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秀珍

作品数:138 被引量:44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4篇细胞
  • 49篇白血
  • 48篇白血病
  • 30篇骨髓
  • 29篇急性
  • 23篇疗效
  • 22篇干细胞
  • 21篇造血
  • 21篇造血干
  • 19篇淋巴
  • 18篇造血干细胞
  • 17篇骨髓瘤
  • 15篇多发
  • 15篇多发性
  • 15篇多发性骨髓瘤
  • 15篇造血干细胞移...
  • 15篇慢性
  • 15篇干细胞移植
  • 14篇粒细胞
  • 12篇粒细胞白血病

机构

  • 102篇中山大学附属...
  • 30篇中山医科大学...
  • 13篇中山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肇庆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委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 1篇广州铁路中心...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38篇童秀珍
  • 98篇李娟
  • 70篇罗绍凯
  • 54篇彭爱华
  • 40篇郑冬
  • 40篇洪文德
  • 34篇许多荣
  • 32篇张国材
  • 27篇王荷花
  • 27篇周振海
  • 23篇邹外一
  • 21篇苏畅
  • 12篇张祥忠
  • 11篇刘俊茹
  • 10篇谭恩勋
  • 10篇陈运贤
  • 8篇黄蓓晖
  • 7篇赵莹
  • 6篇汪延生
  • 6篇谷景立

传媒

  • 1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1篇新医学
  • 9篇癌症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国际内科学杂...
  • 4篇广东省医学会...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第12届全国...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1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15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9篇2001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对骨髓瘤疗效的预测作用
<正>目的: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是反映成骨代谢活性的一个指标,部分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后伴随sALP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sALP升高与骨髓瘤化疗疗效的关系,与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关系以及sALP升高对骨髓瘤...
谷景立李娟郑冬周振海彭爱华罗绍凯童秀珍
文献传递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2001年
目的 :制备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的特异性单抗。方法 :SDS- PAGE分析正常骨髓细胞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的差异。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免疫 Balb/ c小鼠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8E7,并对其作了初步鉴定。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8E7单抗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核仁和胞质反应 ,与正常骨髓单核细胞胞核及红白血病细胞株 K5 6 2细胞胞质反应。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 ,8E7单抗与电泳图谱上急单白血病细胞核基质 94k D的蛋白反应 ,与正常骨髓细胞核基质 2 7k D的蛋白反应。结论 :对 8E7单抗反应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张新梅李娟刘乐和杨国平童秀珍洪文德区深明
关键词:核基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克隆抗体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DI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并发DIC 46例,将确诊DIC前3~5 d可能相关的17个因素与未发生DIC患者比较.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3在两组中所在比例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含量、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个因素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糖、肌酐、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年龄、性别和体温等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白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M3)患者应注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汪宝贞余永卫周少雄郑菊芬童秀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例报告
本文介绍一男性患者,44岁,因"皮肤瘙痒3年,体检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周入院。经诊断为肥大细胞白血病,予开瑞坦、甘乐能300万U H Q3d治疗,疗效仍在追踪。
童秀珍李娟
关键词:病理机制药物治疗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及CD59表型对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意义被引量:9
2003年
探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对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的意义。方法:用荧光标记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中的CD55、CD59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5名正常人、28例PNH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膜抗原的表达。结果:PNH患者中性粒细胞CD55、CD59,红细胞CD59表达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表型是目前诊断PNH的较直接而又特异、敏感的方法。
张国材郑冬孔庆瑜罗绍凯李娟彭爱华童秀珍谭恩勋洪文德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CD55CD59表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FN-γ、TNF-α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FN-γ、TNF-α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法检测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FN-γ、TNF-αmRNA的表达。双抗体夹心ELAS...
童秀珍罗绍凯李娟邹外一彭爱华张祥忠洪文德张国材
文献传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与p16及降钙素基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p16基因纯合缺失、降钙素基因 (CT基因 )高度甲基化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多重PCR、半定量PCR检测了 2 0例正常人和 5 3例CML患者p16基因纯合缺失和CT基因高度甲基化。结果 在 5 3例CML中 ,慢性期组、急粒变组、急淋变组、混合细胞急变组 ,p16基因纯合缺失、CT基因高度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 0 % (0 / 2 0 )、6 2 %(1/ 16 )、6 6 7(8/ 12 )、40 0 % (2 / 5 )和 10 0 (2 / 2 0 )、6 8 8% (11/ 16 )、16 7% (2 / 12 )、40 0 % (2 / 5 )。结论CML急淋变、急粒变分别与p16基因纯合缺失、CT基因高度甲基化存在密切关系 ,而混合细胞急变与两种基因同时异常有关。同时检测这两种基因异常 ,有助于预测CML早期发生急变。
许多荣洪文德王顺清童秀珍彭爱华罗绍凯安业浩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P16基因降钙素基因
免疫功能正常与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并发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疗效、预后比较
<正>目的:比较免疫功能正常与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并发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疗效、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44例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热带念珠菌败血症的基础疾...
童秀珍李娟罗绍凯彭爱华张国材许多荣周振海郑冬邹外一张祥忠苏畅
文献传递
Fas/Fasl系统及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 F as/Fasl系统及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 TU NEL方法和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和 Fas、Fasl表达细胞。而后在光镜下计数相应的阳性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另外 ,还以 EL 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s Fas的含量。结果 :( 1) MDS组BMMNC中的凋亡细胞百分率 [( 2 2 .83± 10 .14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2 .2 7± 0 .74) % ] ( P<0 .0 5 ) ;( 2 ) MDS组BMMNC中的 F as表达细胞百分率 [( 2 4.37± 6 .42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1.93± 0 .32 ) % ] ( P<0 .0 5 ) ;( 3) MDS组BMMNC中的 Fasl表达细胞百分率 [( 2 2 .2 7± 10 .5 0 ) % ]高于正常对照组 [( 4 .18± 1.0 2 ) % ] ( P<0 .0 5 ) ;( 4 ) MDS组血清 s Fas的含量 [( 9.2 4± 10 .5 0 ) 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 [( 7.5 5± 0 .79) μg/L] ( P<0 .0 5 ) ;( 5 ) MDS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与 Fas+细胞或 Fasl+细胞百分率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 P>0 .0 5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以及机体对其调控的失常参与了 MDS骨髓无效造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但体内可能还存在另外的机制可引起MDS患者
张祥忠洪文德彭爱华张国材童秀珍许多荣安业浩罗绍凯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
I34.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三例并文献复习
童秀珍曲双李娟陈立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