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贵军

作品数:39 被引量:169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科技期刊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0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有孔虫
  • 8篇化石
  • 7篇动物群
  • 7篇茅口期
  • 7篇TING类
  • 6篇茅口组
  • 6篇二叠纪
  • 5篇地层
  • 5篇剖面
  • 4篇海平
  • 4篇海平面
  • 4篇海平面变化
  • 3篇有孔虫动物群
  • 3篇石炭
  • 3篇台地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台地
  • 3篇铺镇
  • 3篇寒武系

机构

  • 35篇南京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南...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高校地质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9篇施贵军
  • 20篇刘家润
  • 15篇杨湘宁
  • 7篇周建平
  • 5篇孙历
  • 4篇冯洪真
  • 4篇赵媛媛
  • 3篇陈云棠
  • 3篇王超
  • 3篇王芳
  • 2篇王鹤年
  • 2篇吴俊奇
  • 2篇钱汉东
  • 2篇方一亭
  • 2篇董宝清
  • 1篇徐光伟
  • 1篇陈敏娟
  • 1篇刘庆国
  • 1篇张庆龙
  • 1篇边立曾

传媒

  • 6篇地层学杂志
  • 4篇古生物学报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编辑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论评
  • 1篇Acta B...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学报编辑论丛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南浙西交界地区黄龙组的硅质灰岩被引量:4
1999年
最近笔者在聆听有关专家对安徽南部的黄龙组是否存在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的专题讨论时,联想起1992年研究安徽广德县独山石炭系剖面①,对黄龙组下部硅质灰岩产生的疑问。近些年来,有关石炭纪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并在地球化学和矿床学领域...
施贵军杨湘宁
关键词:黄龙组
茅口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对■类动物群的影响——以贵州盘县火铺镇茅口组剖面为例
(竹蜓)类动物是二叠纪两次集群绝灭中遭受重创的主要类群之一。(竹蜓)类动物群在茅口期经历了3次幅射演化和4次物种绝灭高峰的过程。海平面持续而周期性的升降变化是导致海洋生物生态条件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茅口期(竹蜓)...
刘家润杨湘宁施贵军冯洪真陈云棠周建平
文献传递
江西玉山县王家坝晚奥陶世三衢山组点礁发育特征及其群落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本文研究了玉山王家坝晚奥陶世三衢山组的点礁,描记了三个生物群落:Sibiriolites jiangxiensis群落,Fletcheriella grandis-Pachystylostroma群落和Trocholites-Encrinuroides群落.依据造礁功能的不同,作者还简述了组成点礁的各种生物群团.
方一亭边立曾施贵军余金龙陈敏娟俞剑华
关键词:晚奥陶世群落
滇东石林地区早—中二叠世Globivalvulina有孔虫动物群被引量:3
2009年
对云南石林地区早—中二叠世地层剖面中的Globivalvulina(球瓣虫属)化石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栖霞组含16种,茅口组含有13种,两组中物种相似度可达92%。种级分异度变化显示,栖霞组的种以增加趋势为主,茅口组则以减少为趋势。总体上这一时期Globivalvulina动物群物种上升高峰仅有一次,出现在栖霞组中上部;而下降高潮有两次,第一次出现于栖霞组上部与茅口组底部界线附近,第二次是茅口组顶部。后一次下降幅度远大于前者,可能与中二叠世末期有孔虫动物群演化事件有关。
施贵军董丽萍刘庆国王超
关键词:有孔虫分异度栖霞组茅口组
“互联网+”环境中期刊数字化发展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以江苏地学类期刊为例被引量:25
2016年
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化程度与影响力提升的效应问题,重点对江苏省17种中文地学类期刊的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程度做了调研和量化分析,并将其数据与统计期刊近5年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做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被统计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的上升趋势,与评价期刊数字化应用程度高低的得分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期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微信运用,有可能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王芳施贵军赵媛媛
