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胜
- 作品数:21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新型农民的内涵及其培养路径被引量:9
- 2010年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成为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农民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民的内涵和具体素质要求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路径。
- 吴永胜廖华平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农民培训
- 探讨教育学术传统的意义及其实现
- 2013年
- 教育之学术传统,先有生活之探究,后有系统之钻研。然而随科技理性进而学科体制之渐居主宰,教育者在教育生活中的自由探索愈来愈少,教育智慧面临着枯竭的可能。探究教育的学术传统,目的即在于恢复教育者在丰富灵动的教育情境中得以畅游于其间的探究能力,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在管理者逐渐从微观权力转向宏观调控的同时,实践者能够以无立场之思维和创生之行动,来为自己的教育行动不断拓展自由的疆土。
- 吴永胜
- 关键词:教育研究学术传统
- 试论现行教育对国民性的负面影响及其超越之道
- 教育对国民性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果对其负面影响不加警惕,教育就完全有可能沦为阻碍国民性改造的消极力量.只有在经过批判与重建的辩证否定之后,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国民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现行教育对社会的病态性适应,不利...
- 吴永胜
- 关键词:国民性思想教育模式现代人格
- 文献传递
- 试论《小学教育学》课程实施中的对话意识被引量:1
- 2014年
- 对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而言,《小学教育学》兼具专业基础课和入门导引课的性质,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后续专业学习的态度及效果。它的基础性和入门性,不光体现在知识、技能方面,更体现在兴趣、情感方面。因此,要格外重视其课程实施中的对话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层次对话,来激活学生个体自身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之间的对话,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基本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建构。
- 吴永胜
- 关键词:课程实施
- 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现象的系统论思考被引量:1
- 2007年
-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严重脱节是特定社会阶段的必然现象。单纯地从理论一方或实践一方出发去责难这一脱节现象是不合适的,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要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切实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裂缝,必须将这一现象置于更广阔、生动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去进行系统论的分析。
- 吴永胜
-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脱节系统论
- 从公民社会的视角看学生次属群体的教育价值
- 2012年
- 学生次属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的次生小群体,这样的群体蕴涵着通向公民社会的教育价值。这些教育价值,有助于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因为它们正是生活于公民社会的人们所必备的。
- 潘光文吴永胜
- 关键词:公民社会教育价值
- 论教育公平的路径: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被引量:3
- 2012年
- 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追求基于教育公平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其主要内容有: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教育资源市场,引导学龄儿童为争取教育资源而进行自由竞争;营造保护这种自由竞争的舆论和法治环境;建立基于人道关怀的教育保障制度。
- 潘光文吴永胜
-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
- 从科研本位到教学本位:高师教育师资建设转型的应然路径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师范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高师师范教育必须通过转型的努力来有效拓展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然而相对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而言,高师师范教育转型的进程仍然明显滞后。这种局面与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转型的滞后有直接关系。必须促进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从科研本位向教学本位转型,让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回归师范性的本然属性。文章对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上的科研本位倾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高师师范教育师资建设成功转型的具体策略。
- 吴永胜
- 关键词:师资
- 从教师教育为特色到职教类教师教育为特色——试论地方性高师院校的转型之道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政策的深化调整,向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应用型院校转型逐渐成为地方性高师院校的明确方向。但其转型绝不能完全放弃自己的教师教育优势,相反,应该以此优势为基础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顺应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国家高教政策调整以及自身传统优势,地方性高师院校必须尽快超越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大力开办应用型专业的发展阶段,大步走入以职教类教师教育为特色、全面发展应用型专业的新阶段。
- 吴永胜
- 关键词:高师院校
- 试论现行教育对国民性的负面影响及其超越之道
- 2014年
- 教育对国民性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果对其负面影响不加警惕,教育就完全有可能沦为阻碍国民性改造的消极力量。只有在经过批判与重建的辩证否定之后,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国民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现行教育对社会的病态性适应,不利于其对现代人格的培养,对国民性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提倡教育对社会的超越性适应。
- 吴永胜
- 关键词:现行教育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