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川

作品数:18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三峡库区
  • 8篇库区
  • 6篇土壤
  • 5篇溪河
  • 4篇紫色土
  • 3篇养分
  • 3篇桑树
  • 3篇水华
  • 3篇土壤养分
  • 3篇农桑
  • 3篇回水区
  • 2篇氮磷
  • 2篇氮磷流失
  • 2篇叶绿素A
  • 2篇营养盐
  • 2篇藻类
  • 2篇支流
  • 2篇水库
  • 2篇磷流失
  • 2篇径流

机构

  • 18篇西南大学
  • 6篇温莎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作者

  • 18篇周川
  • 8篇张磊
  • 7篇倪九派
  • 6篇付莉
  • 5篇张洋
  • 4篇谢德体
  • 3篇姜伟
  • 2篇樊芳玲
  • 2篇刘德富
  • 2篇丁红利
  • 2篇刘月娇
  • 1篇纪道斌
  • 1篇张磊
  • 1篇魏朝富
  • 1篇吴先勤
  • 1篇姜伟
  • 1篇崔玉洁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三峡库区紫色土约30%为酸性.土壤酸性赋予其与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同的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土壤磷淋溶特征不同.为研究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本研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过磷酸钙用量(0,1.006,2.515,4.527,6.036g/盆)对酸性紫色土磷淋溶及玉米生物量、磷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紫色土(旱地)自身磷淋溶量较高,达164.6μg/盆,施入少量磷肥,各形态磷淋溶量显著增加,但当施磷量达到2.515g/盆(即农户普遍磷用量87kg/km2)以上时,磷淋溶量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下降—升高—稳定趋势.土壤总磷淋溶峰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玉米7-8叶期是溶解性磷和正磷酸盐淋溶高峰期,之后随玉米的生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颗粒态磷是土壤磷淋溶的主要形态;溶解性有机磷是溶解态磷淋溶最主要的形态.本研究中,当地农民普遍施磷水平I2(2.515g/盆)为磷淋溶最低处理,但磷肥利用率仍然很低,仅为14.7%.
吴先勤丁红利付莉蔚建军周川张磊
关键词:酸性紫色土三峡库区施磷量玉米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桑树系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特征研究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与食品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开发与利用强度逐年增强,由此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土壤与水污染,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极其严重,其污染源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化肥、畜禽...
周川
关键词:三峡库区微生物土壤养分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水华高发期环境因子和浮游藻类的时空特征及其关系被引量:26
2016年
分别在2014年春季和夏季三峡库区水华高发期,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从其河口处逆流而上至回水末端共布置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月中旬,除河口样点外,其他采样点水体出现分层,但断面多只有温跃层和滞温层,而没有混合层;上游水体层次间温差高于下游水体;各采样点的水深以及表层水体(水面向下至0.5 m深的水层)的水温、浊度、p H、电导率、溶解氧、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25种(属),丰度在(2.76~145.8)×10~4cell·L^(-1)之间,以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上游接近支流来水的样点S7(63.4×10~4cell·L^(-1))和S8(145.8×10~4cell·L^(-1))水华最为严重;硝酸盐氮、水温、p H、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在7月下旬,水体分层,趋势与春季相似;各采样点深度和0~0.5 m水层的水温、浊度、氧化还原电位、p H、电导率、叶绿素a、氨氮、硝酸盐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仍然差异显著(ANOVA,P<0.05);共检测到浮游藻类46种(属),丰度在(9.56~278.88)×10~4cell·L^(-1)之间,总体以席藻(Phormidium sp.)为主要优势藻,鱼腥藻(Anabaena sp.)为次优势藻;下游接近澎溪河河口的样点S2(216.44×10~4cell·L^(-1))、S3(278.88×10~4cell·L^(-1))和S4(108.12×10~4cell·L^(-1))水华严重;浊度、水深、总氮、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和溶解氧是藻类生长的决定因子.水体分层与水华形成有重要关系.
周川蔚建军付莉崔玉洁刘德富姜伟Douglas Haffner张磊
关键词:水华浮游藻类环境因子
不同水库调度期小江回水区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库区水位调度下小江回水区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垂向动态及其相互关系,于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小江高阳平湖进行分层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叶绿素a浓度和营养盐浓度分布特征受水位调节的影响明显。表层叶绿素a含量在泄水和蓄水过程中出现了峰值,第1次峰值出现时爆发严重的蓝藻水华。中层叶绿素a在低水位期较高。营养盐浓度随时间变化与水位波动一致,3种磷(TP,DTP,SRP)和TN、NO-3-N含量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此外,高水位期表、中、低层营养盐浓度没有明显差异,而低水位和泄蓄水期,营养盐浓度垂向变化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并且表层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与中层不同。说明,水位变化不仅影响回水区营养盐浓度,还对营养盐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垂向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有影响。
蔚建军张磊付莉付莉周川
关键词:小江回水区营养盐叶绿素A垂向分布
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三峡库区紫色土流失严重和土壤肥力低的现状,本试验利用水土保育模式--农桑间作试验,研究横坡农作(CT)、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1)、等高桑树+ 双边桑树+ 横坡农作(T2)及四边桑树+ 等高桑树+ 横坡农作(T3)4个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布局小区内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极显著提高,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大小均表现为:等高桑树+ 双边桑树+ 横坡农作(T2)〉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T3)〉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1)〉横坡农作(CT).4个处理的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变化幅度分别在7~20和10~27之间,其中等高桑树+双边桑树+ 横坡农作(T2)小区各个坡长的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最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碳磷比与玉米和榨菜产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和维持土壤养分,降低上坡段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从而为三峡库区水土保育模式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刘月娇倪九派张洋周川
