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振海

作品数:102 被引量:4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细胞
  • 32篇骨髓
  • 28篇骨髓瘤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23篇多发
  • 23篇多发性
  • 23篇多发性骨髓瘤
  • 19篇疗效
  • 18篇急性
  • 16篇血小板
  • 12篇淋巴
  • 10篇多发性骨髓瘤...
  • 10篇血小板减少
  • 10篇化疗
  • 9篇蛋白
  • 8篇血液
  • 8篇造血
  • 8篇输血
  • 8篇硼替佐米

机构

  • 99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血液中心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卫生厅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卫生局

作者

  • 102篇周振海
  • 74篇李娟
  • 39篇罗绍凯
  • 35篇郑冬
  • 27篇童秀珍
  • 21篇苏畅
  • 21篇刘俊茹
  • 20篇李小银
  • 17篇王荷花
  • 16篇邹外一
  • 14篇许多荣
  • 13篇彭爱华
  • 13篇洪文德
  • 12篇黄蓓晖
  • 10篇任俊
  • 10篇林静霞
  • 10篇谷景立
  • 8篇原耀光
  • 7篇李幼姬
  • 7篇潘倩影

传媒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6篇现代医院
  • 6篇广东省医学会...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第12届全国...
  • 3篇癌症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新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第13届全国...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5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10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合并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预后因素分析
<正>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27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念珠菌败血症中23例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
童秀珍李娟罗绍凯彭爱华张国材许多荣周振海郑冬邹外一张祥忠苏畅
文献传递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细胞分泌B细胞活化因子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细胞(MoDC)分泌的B细胞活化因子(BAFF)特点,以及MoDC对B细胞增殖的作用,了解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动态研究10例慢性ITP患者,ELISA法检测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有效后血清及MoDC经脂多糖活化后的培养上清中BAFF的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活化后MoDC BAFF mRNA的表达;MoDC培养上清与B淋巴细胞共培养5 d,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荧光强度及3H-胸苷(3.7×104Bq/孔)掺入测定B细胞增殖.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血清及MoDC培养上清BAFF水平为(2461±483)ng/L和(1113±113)ng/L,MoDC的BAFF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0.23,均明显高于治疗后[(621±53)ng/L、(490±49)ng/L和0.34±0.12]及对照组[(742±77)ng/L、(582±63)ng/L和0.52±0.08];ITP患者血清及MoDC培养上清BAFF水平、MoDC的BAFF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而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呈负相关;CFSE荧光标记及3H-胸苷掺入测定显示与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ITP患者治疗前MoDC培养上清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FF与慢性ITP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慢性ITP患者MoDC可能通过分泌BAFF直接促进B细胞增殖,为不依赖于T细胞的直接作用.这可能在慢性ITP的抗体产生中起着一定作用.
周振海庄兰李小银李娟罗绍凯
关键词:树突细胞B细胞活化因子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8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12月各临床科室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本院2013年7-12月共成分输血10 537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3例,发生率为0.503%,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占71.70%,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8.30%,通过相应及时处理,患者输血反应症状均获得缓解。机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4%,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年龄<18岁、儿童血液区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也分别高于年龄>18岁、血液科患者;有输血史、有过敏史也较高(均为P<0.05);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低于未使用滤器输注的患者。结论输血存在风险,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一切不必要输血;对于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以及未成年、有输血史、有过敏史、儿童血液区的患者输血时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
林静霞任俊肖帆邹秋琼高旖鑫周振海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治疗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6-2013.8期间诊断4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单药地西他滨20mg/m2静脉滴注,...
童秀珍李娟周振海苏畅刘俊茹
关键词:地西他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治并接受ASCT治疗的37例MM患者,记录移植后6个月内的感染类型、时间、病原体以及疗效和转归.结果 在ASCT后6个月内有33例(89.2%)患者在观察期间出现59例次感染,其中30例患者在观察期间出现34例次(57.6%)细菌感染,12例患者在观察期间出现15例次(25.4%)真菌感染.既往曾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在移植后发生真菌感染比例高于没有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P=0.040).观察期间分别出现4例(6.8%)巨细胞病毒(CMV)、3例(5.1%)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及3例(5.1%)HBV再激活.移植后早期感染中细菌感染占62.8%,真菌感染28.6%,病毒感染8.6%,其中病毒感染均为CMV感染,移植后早期未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HBV感染.移植后中期感染中细菌感染占50.0%、真菌感染20.8%、病毒感染29.3%,移植后早期与中期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38例次(64.4%)感染在应用首选抗感染治疗即得到控制.3例(8.1%)由于感染相关死亡.结论 MM患者ASCT后感染发生率高,各种病原体均易感,需要尽早合理抗感染治疗,降低感染相关病死率.
李娟黄蓓晖周振海郑冬许多荣邹外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患者粒缺合并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周振海
伴有血液系统异常的狼疮小鼠DC对B细胞的直接作用
<正>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关键作用,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研究DC对于探索恶性血液病、免疫性血液学异常的发病机制...
周振海李娟
文献传递
E67.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ANA、BAFF临床意义的研究
周振海潘倩影张玲李娟罗绍凯
文献传递
床旁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床旁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97年1月至2014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TTP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别纳入研究组(n=58,采用常规治疗与床旁血浆置换治疗)与对照组(n=62,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床旁血浆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研究组贫血缓解时间、溶血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16.01,4.86;P=0.000 1,0.000 1,0.000 1).治疗前,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40);治疗后第4天,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两组APACHEⅡ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甲状腺球蛋白(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1,1.22,0.61,1.00;P=0.47,0.22,0.52,0.31).治疗后第6天,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TG、TNF-α、IL-6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3,9.63,11.47,13.75;P=0.000 1,0.000 1,0.000 1,0.000 1),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TG、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接受血浆置换治疗时,出现2例低血压、1例荨麻疹,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床旁血浆置换可使TTP患者受益,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任俊周振海肖帆邹秋琼林静霞高旖鑫
关键词:血浆置换疗效比较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指标,评价换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34例新生儿换血术,研究应用的疾病类型以及换血疗效。结果 34例换血患儿中,Rh溶血病17例,ABO溶血病4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5例,其它8例。母婴血型不合占61.8%。年均换血2.6例,每例平均换血量为(447.4±164.6)m L。总体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钠、钙、血糖水平换血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换血前后患儿机体内环境保持较衡定,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贫血情况明显改善。换血术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钙、暂时性高血糖、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换血主要原因。对具有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患儿应早期干预,避免出生后应用换血术治疗。
林静霞苏凡李易娟周振海
关键词:换血RH溶血病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