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润
- 作品数:44 被引量:2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茅口期■类动物的灭绝过程——灭绝选择性与物种个体大小关系的验证被引量:3
- 2001年
- 对茅口期类动物群灭绝过程的分析揭示 ,若将类物种按壳体大小分为两类 ,从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物种净增速率的变化来看 ,大个体 (壳长 >6mm)物种与小个体 (壳长≤ 6mm)物种的灭绝过程并无明显的区别。根据壳壁等特征 ,茅口期类可分为南京类、希瓦格类、费伯克类和新希瓦格类 4个主要类群 ,各主要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物种灭绝过程有明显的差异。在灭绝事件早期 ,各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两类物种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早期的灭绝中 ,南京类、新希瓦格类、希瓦格类中壳长 >6mm和费伯克类中壳长≤ 6mm的物种显著减少 ,而希瓦格类中壳长≤ 6mm以及费伯克类中壳长 >6mm的物种则未受明显的影响。在茅口期晚期 ,由于灭绝压力的增大 ,除南京类外 ,所有类群及其物种无论个体大小均受到重创 ,导致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陡然下降研究结果证明 ,在灭绝强度较小时 ,类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如壳体大小、壳壁特征对物种的存活率有一定影响 ,而在集群灭绝的高峰期间 。
- 杨湘宁刘家润施贵军周建平
- 关键词:二叠纪茅口期TING类化石
-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早二叠世非■有孔虫动物群被引量:2
- 2007年
-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紫松阶上部—罗甸阶非■有孔虫动物群由25属82种(含相似种、亚种而不含未定种)构成,其中7属(Cribrogenerina、Nodosaria、Glomospira、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Climacammina及Globival-vulina)的物种分异度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71%;该动物群自紫松期开始发育,在隆林期类群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并繁盛至罗甸早期,在罗甸中晚期明显衰落。研究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Cribrogenerina celebrata-C.hemispaera间隔带、Glomospira-Nodosaria富集带(又可进而分为Geinitzina postcarbonica-Globivalvulina cyprica间隔亚带、Climacamminaelegantula延限亚带)、Lasiodiscus-Eotuberitina间隔带。
- 董宝清刘家润施贵军
- 关键词:有孔虫化石化石带生物地层早二叠世
- 二叠纪“茅口期”类动物的演化型式被引量:12
- 1999年
- 论述了类背景演化和演化事件的区别 ,确定了“茅口期”类辐射演化和绝灭高峰的层位 .研究结果表明 ,“茅口期”类动物群经历了 3次辐射演化和 4次绝灭高峰 .类动物的演化型式揭示 ,“茅口期”集群绝灭开始于“茅口中期” ,而集群绝灭的高潮则发生在“茅口晚期”
- 杨湘宁周建平刘家润施贵军
- 关键词:二叠纪茅口期
- 川西南阿什及尔期地层中的Ce异常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10
- 2001年
- 川西南阿什及尔期地层中的全岩REE分配模式显示 ,含有浮游笔石和小型无铰纲腕足类的黑色页岩具有较低的Ce异常值 (0 .6 2~ 0 .74) ,而含有底栖三叶虫、有铰纲腕足类和藻类的非黑色页岩则具有较高的Ce异常值 (0 .92~ 1.30 )。Ce与其他元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揭示 ,Ce与Fe的相关性最好 (r =0 .85 ) ,与P的相关性次之 (r =0 .6 1) ,与Al的相关性较差 (r =0 .2 9) ,而与Mn和Ca几乎不相关 (r =0 .14,r =- 0 .0 2 )。实际观察可能表明 ,研究区底层水体在氧化和碱性条件下 ,Ce氧化为Ce4 + 并进入Fe的氢氧化物和磷酸盐的晶格中 ,或者被吸附到它们的表面 ,造成Ce在氧化水体中呈现负异常而在同期氧化沉积物中呈现正异常或负异常不明显 ;相反 ,在还原和酸性条件下 ,Ce在水体中以 +3价状态富集 ,引起Ce在同期缺氧沉积物中呈现明显负异常。作为古海水氧化还原指示的全岩Ce异常 ,通常限定于解释远洋细粒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我们的研究结果说明 ,移去化石骨骼 (通常是磷酸盐化石骨骼 )的浅海细粒沉积物同样可以用于全岩REE分析 。
- 冯洪真E.Wallis刘家润姚素平
- 关键词:古海水古海洋学稀土元素
- 广西六寨中泥盆统台地边缘丘状叠置礁内的层孔虫生物礁被引量:2
- 1991年
- 南丹六寨中泥盆统台地边缘层孔虫生物群内的层孔虫头骨有块状、柱状、板状、短粗枝状及皮壳包覆状等五大类型(其中块状又可分为孤立的11种类型和复合的9种类型,它们是丘状礁主要的建造格架块状体),分属8个属,可鉴定15个种。层孔虫大多分布于礁相,少数分布于礁相和非礁相,极少数只在非礁相出现。有三点结论:1.造架层孔虫共骨外形表现出较高的稳固性。这些形态基本上限于礁相。它们都具有较强的生长扩展特征。2.共骨外形在礁相的远较在非礁相的多样化,并具多变性。3.环境中底质性质和沉积速率是造架层孔虫生长发育的制约因素;也是层孔虫格架礁形成和发育规模的制约因索。
