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利

作品数:21 被引量:13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汉语
  • 6篇古汉语
  • 5篇上古
  • 4篇上古汉语
  • 4篇复句
  • 3篇动词
  • 3篇语法
  • 2篇学术价值
  • 2篇用法
  • 2篇语法功能
  • 2篇语气
  • 2篇语气词
  • 2篇语义
  • 2篇转折复句
  • 2篇先秦
  • 2篇先秦汉语
  • 2篇国语
  • 2篇词汇化
  • 1篇单音
  • 1篇单音节

机构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作者

  • 21篇刘利
  • 2篇李小军
  • 2篇郭燕妮
  • 1篇荣丽华
  • 1篇符永兰
  • 1篇刘利
  • 1篇张晓燕

传媒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语文
  • 2篇励耘语言学刊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辞书研究
  • 1篇古籍研究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大学书法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4篇199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历史语法角度看《国语》的语料价值被引量:4
2005年
从三个方面论述《国语》在历史语法研究中的语料价值:可用作构拟上古汉语语法系统的基本材料;可供开展跟《左传》专书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中提取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语言事实。
刘利
关键词:国语上古语法语料
汉语转折复句构式的历史演变及其动态模型构拟
2022年
汉语转折复句构式在其历史演变历程中共呈现出四种图式:无标记图式、单标记图式、框架匹配图式,以及后续从句标记图式。这四种图式的演变过程受到时间顺序原则、凸显原则、联系项居中原则、语篇衔接、外族语言同化等因素的制约,在以“轶出预期”为认知参照点的基础上,说话者经过不断地主观识解,利用句间标、从句标、框架匹配、后续从句标等有效配置外化心理认知过程,逐步形成新的形式语义对。在整个演变过程中,语义基础“轶出预期”作为一个常量贯穿于演变的始终,在不同变量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图式。对汉语转折复句构式演变模型的构拟有利于深化对转折复句的认识。
郭燕妮刘利
关键词:转折复句构式历史演变
《中国语言学史》评介被引量:2
2003年
刘利符永兰
关键词:学术价值史学评论治学态度研究方法
《古汉语疑问范畴词典》读后
2007年
汉语疑问范畴是一个很值得挖掘的课题。王海棻先生的《古汉语疑问范畴词典》将有关的词语和语法结构集中展示出来,为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料。这部词典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在疑问词语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反映了作者在这一学术领域的特殊贡献。
刘利张晓燕
关键词:义类语法功能
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被引量:19
2005年
"然而"最仞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组合,后来演变为双音节连词并沿用至今。本文证明,"然而"向双音节词的演变在上古就已经完成,具体时间应是在战国初期,此后到西汉的发展表现为数量的增加和用法的进一步成熟。
刘利
关键词:上古汉语战国初期用法
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被引量:18
1997年
先秦汉语中由"不过"构成的句子(下称"不过句")主要有两种情况:A."过"为动词,表示超过,"过"与它后面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如:"匏竹利制;大不踰宫,细不过羽。"(《国语·周下》)B."不过"为复音副词,用在动词或名词性谓语之前充当修饰成分,表示限止的语义。如:"[子我]谓之曰:‘我尽逐陈氏而立女,若何?’对曰:‘我远于陈氏矣,且其违者不过数人,何尽逐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本文不讨论A类"不过句",而只讨论作为复音副词的B类。
刘利
关键词:先秦汉语修饰成分国语语义表示动词性短语动宾关系
黎锦熙的汉语复句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2011年
黎锦熙在汉语复句研究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汉语复句系统,对各类复句给予了明确定义,详尽列出了各类复句的关系词语,还就汉语复句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开创之功。
刘利荣丽华
关键词:黎锦熙学术价值
“不过”的词汇化问题补议被引量:14
2004年
上古汉语中,双音节"不过"构成的句子有三种情况,即动词性短语的不过句,约数短语不过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类不过句。各类谓语与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不论从句法结构看,还是从语义关系看,这些例子里的"不过"都应当分析为双音节的副词。
刘利
关键词:上古汉语词汇化副词动词
上古汉语虚词“及”字用法的考察——兼与虚词“与”比较
2002年
“及’’在上古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本文考察上古汉语中“及”字的虚词用法,同时拿它与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虚词“与”字进行比较。使用的语料来自《诗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战国策》等11种先秦文献。
刘利
关键词:虚词上古汉语用法先秦文献《商君书》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判定复句的标准问题
2022年
确定复句是复句历史演变研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复句的判定上可议之处仍复不少。具体表现为:标点句操作存在困难,单复句结构存在纠缠,忽视除连词连接外的其他复句类型,一些句子定性模糊。为此,本文提出历史语法研究中确定复句的三条原则:一是着眼小句数量与事件表述;二是把握汉语句子的特点;三是从去句化的角度探索各类句子的小句整合程度。
刘利朱光鑫
关键词:汉语历史语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