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东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DK3和DK6钻孔中微生物脂肪酸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脂肪酸法分析祁连山冻土带水合物区DK3(含水合物)与DK6(不含水合物)钻孔岩心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获得C12到C24二十六种脂肪酸(FA),可以分成直链饱和脂肪酸(SSFA),支链饱和脂肪酸(BSFA),单键不饱和脂肪酸(MUFA),环丙烷脂肪酸(CFA)和多键不饱和脂肪酸(PUFA)五大类型,其中SSFA相对含量最高。由于特异性的脂肪酸指示特异性的微生物类群,得出两根岩心中微生物类群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组成。运用PAST(Palaeontological statistics,version 1.21)软件对已获得的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DK3与DK6岩心的微生物组成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DK3岩心中含水合物层位与不含水合物层位微生物组成有差异,DK6岩心中有水合物异常的层位与无异常的层位有差异。发现C16:1和C18:1这两类脂肪酸与甲烷异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水合物异常影响微生物组成分布。本次研究首次获得冻土沉积物中FA组成特征,丰富了FA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扩大了真菌的分布深度,具体机理有待更多的实验证明。
- 焦露苏新黄霞刘浩东何浩蒋宏忱王永莉
- 关键词:脂肪酸微生物多样性天然气水合物
- 南海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重力柱沉积物古菌多样性被引量:3
- 2020年
- 中国南海东沙一带冷泉发育,但目前国内外对深海冷泉区微生物研究甚少,特别是缺乏利用高通量测序的记录。对东沙深海冷泉区973-5站位(该站位水深约3000 m)长约935 cm的重力岩心进行了高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站位微生物细胞丰度为5.3×108~34.0×108个/g,随深度变深而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甲烷含量变化可对比,与粒度、有机碳的变化也具有相关性。测序结果显示,岩心中主要古菌类群是MBGB(39.9%)、C3(15.8%)以及ANME1(12.0%),随着深度的变化群落组成有所改变。硫酸盐-甲烷界面(SMI,760 cm)上下出现了大量的MBGB和ANME-1类群,pH也不断增加,暗示了这一区域存在不断增强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岩心底部出现了一定量的ANME-1和ANME-2类群,暗示除了在SMI附近甲烷氧化和硫酸盐还原反应强烈,其下部可能还有水合物的分解与甲烷的上涌,为ANME类群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与东沙海区其他站位相比,973-5站位的甲烷通量较高,但没有发现产甲烷菌,推测该区沉积物中高浓度的甲烷来源为周边浅部或深部断裂系统运移供给。
- 滕田田苏新刘浩东崔鸿鹏崔鸿鹏陈芳程思海杨胜雄王宏斌梁金强
- 关键词:古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冷泉东沙海域
- 南海北部陆坡冷泉和非冷泉沉积物古菌多样性研究
- 古菌在推动海洋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特异古菌类群与甲烷的产生与消耗密切相关,只在冷泉等特殊的环境中大量存在。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不稳定性,其裂解产生的甲烷气很可能会沿着裂隙上涌,促使上层嗜甲烷微生物大量...
- 刘浩东
- 关键词:古菌多样性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