- 刘家润董得源
- 关键词:层孔虫中泥盆统
- 赣东北金山金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金山金矿产于赣东北断裂带的次级剪切带中,其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带的动力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矿区金矿体的地质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的分析,认为金山金矿成矿期经历了两期韧性剪切作用,即早期由NNW向SSE的韧性推覆剪切,晚期沿NE方向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分别形成NW向超糜棱岩型矿体和NE方向石英脉型矿体,两期韧剪变形均发生在新元古代,对应于江南造山带在碰撞造山阶段和后造山伸展阶段的动力变质事件。成矿后,矿区先受到NW向的挤压应力场作用,形成NE走向的逆断层、NW走向的张性断层以及SN走向的左行压扭断层,之后转为NW向的拉张应力场,形成NE走向的正断层。金山金矿床的构造变形特征指示了赣东北断裂带活动的阶段性,赣东北地区在晋宁期经历了两期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加里东-印支期构造活动比较弱;燕山期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引起赣东北断裂带的再次活动。
- 吕赟珊解国爱倪培刘家润赵葵东董伟明
- 关键词:金山金矿韧性剪切作用构造变形特征
- 茅口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对■类动物群的影响——以贵州盘县火铺镇茅口组剖面为例
- (竹蜓)类动物是二叠纪两次集群绝灭中遭受重创的主要类群之一。(竹蜓)类动物群在茅口期经历了3次幅射演化和4次物种绝灭高峰的过程。海平面持续而周期性的升降变化是导致海洋生物生态条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茅口期(竹蜓)...
- 刘家润杨湘宁施贵军冯洪真陈云棠周建平
- 文献传递
-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地层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下二叠统隆林阶实测地层剖面中含类化石 8属 2 1种。就类动物群的特征分子及属种分异度等而言 ,宗地剖面与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相同 ,均以 Staffella与 Pseudoendothyra为标志 ,但宗地剖面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较高 ;在类动物群物种主要构成类群上 ,宗地剖面与云南广南小独山剖面情况较为相似 ,皆以 Pseudofusulina与 Schwagerina分子共同繁荣为特征 ,但属种分异度相对较低。宗地剖面隆林期沉积环境总体上类似于开阔台地环境 ,但与典型的台地边缘及滨海边缘沉积环境相比 ,其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能量相对较低。
- 史宇坤杨湘宁刘家润董琳朱李鸣林春明
- 关键词:生物地层二叠系TING类宗地
- 贵州盘县火铺剖面茅口期Palaeotextularia动物群
- Palaeotextularia属于Enadothyrina(亚目)Palaeotextularidae(科),为石炭-二叠系有孔虫的常见分子,目前全球报道约60种,主要分布于石炭系和下二叠统,而中二叠至晚二叠统相对较少...
- 许伟伟施贵军刘家润
- 关键词:形态学分异度茅口期
- 文献传递
-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早石炭世大塘期—早二叠世栖霞期的■类动物群被引量:15
- 2009年
-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产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早二叠世栖霞期连续的■类化石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该段地层中共产出■类36属453种(包括14个新种、14个亚种、47个相似种、18个变种以及30个未定种)。依据化石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13个■类化石带,从老至新为Eostaffella-Eostaffellina富集带,Pseudostaffella富集带,Profusulinella deprati延限带,Profusulinella chaohuensis-P.fenghuangshanensis间隔带,Fusulina-Fusulinella富集带,Protriticites ziyunensis sp.nov.富集带,Triticites hobblensis延限带,Triticites panteleevi富集带,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延限带,Eoparafusulina ovata富集带,Staffella-Pseudoendothyra组合带,Miselli-natermieri富集带,Misellina pamirensis-Misellina ovalis共存延限带。依据各带中的■类属种分布,宗地剖面的■类化石带序列可以很好地与中国华南、北美得克萨斯、日本中部和俄罗斯等地区同期的■类化石序列对比。
- 史宇坤刘家润杨湘宁朱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