关键词:三峡库区紫色土土壤养分
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水体分层与藻类生长被引量:8
2015年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支流形成了长短不一的回水河段,缓慢的水流和蓄积的营养盐导致回水河段由库区蓄水之初在短时间内出现水华,逐步发展到一年内水华可维持数月。为了研究回水区水环境与水华发生的关系,从2013年4月—12月,对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的长年回水区——高阳平湖进行了定点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季节性变化及三峡库区特殊的调度方式,导致高阳平湖水体在春、夏和秋季有明显分层。春季水华期间藻类群落结构单一,只出现4门9属,以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绿藻门的实球藻(Pandorina)和空球藻(Eudorina)为主,秋季藻类结构组成增至7门52属,优势属逐渐被硅藻门的小环藻(Cyclotella)和针杆藻(Synedra)取代,水体各层藻类细胞密度差异消失。研究结果说明高阳平湖水体分层状况影响藻类生长和分布。
付莉张磊蔚建军周川周川
关键词:水华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农桑配置对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为优化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农桑配置方式,提高库区水土保持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本试验通过采用三带等高桑+等高耕作、三带等高桑+交叉耕作、两带等高桑+等高耕作、两带等高桑+交叉耕作、传统等高耕作等5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农桑配置方式对旱坡地地表氮磷流失的阻抗效果。结果表明,农桑配置方式能够显著阻抗地表径流和氮磷流失,但不同配置方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带等高桑+交叉耕作方式较其他方式能更显著地降低地表径流中全氮(磷)、可溶性氮(磷)、颗粒态氮(磷)的流失和氮(磷)年流失负荷量,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分别以可溶性氮(约50.1%~60.2%)和颗粒态磷(约54.9%~59.6%)为主,并且硝态氮的年流失负荷(约0.19~0.27kg hm-2 a-1)高于铵态氮(约0.12~0.17 kg hm-2 a-1)。综上可知,三带等高桑+交叉耕作对地表径流和氮、磷流失的阻抗效果更显著,最符合三峡库区旱坡地开发利用的生态保护理念。
张洋樊芳玲周川倪九派谢德体
关键词:氮磷流失地表径流紫色土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桑树配置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为探讨评价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本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典型水土保育模式——桑树护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试验共设横坡农作、双边桑树+横坡农作、等高桑树+双边桑树+横坡农作及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坡长及桑树布局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差异显著;双边桑树+横坡农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对土壤氮库的贡献,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提高23.43 mg·kg-1;而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处理却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商,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平均提高21.81 mg·kg-1。此外,在横坡农作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碳氮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而在旱坡地桑树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碳氮相关性大多不显著。由此可知,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但不同桑树布局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桑树系统中的维持能力并不一致,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作为紫色土旱坡地土壤质量演变的评价指标值得商榷。
张洋倪九派周川樊芳玲谢德体
关键词:土壤肥力评价三峡库区
《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理念践行被引量:6
2015年
以"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为例,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全英文教学,而不是双语教学,能弱化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力,转而注重专业课知识的理解,较后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辅以特殊教学方法,如利用连续数次上课课时,在每次上课完成专业理论的授课内容后,就一个专业问题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在给学生练习英语口语机会的同时,还逐渐梳理了专业研究方法;辅之以频繁用英语进行的考核和作业(以周为单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促进了研究生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然接受英语语言为其日常学习生活的常用语言之一.
张磊丁红利周川
关键词:全英文授课
三峡库区澎溪河回水区溶解态金属离子来源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18年
以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的高阳平湖段为例,探讨随着调水方式导致的水位变化,三峡库区支流金属离子Ca、Zn、Fe、Cr、Pb、Cu和Hg等在时间、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的分布和动态.在2013年6月5日~2014年5月29日为期1 a的采样周期内于澎溪河长年回水区高阳平湖的4个采样点采样共21次,平均每17.3 d采集一次.水体样品分别采自水体表层(0~0.5 m)、中层和底层(底泥以上0.5 m).冬季水体不分层期间,中层样品采自水深1/2处,分层时则采自温跃层.应用RBR-80220型水质自动分析仪监测各样点水温、电导率、水深等数据.水样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各金属质量浓度.运用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Hg离子为例,利用Matlab软件构建各水位时期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分布三维柱状图.结果表明:(1)从水体可溶性金属离子质量浓度角度,澎溪河水质总体较好,Cr、Pb、Cu、Zn和Hg等离子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相应离子质量浓度;(2)在来源上,Cr、Pb和Cu等离子来源于干流回水;Fe和Zn离子来源于澎溪河内源;Hg离子来源受干流回水和内源影响.金属离子随着温度分层出现质量浓度分层现象;(3)影响高阳平湖电导率的主要物质是非金属离子.
赵晓松蔚建军付莉付莉周川姜伟Douglas Haffner周川张磊
关键词:三峡库区回水区金属离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