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勋

作品数:57 被引量:70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盆地
  • 26篇物理模拟
  • 14篇砂箱
  • 14篇砂箱实验
  • 9篇断层
  • 9篇新生代
  • 8篇地质
  • 7篇油气
  • 7篇柴达木盆地
  • 6篇构造物理
  • 5篇新生代构造
  • 5篇盆地构造
  • 5篇构造物理模拟
  • 5篇凹陷
  • 5篇渤海湾盆地
  • 4篇走滑
  • 4篇物理模拟实验
  • 4篇勘探
  • 4篇北缘
  • 3篇地质构造

机构

  • 3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西北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贵州省煤田地...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石油大学(北...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57篇周建勋
  • 9篇漆家福
  • 8篇朱战军
  • 8篇刘重庆
  • 4篇杨桥
  • 4篇陆克政
  • 4篇王子煜
  • 3篇周天伟
  • 2篇魏春光
  • 2篇吴兴宁
  • 2篇童亨茂
  • 2篇朱瑛
  • 2篇袁崇谦
  • 2篇徐凤银
  • 2篇郎建
  • 2篇郝慧
  • 1篇张国伟
  • 1篇姜永旭
  • 1篇陈福巨
  • 1篇董琳媛

传媒

  • 6篇大地构造与成...
  • 5篇地质科学
  • 5篇煤田地质与勘...
  • 4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自然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影像技术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断块油气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2篇1999
  • 1篇1996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堡凹陷晚新生代X型断层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被引量:37
2008年
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平衡地质剖面分析,并结合前人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指出南堡凹陷地震剖面显示的断层基本组合形式为复杂X型,继而对其发展模式及成因机制进行探讨,认为:(1)南堡凹陷复杂X型断层组合形成自晚新生代馆陶组沉积时期,明化镇组沉积以来显著发育,并呈现对称性与非对称性两种形态;(2)南堡凹陷新生代构造经历了古近纪地壳单剪变形与新近纪以来地壳纯剪变形机制的叠加,X型断层的广泛发育受控于地壳的纯剪变形机制,并主要由基底先存断层的重新活动触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X型断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指出X型断层夹持的地垒构造是深层有利油气圈闭,X型断层下部大量微小断层分支能够取代主干油源断层,成为沟通烃源岩与浅层圈闭的有效运移通道。
周天伟周建勋
关键词:南堡凹陷新生代X型断层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被引量:20
2003年
文中设计了3种类型的基底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和一种基底无收缩挤压砂箱实验模型,用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的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收缩挤压模型以反冲断层发育为特色。在双侧对称对冲挤压模型中,正冲和反冲断层的发育程度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在双侧不对称对冲挤压模型中,反冲断层更加发育,尤其在挤压速度较快一侧更加显著;单侧挤压模型中,以反冲断层发育、正冲断层很少为特征。由此表明,基底收缩作用和挤压作用的不对称性促使反冲断层的发育。根据实验结果与实际剖面的对比,笔者认为,基底收缩和不对称挤压是导致该区特殊剖面结构的可能原因,该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是在基底收缩作用参与下、以祁连山为主的侧向不对称挤压作用的结果。
周建勋徐凤银朱战军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物理模拟
模糊掩模及其与传统掩模的关系
2009年
基于集合论方法构建了模糊掩模的数学模型,认为该模型是对传统掩模的一个扩展。与传统掩模主要用以解决空间混杂问题不同,模糊掩模侧重于解决波谱混杂问题。该方法利用波谱分离技术,通过对端元组分波谱丰度的求解,构建遥感图像的模糊子集,达到解决波谱混杂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掩模方法相结合,可为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提供更好的途径。
袁崇谦周建勋韩波
关键词:遥感图像预处理
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及其所包含的构造运动信息被引量:51
2004年
利用油气勘探资料编制的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 ,分析了基岩露头分布及其反映的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基岩地质图显示渤海湾盆地基底岩层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发育有一系列近EW向、NNE—NE向的褶皱和逆断层等挤压构造变形。基岩露头展布表明渤海湾盆地西部、北部在侏罗纪之前的剥蚀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基岩地层形成的区域褶皱轴向及各亚构造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接触关系反映出在下—中三叠统沉积之后至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前的某个“关键时刻”渤海湾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变革 ,导致早期的近EW向构造被NNE—NE向构造替代。而从区域应力体制来看 ,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后渤海湾地区的区域构造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
漆家福杨桥陆克政周建勋王子煜
关键词: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渤海湾盆地
挤压构造的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被引量:14
2002年
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已被证明是研究盆地挤压构造的有效工具。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近年来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系统地总结、展示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
朱战军周建勋林壬子
关键词:物理模拟砂箱实验石油地质
PIV在构造物理实验应变场研究中的应用
PIV是一种应用互相关原理实现非线性流动及变形可视化的光学的、非接触式的方法,将其应用到物理模拟实验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实验模型的运动学过程。该技术具有瞬态、多点、连续监测、非接触式、高分辨率等特...
刘重庆周建勋
关键词:PIV物理模拟位移场应变场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变形特征被引量:28
2004年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及不同方向、不同组合的断裂构造特征.断裂走向主要为NWW和NEE向,与区域构造线的展布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断裂构造基本以挤压逆冲性质为主,形成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逆冲推覆构造.断裂构造往往具有多期叠加变形的特征.不同时期构造应力作用方向和性质基本一致,反映了近NS向挤压应力的长期和持续作用,但不同变形期应力作用的强度和断裂的变形环境存在一定差异.
姜波徐凤银彭德华周建勋金法礼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PIV在构造物理实验应变场研究中的应用
PIV是一种应用互相关原理实现非线性流动及变形可视化的光学的、非接触式的方法,将其应用到物理模拟实验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实验模型的运动学过程。该技术具有瞬态、多点、连续监测、非接触式、高分辨率等特...
刘重庆周建勋
关键词:PIV物理模拟位移场应变场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被引量:63
2003年
对柴北缘主干剖面构造变形演化的平衡剖面进行了恢复研究 ,对其区域地质资料和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 ,柴北缘侏罗—白垩纪为挤压型盆地 ,其中早—中侏罗世可能属于弱挤压挠曲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 ,埋深未达生油门限 ,故在新生代仍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柴北缘新生代具有晚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 (E32 )沉积期间和上新统狮子沟组 (N2 3)沉积以来两个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强烈构造挤压时期 ,相应地形成原生和次生两种类型的油气藏。原生油气藏主要聚集在晚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 (E32 )沉积期间第一次强烈变形时期及其之前形成的圈闭之中 ;次生油气藏形成于第二次强烈构造挤压时期 ,并只可能形成于发生强烈构造挤压作用破坏、并有断层下切到上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下段 (E32 )
周建勋徐凤银胡勇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生代新生代油气成藏
车镇凹陷车古201潜山形成过程的构造物理模拟被引量:7
2005年
在对车古201潜山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构造反演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模型和相似理论,用砂箱模型模拟了对该区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a.车古201区的主控断层形态具有上部铲式,深部坡坪式的构造特点,正是这样的边界特点造就了本区的潜山构造;b.主控断层坡折带处的逆断层是在伸展作用下由正断层倒转形成的;c.本区的复杂构造变形是正断层上盘变形和柔性基底不均匀伸展的复合作用结果。
马宝军漆家福王永诗周建勋
关键词:砂箱实验物理模拟车镇凹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