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忱
- 作品数:42 被引量:2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沉积柱中长链烯酮的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指标U37K或U37K′已被广泛应用于古海洋表层水温的重建,但用于恢复湖泊古温度的研究则相对很少。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咸水湖泊库赛湖作为研究对象,对湖心一个5m沉积柱中的长链烯酮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了其母源。结果表明该沉积柱的大部分层位存在长链烯酮,其C37/C38<1;DNA测序结果表明库赛湖中的定鞭藻为Isochrysis属,为长链烯酮的母源。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湖泊环境中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指标U37K与温度的经验公式估算出的古湖水温度接近于实测的现代夏季水温,且与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重建的库赛湖古湖水温度范围基本一致。但是,用长链烯酮恢复的古湖水温度总体上稍高于由GDGT计算出的温度且波动更为强烈,这可能与这两种脂类的母源生物在湖中的栖息层位不同有关。
- 吴霞杨渐董海良杨欢蒋宏忱
- 关键词:长链烯酮青藏高原古气候
- 东南极达尔克冰川−183 m深处冰层融水细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目前对于南极冰层微生物研究较少,而且研究手段多为纯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对于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拟研究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中微生物群落组成。【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单细胞分选和高通量测序3种方法对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微生物进行研究,探究该生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果】从达尔克冰川中分离出10门19纲94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纲,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属,结果显示冰层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其中,纯培养法分离出25株细菌。单细胞分选方法分离得到24株细菌。高通量测序共得到55183条序列,聚类出116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3种研究方法得出的优势种群不尽相同。通过单细胞分选和纯培养法共获得7株细菌,它们与数据库最近源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小于98.65%,其中有2株菌株与最近源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度小于95.00%,推测可能有2个潜在新属,5个潜在新种。【结论】本研究通过纯培养法、单细胞分选以及高通量测序3种方法对东南极达尔克冰川冰层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发现,该生境中细菌多样性复杂。对比3种方法,其各有优势和局限性。这意味着结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可获得更加全面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可为挖掘南极微生物资源提供数据基础。
- 刘梦泽崔鸿鹏李冰宫达范晓鹏徐健荆晓艳王琛蒋宏忱
-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 南海神狐海域BY1钻孔岩心沉积物古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1引言海洋沉积物覆盖了地球表面超过2/3的面积,海洋生态环境独特,具有盐浓度高、深层海域高压、低温、低营养和光照强度变化大等特点,因此生活在这一复杂环境中的微生物为适应这一独特环境条件,进化出在物种类型、代谢类型、功能基因组成和生态功能上的多样性。
- 焦露苏新王媛媛张勇陈芳蒋宏忱
- 关键词:古菌多样性天然气水合物神狐海域
- 中国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
- 2016年
- 在中生代生态系统里,多瘤齿兽非常成功地开拓了比任何其他哺乳动物都更加丰富多彩的植食生境。在白垩纪和古近纪,它们还发育了多种多样的运动适应。这里,我们报道一件产自中国晚侏罗世的最原始的多瘤齿兽化石。新发现的侏罗纪的多瘤齿兽的牙齿特征体现杂食的适应,其保存完整的骨骼为所有多瘤齿兽最原始的骨骼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特别是适于后足多种运动功能的高度灵活的踝关节,是白垩纪和古近纪多瘤齿兽后期成功进化的关键。
- 蒋宏忱侯卫国
- 关键词:侏罗世哺乳动物
- 中国东部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种群分布
- 蒋宏忱黄柳琴王尚侯卫国吴耿刘立董海良
- 微生物参与的不产氧光合硫氧化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地质学意义
- 2023年
- 微生物在利用含硫物质时的同位素偏好性会导致代谢产物中硫同位素的分馏,因此地质记录中的硫同位素可以用来反演其中的微生物活动以及古海洋和大气的氧化还原条件.对微生物参与的硫循环的传统认知中,只有微生物介导的硫还原作用和硫歧化作用会导致明显的同位素分馏现象,而微生物硫氧化过程造成的分馏效应不明显.而最近的研究发现一株硫氧化细菌可以产生巨大的硫同位素分馏,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地质记录中的硫氧化过程.综述了微生物参与的不产氧光合硫氧化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地质学意义,包括硫氧化微生物及绿弯菌的分布和功能、微生物介导硫氧化过程的硫同位素分馏效应、以及微生物硫氧化过程硫同位素分馏研究的地质记录.最后对微生物参与的不产氧光合硫氧化过程中硫同位素分馏效应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总结和展望.