关键词:网络化被引频次采编系统
“茅口期”类绝灭过程中的类群间差异被引量:4
2000年
在“茅口期”,绝灭事件中,类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类群表现出了不同的绝灭过程.南京类物种的大量绝灭发生在绝灭事件的早期;希瓦格类和新希瓦格类的物种分异度呈阶梯状下降,但两者发生物种绝灭高峰的次数及其开始的层位却有所差异;费伯克类物种的绝灭高峰则发生在“茅口晚期”.
杨湘宁施贵军刘家润陈云棠周建平
关键词:二叠纪TING类化石集群绝灭茅口期
贵州盘县火铺镇茅口组剖面及其类动物群被引量:16
1999年
贵州省盘县特区火铺镇茅口组的 类动物群共有 类26属83种(不含未定种),Neoschwagerina 带自下而上可分为Cancellinaprimigena亚带、Praesumatrinaschellwieni亚带、Afghanellaschencki亚带、Neoschwagerinadouvillei亚带和ChusenellaishanensisYabeinagigantea等5个亚带。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地区茅口阶底部最早出现的Neoschwagerina类群以及与其共生的Cancellina分子在不同剖面不尽相同,茅口阶底界的精确对比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代表该地茅口阶底界的 类标志种。
杨湘宁施贵军刘家润周建平孙历
关键词:TING类化石有孔虫化石古动物
茅口期■类动物的灭绝过程——灭绝选择性与物种个体大小关系的验证被引量:4
2001年
对茅口期类动物群灭绝过程的分析揭示 ,若将类物种按壳体大小分为两类 ,从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物种净增速率的变化来看 ,大个体 (壳长 >6mm)物种与小个体 (壳长≤ 6mm)物种的灭绝过程并无明显的区别。根据壳壁等特征 ,茅口期类可分为南京类、希瓦格类、费伯克类和新希瓦格类 4个主要类群 ,各主要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物种灭绝过程有明显的差异。在灭绝事件早期 ,各类群及其壳体大小不同的两类物种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早期的灭绝中 ,南京类、新希瓦格类、希瓦格类中壳长 >6mm和费伯克类中壳长≤ 6mm的物种显著减少 ,而希瓦格类中壳长≤ 6mm以及费伯克类中壳长 >6mm的物种则未受明显的影响。在茅口期晚期 ,由于灭绝压力的增大 ,除南京类外 ,所有类群及其物种无论个体大小均受到重创 ,导致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陡然下降研究结果证明 ,在灭绝强度较小时 ,类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如壳体大小、壳壁特征对物种的存活率有一定影响 ,而在集群灭绝的高峰期间 。
杨湘宁刘家润施贵军周建平
关键词:二叠纪茅口期TING类化石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早二叠世非■有孔虫动物群被引量:2
2007年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紫松阶上部—罗甸阶非■有孔虫动物群由25属82种(含相似种、亚种而不含未定种)构成,其中7属(Cribrogenerina、Nodosaria、Glomospira、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Climacammina及Globival-vulina)的物种分异度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71%;该动物群自紫松期开始发育,在隆林期类群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并繁盛至罗甸早期,在罗甸中晚期明显衰落。研究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Cribrogenerina celebrata-C.hemispaera间隔带、Glomospira-Nodosaria富集带(又可进而分为Geinitzina postcarbonica-Globivalvulina cyprica间隔亚带、Climacamminaelegantula延限亚带)、Lasiodiscus-Eotuberitina间隔带。
董宝清刘家润施贵军
关键词:有孔虫化石化石带生物地层早二叠世
二叠纪“茅口期”类动物的演化型式被引量:12
1999年
论述了类背景演化和演化事件的区别 ,确定了“茅口期”类辐射演化和绝灭高峰的层位 .研究结果表明 ,“茅口期”类动物群经历了 3次辐射演化和 4次绝灭高峰 .类动物的演化型式揭示 ,“茅口期”集群绝灭开始于“茅口中期” ,而集群绝灭的高潮则发生在“茅口晚期”
杨湘宁周建平刘家润施贵军
关键词:二叠纪茅口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