量范围。结果1.5~2.0W/cm2的超声波对局部组织损害明显,病理检查示有脑膜血管扩张、出血,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损伤断裂,尼氏作减少,而1.25W/cm2的脉冲波则无上述变化,对脑组织无损伤。结论用1.25W/cm2剂量的超声波治疗颅脑疾病是安全的。
- 俞世勋郭民霞高敬龙杨素英孙玉珍李彦玲
- 关键词:脑损伤病理超声波诊断脑血管疾病
- 尼麦角林治疗老年人慢性脑功能不全被引量:3
- 1993年
- 对40例慢性脑功能不全者(男38例,女2例;年龄72±7a)采用尼麦角林片剂,10mg,tid,空腹口服治疗,1mo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0%,其中,对脑动脉硬化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脑缺血发作所引起的症状改善明显,而对原发性老年性痴呆或混合性痴呆引起者效果较差。
- 俞世勋郭民霞杨素英孙玉珍李彦玲高敬龙
- 关键词:尼麦角林脑动脉硬化
- 超声波对新西兰白兔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7
- 1992年
- 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及显微摄影技术,观察超声波对新西兰白兔微循环的影响。提示0.5~1.0W/cm^2的脉冲超声波,对新西兰白兔耳、脑,肠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以血流速度加快最为显著,其次为微血管的扩张及侧枝循环的建立。机理可能与超声波的机械、温热而产生理化效应有关。本结果为超声波治疗脑血管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 俞世勋高敬龙郭民霞郭民霞孙玉珍杨素英
- 关键词:微循环超声波疗法脑血管疾病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与多发梗塞性痴呆被引量:3
- 1992年
- 通过4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SAE)的CT特征和痴呆程度的对照分析。对本病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SAE为多发性脑梗塞的病理类型之一,阐明了SAE和MID为两个相互交叉概念的新观点;讨论了SAE性痴呆与大脑损害部位和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认为SAE性痴呆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别于阿尔采莫氏病型痴呆(SDAT)。不是大脑皮质的严重萎缩,而是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等白质损害。其损害的范围和程度与痴呆的程度成正相关。
- 高敬龙俞世勋孙玉珍
- 关键词:白质脑病痴呆脑萎缩老年人
- 老年人脑梗塞后抑郁症22例临床分析
- 1999年
- 临床资料 1994年至1997年我科共收治老年人脑梗塞(包括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0例,均经头颅CT扫描或MRI检查确定诊断。其中老年人脑梗塞后发生精神障碍者22例,占本组老年人脑梗塞病例的27.5%,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0.5岁。 22例老年人脑梗塞后精神障碍患者中符合DSM-Ⅲ-R抑郁症诊断标准者20例,占本组病例发生精神障碍者90.9%。其中属轻型者7例,
- 孙玉珍李彦玲杨素英
- 关键词:老年人脑梗塞并发症抑郁症
- 小剂量超声波治疗实验性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1
- 1992年
- 采用自身血制成家犬实验性脑出血模型,观察小剂量、脉冲移动法超声波治疗时,血肿侧皮层脑组织及对侧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光镜下超声组和对照组的病理形态变化均为轻度脑水肿。电镜下皮层神经细胞、神经纤维、神经突触的病理变化及小血管的渗出性改变等,超声组均比对照组轻。说明了本研究采用的0.5~1.0W/cm^2的脉冲超声波移动法治疗脑出血,对脑组织无损害,该法是安全的。
- 俞世勋高敬龙孙玉珍杨素英郭民霞李彦玲
- 关键词:脑出血安全性超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