- 谢逸豪吴耿鲜文东李文均蒋宏忱
- 关键词:同位素分馏生物地球化学
- 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DK3和DK6钻孔中微生物脂肪酸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脂肪酸法分析祁连山冻土带水合物区DK3(含水合物)与DK6(不含水合物)钻孔岩心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获得C12到C24二十六种脂肪酸(FA),可以分成直链饱和脂肪酸(SSFA),支链饱和脂肪酸(BSFA),单键不饱和脂肪酸(MUFA),环丙烷脂肪酸(CFA)和多键不饱和脂肪酸(PUFA)五大类型,其中SSFA相对含量最高。由于特异性的脂肪酸指示特异性的微生物类群,得出两根岩心中微生物类群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组成。运用PAST(Palaeontological statistics,version 1.21)软件对已获得的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DK3与DK6岩心的微生物组成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DK3岩心中含水合物层位与不含水合物层位微生物组成有差异,DK6岩心中有水合物异常的层位与无异常的层位有差异。发现C16:1和C18:1这两类脂肪酸与甲烷异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水合物异常影响微生物组成分布。本次研究首次获得冻土沉积物中FA组成特征,丰富了FA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扩大了真菌的分布深度,具体机理有待更多的实验证明。
- 焦露苏新黄霞刘浩东何浩蒋宏忱王永莉
- 关键词:脂肪酸微生物多样性天然气水合物
-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距今12ka以来的四醚指标BIT记录:对古环境重建的启示被引量:4
- 2016年
- 早期的研究认为湖泊沉积物中的支链GDGTs(b GDGTs)主要来自陆地土壤细菌,而奇古菌醇由水生奇古菌产生,因此湖泊中表示b GDGTs与奇古菌醇比值的BIT指标可用于衡量陆源有机质的输入程度.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湖泊环境中普遍存在着自生的b GDGTs,这样,湖泊沉积物中的BIT指标可能不能用来指示陆源物质输入.尽管如此,最近对非洲Challa湖的研究表明BIT仍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古水文指标,但是在不同的湖泊中BIT对古水文变化的响应可能有所不同.本文调查了距今12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中的BIT及其相关GDGTs含量的变化.结合已发表的表层样品数据发现,青海湖沉积物中BIT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奇古菌醇含量的变化,而不是细菌b GDGTs含量的变化.在青海湖中,由于奇古菌醇含量与水深正相关,因此BIT与水深负相关.这与Challa湖BIT与湖面或降雨正相关的情况相反,表明不同湖泊中BIT对水文变化的响应有所差异.因而在应用BIT重建特定湖泊古水文变化时,需要先确定控制其沉积物BIT值的主要因素.
- 王欢业董海良张传伦蒋宏忱刘卫国
- 关键词:BIT降雨量古水文
- 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近15万年沉积记录及古气候演化被引量:1
- 2014年
- 对IODP325航次M0058A沉积岩心柱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将其与南极Vostok冰心各古气候阶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海平面变化对南极冰盖增加或消融变化响应敏感。末次冰期发生之前为暖期,即Vostok冰心G阶段(140~116kaBP),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沉积物红度增高,说明该时期大堡礁海域及沿岸温度较高,降雨量及其导致的入海径流较大,随之入海的石英等矿物也增多,形成较低的碳酸盐/石英含量比值;随着全球气候进入末次冰期(对应于Vostok冰心F、E、D、C和B阶段),尽管也有冷暖变化,但整体上,大堡礁海域海平面较低。在F和E阶段(116~73kaBP),沉积物红度较低,陆源输入较少,大堡礁海域海洋古生产力较低,导致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低;在D阶段(73~58kaBP),大堡礁海域沿岸为冷干期,海平面也较低,该时期M0058A沉积岩心主要由砂构成;在C阶段(58~30kaBP),大堡礁海域降雨转多、气候较为湿润,但碳酸盐/石英含量比值较低,陆源输入物质较多,或导致了较高的海洋古生产力,从而形成沉积物高有机碳含量;在B阶段(30~13kaBP),沉积物红度较高,陆源的营养物质较多,导致总有机碳水平较高。但大量的陆源砂质物质输入,导致了碳酸盐/石英比值较低;在A阶段,末次冰期结束,全球进入末次冰后期,气温逐渐增高,冰川融化,降水增多,海平面增高,陆源营养物质增多,导致沉积红度增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同时海平面增高,大堡礁海域水深增加,岩心M0058A所在的位置远离海岸,水动力水平较低,利于碳酸盐沉淀、不利于石英等陆源物质运移,导致该处的碳酸盐/石英比值增高。上述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价末次冰期以来大堡礁海域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 肖海漪廖立兵季峻峰蒋宏忱
- 关键词:碳酸盐石英有机质
- 长江三峡大坝两侧水体中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自然界中的氨氧化微生物对于理解全球氮元素循环至关重要,而人们对于人工坝体对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生态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本工作旨在分析三峡大坝两侧水体中浮游和附着在颗粒表面的氨氧化微生物种群构成的多样性,并试图分析其潜在的控制因素。【方法】在靠近三峡坝体的上游水体及下游水体中各选取1个取样点,在取样点现场测量水体理化参数并收集生物量,采用氨氧化功能基因的mRNA逆转录产物构建克隆文库等技术分析样品中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结果】坝下水体中浊度、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略高于坝上水体。坝体两侧的氨氧化菌以氨氧化古菌(AOA)为主,没有检测到氨氧化细菌(AOB)。坝体两侧水体不同存在方式的AOA组群存在差异:坝上水体中附着在颗粒表面的AOA多样性较高,而坝下水体中浮游的AOA多样性更高;坝上水体中附着在颗粒表面与浮游的AOA种群间的差异明显大于坝下水体。【结论】三峡大坝对坝体两侧水体中AOA种群主体构成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三峡大坝产生的水动力条件改变影响了坝体两侧水体中浮游和附着在颗粒表面的AOA组群分布。
- 黄柳琴蒋宏忱王尚张传伦董海良
- 关键词:三峡大坝氨氧化氨氧化古菌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