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预防性介入治疗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 S 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索介入在治疗DSA阴性胃肠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06/2014-06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DSA检查阴性的消化系出血患者78例,按照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39例)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的短期止血成功率和远期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2.31%和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和58.97%(P<0.05).介入治疗组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4.56 m L±10.37 m L和10.35 d±2.46 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6.21 m L±11.34 m L和13.02 d±3.03d(P<0.05),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DS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联合)胆道取石术中胆道压力对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n=129),所有患者均进行双镜联合探查取石术,并于术中监测及控制胆道压力,根据手术中胆道压力范围分为低压组(<20 cm H_(2)O)、中压组(20~30 cm H_(2)O)、高压组(30~40 cm H_(2)O)。比较三组手术视野、术中碎石和结石残留情况,围手术期肝酶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石数量及大小、胆总管宽度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压组、高压组手术视野明显好于低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压组手术时间、术中持续胆道冲洗明显高于中压组和高压组(均P<0.05)。中压组、高压组的结石残留率及术中碎石率也低于低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高压组肝酶指标及炎症指标显著高于低压组及中压组(均P<0.01),高压组住院时长也显著高于低压组及中压组(均P<0.05),术后随访发现,高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低压组及中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镜联合取石术中,将胆道压力控制在20~30 cm H_(2)O,在不增加手术时长保证取石效率情况下,既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暴露视野,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肝损伤及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激活,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探讨爪蟾驱动样蛋白2靶向蛋白(Targeting protein for Xenopus kinesin-like protein 2,TP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促进肝癌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系L02、肝癌细胞系HepG2、MHCC-97H、Huh7、SMMC-7721中TPX2的表达情况;应用TPX2-siRNA转染MHCC-97H细胞,通过Western-blot技术检测转染后TPX2的表达变化,并采用BrdU细胞增殖分析、Caspase3/7活性分析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变化,明确下调TPX2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应用c-MYC-siRNA转染MHCC-97H细胞,通过Western-blot技术分析c-MYC的表达与TPX2分子及AKT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TPX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细胞系L02、HepG2、MHCC-97H、Huh7、SMMC-7721(P<0.05);下调TPX2表达将显著降低MHCC-97H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下调c-MYC表达能够显著下调TPX2表达并减少AKT的磷酸化水平,抑制AKT信号通路活化。结论TPX2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增殖凋亡中起了重要作用,很有可能是肝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